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当下中国1109万大学生的心目中,大学校长尤其是知名大学的校长无疑是成功人士。可本书中39位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却并不这样认为,这不是出于谦虚,因为创建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学,才是他们理想的成功目标。打开本书,无论是具有优良传统的北大、清华等等的历史名校,还是后来者居上的各地名校;无论是未到不惑之年,还是已年过花甲,39位校长或热情开朗,或稳重平和,或深刻全面,将各自学校的校风、专业设置、教学科研水平、师资力量,甚至毕业生去向、就业率与社会用人反馈等等特色及优势向世人公开。不少更为坦诚的校长,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愿望……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学子到知名高校校长、院士,一路走来,每个人的经历千差万别,又都是那样丰富多彩,伴随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人生场景,我们
在中国大学创建世界“”的这场整体性演进中,李清川先生、于丹女士沉心潜行所呈献的《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更显难能可贵。其中或深沉凝重或灵动闪光的对话,为相关的讨论临摹出宏大的背景,也开辟了独特视角。作为教育使命、办学思想、社会责任的承载,大学校长在推进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2017年9月25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赴内蒙古讲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是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他是同事心目中的“追梦者”,他的人生达到了令人仰望的生命高度。“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钟扬以他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那朵盛开的藏波罗花(钟扬小传)》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梁永安老师亲笔撰写的钟扬传记。作者参阅大量材料,并作亲身考察,从十六个侧面,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钟扬的人生画卷,清晰、丰富、厚重、鲜活,钟扬的音容笑貌与博大情怀跃然纸上……
《是教出来的》讲述了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用了什么绝招?美国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把他“管”学生的55条教学心得能过本书娓娓道来。他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教养。他总结的这55个细节既适用于老师教学生,同样也适用于家长和希望提高个人修养的人们。
本书曾于1919年获普利策奖,自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唯中文译本,尚是首次推出。 亨利·亚当斯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先后就读、执教于哈佛大学,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他出身于声名显赫的总统世家。他以第三人称写成的自传体作品《亨利·亚当斯的教育 》,是享誉世界的经典传记,也是世界一流的教育经典与历史文化名著。本书运用自传与德式教育小说相结合,对一个时代进行了批判性的评价。它要说的不是本书所讲述的历史,而是对那一段历史的反思,因此,亚当斯希望人们这样来看他这本书,把这本书当做一个历史哲学的思辨过程。
《邝秉仁先生与澳门教育》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邝秉仁先生的专访,共六篇,下篇为邝秉仁先生的著述。其分四辑,另附录邝先生生平大事记一篇。 邝秉仁先生,广东台山人,1915年出生,在培正服务长逾五十年,先后出任该校教导主任、事务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至1985年9月1日荣休。邝秉仁先生于1981年获葡萄牙总统颁授“公共教育文职功绩司令级勋章”,-为位获得该项殊荣的华人。澳门华务厅在《澳门政府公报》有如下的简介:“鉴于邝秉仁献身于教育事业达四十多年,对连续多代的青少年的培养,贡献良多。其中有些青年更以他为榜样,接续其使命而从事于高尚的教师职业。承认这位杰出的教师具有竿有的高洁的公民品德,从而在其所属社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公民,备受爱戴和尊重。” 培正在澳门兴学育才逾七十年,邝秉仁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培正人
本书首次以传记形式,通过文字、图片、档案、口述历史、影响片段等手段,在大开大合的立体时空中,回眸陈鹤琴一生的教育成就,全面记录并解读陈鹤琴具有中国特色的幼教理论和实践,披露中国幼教史上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关注当下幼儿教育现状,凸显陈鹤琴作为的儿童教育家、中国幼教之父在推进中国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例证鲜活生动,叙述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幼儿家长、幼教工作者与研究者阅读。
《朱九思评传》全面记叙了朱九思办华中工学院的业绩,描写了他调整和改造专业,在工科院校中率先开办文科和理科,进而提出把华中工学院办成以理工为基础的综合大学的理想与实践;对其教育思想和领导风范,亦有详细的叙述和评论;对其失误亦不讳言,并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
本书把叶先生的一生放在历史洪流中去考察,让读者不但分享叶先生的悲欢,并在重温20世纪中国史过程中感受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这部的传记记述的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传承史。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徐特立画传》以时间为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文释图,以图补文,分十一章讲述徐特立的生平技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内容客观,叙事条理清晰,选图具有代表性,真实再现教育家的成长历程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凸显教育家的教育精神与人格魅力。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徐特立画传》适于教育工作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境界与智慧》一书共收录了作者陈达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校长、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蔡晓东校长、北京一零一中学郭涵校长、北京第十二中学李有毅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曹保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沈杰校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沪校长、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田树林校长、北京景山学校范禄燕校长等北京市名校28位校长的专访。毫无疑问他们是首都基础教育界名校校长群体中的杰出代表,有着很高的境界与丰富的教育智慧,当之无愧地收录入《境界与智慧》一书。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事业心、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对教育本质的感悟等等品质特征,使他们与名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延续校的光荣与辉煌。
众所周知,校长是学校之灵魂,是学校发展之关键,“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正如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强调:“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 于是,我们把目光定格于中国的校长,他们的管理思想、他们的管理智慧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一个个管理奇迹,深深震撼和激励着我们的心灵。他们深厚的理论积淀,敢为人先的管理实践,独到的智慧闪现,又无不让我们折服、感叹。 用心品读《王俊传——个中国校长的奇迹》,走近这些校长,我们发现他们成功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成功的根由却都一样。我深深地体会他们作为名校长的特质——面对教育这份事业,他们是思想者、行动者、研究者!他们追求智慧的、有效的、的管理! 他们用智慧统率师生行为,用精神师生行为,用毅力激励师生行为,用细节和汗水创造着奇迹。他们是中国校长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