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只是近三年来《新京报 书评周刊》发表的极少一部分封面报道文章,书里的所罗门 诺瑟普、托尔金、爱丽丝 门罗、谢默斯 希尼、黄永 玉、薛忆沩、余华、莫言、陈忠实、彼得 海斯勒、木心、特朗斯特罗姆、王安忆、马尔克斯这14位文学家,也只不过是极少一部分我们曾经关注过的引“渡”人。但是,他们来过,闪亮过。这些文学家在人类群星璀璨的天空里,虽然很可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流星,但是,读一读他们的故事,品一品他们的思想,至少可以让你“渡”一段小小的美好时光,到雾霾之外的清新世界里去。
新闻界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如今的记者要想从容应对,仅仅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是不够的。对于渴望在各种话题、不同市场上取得成功的自由撰稿人和新闻专业学生,纳维德·萨利赫著的《新闻写作的艺术(精)》提供了有效指南——无论你所面对的是纸质市场还是网络市场。从调研、采访,到写出特稿、评论、消息、博客文章,本书的一站式指导将为你解开写作的奥秘,帮助你创作出有趣、有料的作品。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学会: 写出连贯、缜密、简洁的文章。 为想要创作的文章选择合适的结构。 将叙述与事实天衣无缝地编织进文章中。 用近期新的社交媒体打造你的自由职业平台。 像专业人士那样推销你的创意。 发展与编辑的职业关系。 现代新闻写作可能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领域,但有了本书的陪伴,你将顺利地完成这段旅程,不仅能创作出引人人胜、
本书是“中国学术图书质量分析与学术出版能力建设 ”课题的结项成果,内容包括: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学术出版步入大繁荣、大发展的美好时代;二、学术出版的现状与困境;三、学术出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四、中国学术出版能力的实证评价;五、繁荣发展中国学术出版的对策与建议。六、研究价值与影响力。 中国学术出版具有规模巨大、学术出版工程叠出、学术译著出版长盛不衰、中外学术互动、出版合作日趋密切等发展优势。同时,也受到了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数量与质量的发展严重不平衡、专业化水平低、学术出版规范严重缺失、学术评价体系紊乱等因素的制约。为此,本课题强调:繁荣中国学术出版必须抓住机遇,坚持学术出版的专业化,重新定义学术出版,着力提高学术出版门槛,打造新的学术出版生产链条;重新构建学术评价体系
编辑出版学是传播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人文社科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兴的独立学科。本书是作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为在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编写的学位课程教材,是四川大学出版社即将推出的“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系列”中的本。它不仅较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对学科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注重实用性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全书共分十四章,主要依照编辑出版活动的工艺流程来安排各章内容,如主要章节有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校对、图书的整体设计、图书的印制与装订、发行与营销等。注重新理论、新观点的介绍,对期刊、电子出版物、贸易、著作权等设专章讲授。各章后附有出版业的实践案例,供学生课堂上讨论;各章末列有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本章重难点。
图书发行自动化不仅是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教材,而且也适应21世纪我国出版发行界现实需求的一本应用著作。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图书发行自动化的概念、内容及开展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二、开展图书发行自动化应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三、出版发行部门如何进行图书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组织工作;四、图书发行主要业务的微型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本书是作者在1991年6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发行自动化基础》的基础上,吸收近些年在该领域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成果。
和非作家、出版人、发行人、书店经理,还有实体书店导购……他们的卖书经历可谓丰富多彩。在这本书里,他们将为你讲述与卖书有关的故事,抒写卖书生涯的苦乐,解答你关于图书销售的疑惑……你可以拾取他们卖书经历中点滴之乐趣,你也可以从中窥见国人阅读之兴趣,你还可以掩卷沉思,反思中国图书之现状,展望文化中国之未来……
《业余书店》如实记录了独立书店读易洞的成长历程,内容涉及书店经营的故事、乐趣与思考的方方面面。 有三段文字可简略提炼《业余书店》: 1、 太理性了书店开不起来。 太感性了书店开不下去。 先感性后理性书店越开越违背自己初衷。 所以想开书店就赶紧开,根本不要想那么多。 开不下去了也不要勉强,也不要想那么多。 人生怎样都是死路一条, 关键是如何生得有意义。 2、 名副其实的“社区书店”,而他的店主人,经由这家书店,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城市社区,它折射出了当下私人家庭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其背后是个体在公私领域之间进退的尺度和认知,或者,它至少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精神写照。--摘自《文化纵横》杂志 3、 2010年第五届民营书业评选,读易洞荣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