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的情人》具有历史小说的特征,模糊于真实与虚构之间,具有别样的美感。书中的人物亲切而又陌生,书中的故事似是而非。书中虚构的成分有多少?真实的成分有多少?小说是虚构的,而历史是假定真实的。玛丽亚是对真实人物的虚构,她的身上有布莱希特众多女友的影子。汉斯·特劳和特奥·皮拉是虚构的,他们也是五十年代柏林间谍形象的写照。 作者在模写真实的同时会虚构,对布莱希特向往中国的细节有着美丽的扩展:“有一天,他会去中国。山里的一个峡谷。一座小房子,他的打字机的叮当声,沟壑里的雾气,从厨房就看得见的沟壑,公鸡的啼鸣。偶尔,读着从德国来的报纸时,没有恶意地低声埋怨一下。他用粉笔划个圈,在里面放两只公鸡,一个孩子,然后他看着;他会扣好他的上衣。午后,睡个午觉,吃点小牛腰,对一首太长的诗剪上几刀,
19世纪70年代末期,一群拥戴自然主义的作家聚集在左拉周围,结成了所谓的“梅塘集团”。这些作家是阿莱克西、于斯曼、莫泊桑、塞阿尔和埃尼克。他们都是文学青年,气质相近,情趣相投,既有共同的爱国之心,又有相近的哲学倾向。,这群人来到左拉在梅塘刚刚买下的房子,在夜晚的闲谈中聊到了文学创作,左拉提议不妨各人写一篇关于普法战争的小说,于是就诞生了这部《梅塘之夜》。它包括六部中篇小说:左拉《磨坊之战》、莫泊桑《羊脂球》、于斯曼《背包在肩》、塞阿尔《放血》、埃尼克《大七之战》和阿莱克西《战役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