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围绕着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两位少年的成长与友谊展开。 两人的起点都是玛利亚布隆修道院,通过互相感知与启发,之后两人根据各自的天性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纳尔齐斯继承了父性的严谨与理性,最终他成为一位思想家并继承了老院长的衣钵,成为修道院的新院长;而歌尔德蒙体内蕴含着母性的敏感与感性,他听从内心的召唤离开了修道院,细腻的感知与在外流浪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位雕塑艺术家,最终他回归原点,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小说中,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性 父性与母性,代表着同一个体心中的两种矛盾心理 克制与享乐。小说讲述了他们在生活中与内心情感中的不断冲突,最后在理想的感召下获得统一的过程。 黑塞运用自己细腻的情感和笔触,描述出了两种人性的成长、两种不同世界的地狱与乐园。 《悉
1956年圣诞节,罗伯特 瓦尔泽死于阿尔卑斯山的雪地里, 先是被一只猎狗发现,接着是附近的农民,然后是整个世界。 文学界终于开始关注这位生前落魄的作家。 事实上,长篇小说仅是他创作的冰山一角, 大量体裁自由的中短篇作品,才真正奠定了瓦尔泽的文学地位: 有暗黑忧郁的成人童话,有小人物的困窘生活, 有对前代作家的传记式虚构,有对自然景观的工笔画描摹。 本书精选其中的二十五则,力图全面呈现瓦尔泽的创作主题与风格。
大学毕业、即将成为工程师的汉斯 卡斯托普来到山庄疗养院探望表哥。原本计划短暂逗留三周的他,竟意外患上了肺病!滞留疗养院期间,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病友,也在山上的 规矩 影响下日渐消沉。他逐渐忘却了自己的理想与职业,流连于令人大脑混乱的论战和对一位已婚俄国妇人的痛苦迷恋。经过漫长的七年,他习惯了山上的生活,甚至决定定居于此直到老死。这时,一声惊雷将他震醒了
黑塞的笔下有人类 灵魂的故乡和青春 充满对 人的热爱与敬畏 , 对人道主义理想的呼唤与向往 《悉达多》 黑塞代表性的成长小说,西方大学生人手一册的成长之书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少年辛克莱是你也是我,跟随辛克莱经历一场实实在在的心灵冒险,寻找通向自身之路 《荒原狼》 黑塞的里程碑之作,一经出版轰动欧美,掀起 黑塞热 托马斯 曼将其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当生活的压力不断向我们袭来, 是否有一个不必谋生也不用交际的乌托邦,让我们逃避这一切? 当现实生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不堪重负, 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使二者达到平衡,让我们过上理想的生活? 黑塞用整整 12 年的时间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写进了《玻璃球游戏》中。他打造出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用玻璃球游戏大师的一生经历给出答案 唯有深入生活,精神的力量才能得以绽放! 翻开本书,勇敢投入生活!
