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是作者康马泰结合主持中亚布哈拉古城考古的挖掘实践及多年研究的心血之作。全书分为四卷——《粟特艺术与中国》《粟特艺术与波斯》《粟特艺术与印度》《粟特艺术与拜占庭》,关于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上的唐代端午节,中国北朝墓葬中的粟特艺术,粟特信仰与佛教、印度教神祇的关系等,书中都有精彩论述。
《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全面总结巴黎公社的战斗历程和历史经验,阐发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重要著作。该书由马克思用英文撰写,最初于1871年在伦敦出版。本书收录了该书1871年英文版全文,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文库》新版第3卷以英、俄对照形式出版的《法兰西内战》 初稿 和 二稿 两个草稿的全文,以及马克思对巴黎公社时期法国报刊所作摘录的第一个笔记本。本次出版,希望能全面反映《法兰西内战》的历史面貌,为研究马克思这一经典著作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
本书包括两个单元:“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历史主义”原是作者就读台大史研所的硕士论文经补充修改而成。“历史理论”主要涉及“分析式历史哲学”的讨论。
《利玛窦》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剪影。十六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五八三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运用“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成功地进入了中国内地,从而揭开了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高潮。《利玛窦》讲述的就是这位传奇人物为了实现他在晚明中国传教的梦想,不断认识、不断适应中国文化的故事。 面对当今中西文化交流的诸多困惑,把眼光放长一点,回到利玛窦时代,来重新认识与思考中西文化的异同.这可以让我们用一种历史的、客观的眼光来给传统文化定位,用开放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化交流与冲突。
《两个世界的媒介:德国女汉学家口述实录》收录了21位德国女汉学家的口述历史。她们出生子不同的历史年代,历经了各异的时代悲欢,对时代的奔流有着独特而敏锐的感悟;她们都关注中德两国时代场景的巨变,以极具女性特色的视角铭记、解读这段历史。且让我们跟随她们的叙述,品读这一份真实、精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历史实录。
《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是一部有关陕西鸡宝出土的青铜器与金文的作品,分“吉金文字、交相辉映”“鸿功令德、铭传万世”“天人之际、智慧存焉”三个单元,从人文、历史、艺术、信仰等不同角度解读上古遗存,引导大家走进神秘奇谲、波澜壮阔的青铜器与金文世界,欣赏生动有趣、仪态万方的金文艺术,解读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金文故事,领略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的金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