坦纳家的小儿子西蒙,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他不断辞职,放弃一份又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世上无目的地漫步。 他在丰富多彩的旅途中收获了奇妙的情感。 大哥克劳斯担心他,姐姐黑德维希收留他; 二哥卡什帕和他一样四处漂泊,三哥埃米尔则境遇凄凉。 散在大地上的一家人,各自过着孤独的生活。
《温室》是沃尔夫冈 克彭的 战后三部曲 的第二部,被《出版人周刊》誉为 被重新发掘的大师作品 。小说讲述了德国小政客基特纽夫生命中的最后两天。流亡归来的基特纽夫希望实现重建祖国的抱负,但德国加入欧洲防务共同体和军事化的卷土重来,无情地摧毁了他的理想。面对政治的腐败,他倍感抑郁与失望,而妻子的突然离世则更让他悲痛欲绝。最后,永远的失败者基特纽夫奔上了通往比埃尔的莱茵河桥 在《温室》中,克彭糅合意识流、超现实和自白录等多种写作技巧,以犀利而绝望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温室》中所展现社会图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高度契合,被认为是描写战后德国虚无主义气息蕞杰出的作品。
黑塞精选集 收入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 黑塞不同时期的五部代表作:《在轮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悉达多》《荒原狼》《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 在《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中,两个少年,一个睿智理性,立志在青灯经卷前将全部身心奉献给信仰,一个跳脱感性,要在流浪之中追求极致的爱欲和艺术。当生命走向终点,知己再度重逢,他们相望的目光中,是对过往人生的感怀,也是对不曾褪色的友情的欣慰。
事情是从语文课开始的,要我写一篇关于 尽职的快乐 的作文。我交上去一个空本子。这不是由于我无话可写,而是由于想写的太多。 教养所决定对我进行惩罚,重新补写作文。这一次,我捕捞着记忆,一刻不停地写了下去,一口气写了一百零五天。感情驱使我写出了真名实姓,真实的地址和心灵深处的记忆。 我的作文越来越长,要写的却越来越多。所长要我解释,为什么我愿意放弃这个集体,放弃春天的阳光和图书馆,一定要把作文继续写下去? 我只是耸了耸肩膀。
《草中鸽》是德国著名作家、战后德国文坛传奇沃尔夫冈 克彭的长篇小说代表作。1951年发表后立即轰动德语文坛,被评论界誉为 开创新纪元的小说 。它与克彭之后创作的《温室》《死于罗马》组成著名的 战后三部曲 ,共同奠定了克彭在当代德语文学史上的大师地位,为其赢得了包括德语文学桂冠奖项毕希纳奖在内的诸多荣誉。 小说讲述了慕尼黑1948年某一天内发生的一系列琐碎事件,多视角、全景式地刻画了几组来自不同的国家、阶级与种族的小人物在偶然中的交集。他们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各种令人不安的冲突与意外之中,一切寻求意义的努力最终都随着一天的结束以失败告终。作者大胆地运用了意识流与象征手法,通过剖析普通人错综复杂的精神状态,对战后德国混乱虚无的社会状况,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困境进行了冷峻的审视与反思。
《死于罗马》是德国著名作家沃尔夫冈 克彭 战后三部曲 收官之作,1954年出版之后曾引起巨大争议,现在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德语文学经典,被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享誉国际文坛。 小说讲述了 二战 后一个德国家族的不同成员在罗马交错重逢的故事。在这幅四分五裂的家族肖像中,有怀念战争的党卫军,有投机取巧的官僚,有纳粹时代的受害者,有逃避现实的后代。他们各怀心思,游荡在充满旧日神话和历史遗迹的罗马,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面对沉重的过往。 克彭在本书中再次展现了其独有的创作风格: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描写、多重视角、内省式叙事。他以极强的洞察力捕捉人物的内心和道德困境,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的冲突,对一个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深沉的拷问。
这是一部自传式作品。作为当年德国驻华领事的女儿,作者见证并亲历了重庆从1942年到1952年的历史风云。该书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出发,记录了大时代背景下,她在重庆的童年及少女阶段的生活。既有对城乡生活场景的描写,也有对两江三岸市容的刻画,还有对在渝外国人生活工作的多方叙述,也包括对她的父母的异国婚姻生活的记录,对她父亲在特殊的身份中挣扎的观察。
1943 年, 罗莎跟随丈夫来到他生活的小村庄,恰逢希特勒需要食物试毒者,以防止被谋害。在村长的推荐下,她成为了十多个食物试毒者中的一名。在封闭的环境和狱卒的监视下,十名年轻女子形成了联盟,秘密契约和友谊交织在一起。 作者由希特勒的*后一位试毒员玛格特 沃尔克的真实故事得到启发,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故事 。她 用有力的笔触探寻了人类灵魂的复杂性,一段暴力又脆弱的历史,以及人在强压下强烈的求生欲望。
《大河背后的城市》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哲学小说,以生者对死者的拜访为主要情节,对生死问题进行探讨。 在小说的开始,罗伯特 林德霍夫博士乘坐火车来到这座位于大河背后的城市,他接到不知名的上级的委派,成为一座陌生的城市档案管理员,负责编写城市编年史。 这座城市目之所及是一片废墟,到处是地下墓穴,没有小孩,没有音乐,死气沉沉,城市里的人失去了活力与激情,像暗影一样,执行着无意义、重建和破坏性的任务,迷失在无限中,过着木偶般的生活。在这里罗伯特竟然遇到他认为已经去世的父亲和曾经的情人安娜,他如同进入了一个镜像世界,最终发现其实这条大河形成一道边界,将阴阳两界相隔,大河的另一边其实是死亡之城,是生命流转的中间世界,罗伯特是专门来收集人在生命的表现形式丧失后遗留的永恒的精神。在得知真相之
在历史的黑暗篇章里,他决定改变世界。 他做了正确的事情,却在很多年里被冠以 叛国者 的污名。他不想做英雄,只想做拥有正常生活的普通人。 弗里茨 科尔贝曾经在南非工作,战争开始后,他将十四岁的女儿留在开普敦,自己返回德国,任职于希特勒纳粹政权下的外交部。目睹了战争的恐怖与灭绝人性,科尔贝选择成为一名间谍。他利用职位之便,冒着生命危险向美国人传递了上千份机密情报。数年间,他潜伏在纳粹内部,过着危险扭曲的双重生活。他与美国中情局的核心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情报关乎战争的走向,关乎无数人的生命。 在他自我怀疑,甚至无力坚持的时候,是玛琳 那个他视若珍宝的已婚女人 鼓励他继续干下去,直到发生了一次严重的事故
老爸过世已经 39 年了。 我们搭乘塔巴科夫的礼车跨越五个国家,重新安葬我们的老爸。 很多年里,我唯有去否认我周围的一切,才能让自己走出困窘的状态。 爱的波涛、爱的责任、爱的心慌意乱,这些事情总是来来去去; 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他所遗留下来的,比少还要更少,也就是什么都没有。 也许,那个装满老爸碎屑的密封玻璃瓶只是一个幻象。 我们就这么顺利地解脱了 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的,并非一位被珍视的父亲,只是个荒谬的保加利亚人! 一对来自德国斯图加特的姐妹,因为父亲移灵而踏上祖国保加利亚。父亲在姐妹小时候自杀,被视为造成家庭不幸的罪人,眼前祖国的一草一木都能联想到父亲。 司机鲁门一路光明歌颂保加利亚,更像冷风 彻底挑起妹妹对父亲及其祖国保加利亚长期隐忍的爱与恨,爆发一场与缺席父亲的隔空对话。
似乎是在进行某种仪式,尸体被凶手残忍地切割成八块,一一出现在各次列车的终点。现在,尸体已经找到了7/8,只剩下一块!这1/8被凶手带往何处?而它是否就是破案的关键? 随着吉敷竹史的介入,日本出云地区最古老的传说赫然出现!难道,凶手的目标是传说中的八歧大蛇?!
《安妮日记》 是德籍犹太人安妮 弗兰克写的日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安妮等八人在秘密小屋两年多的生活。 安妮的日记是从她13岁生日那天,即1942年6月12日开始,写到1944年8月1日。她的日记真实再现了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一方面,安妮在日记中真性情地记载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属于她这个花季年龄的情感和心智,另一方面,这本《安妮日记》也成为德军占领下的地区人民苦难生活的客观报道,揭露了德国纳粹党的罪恶,是指控他们残害犹太人罪行的见证。开始时安妮只把避难看做一种冒险,但是*后,她发现自己*须思考这场战争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在日记中,安妮表达了自己对战争、对种族灭绝政策的怀疑与愤怒,也表达了对个人成长、对友情、爱情及自然的种种思考。
《玻璃珠游戏》是黑塞毕生的压卷精心杰作,也是他一生后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主人翁克尼克在艺术的理想国成为*珠戏导师的过程,全书通过完整的奏鸣曲的结构,把主人翁的出生、感召、修业的心路历程淋漓地勾勒出来,可以说是黑塞毕生文学的高峰,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总结。这部小说出版三年后,黑塞荣获地位崇高的歌德文学奖,同年又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这部小说是了解黑塞思想的锁匙,也是他一生文学事业的天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