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事变后,川康官兵正要整军裁减,“七七事变”突然爆发,川军将士闻讯请缨,陋枪寒衣,万里驰援,浴血晋东,伤亡惨重,却大受委屈…… 韩馥榘含愤弃守山东,日军轻取黄河天险,徐州危在旦夕,李宗仁向蒋介石要到了一个谁都不要的部队…… 滕县一战,122师几近全军覆没,师长王铭章殉职,为此后的台儿庄大捷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 本书以川军少将参谋长赵渭宾烈士发自抗战征途的家书为缘起,以王铭章、赵渭宾所部首批出川抗战的北路川军22集团军41军122师,从请战出川到驰援晋东、驰援鲁南的整个抗战征程为主线,以大量珍贵的真实史料为基础,塑造出以王铭章、赵渭宾、张宣武为代表的川军将士,川军抗战重要精神领袖张澜,军政领袖刘湘及邓锡侯、孙震等军政要员形象,披露这一国民党地方军队与八路军在抗战中的
1943年1月,克拉斯诺顿小城由共青团员组成的地下抵抗组织青年近卫军因叛徒出卖,大部分战士为保卫祖国而不幸牺牲。当人宝贵的青春被战争旁白时,勇气穿越感伤,残酷击碎绚烂。因为此,奥列格式纯然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从未消失,一如一代代人对俄苏文学的迷醉。你还记得乌丽亚找到的白莲花吗?你还记得庆祝晚会上外婆轻盈的戈帕克舞吗?价值观的永恒是以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读经典,那永远无法忘却的,又勾起了心底对爱与友谊强烈而湿润的回忆。动人的,便是这一次次阅读所衍生的不同感受。你将始终拥有,哪怕年华老去。
《底色》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生命之书,是一位老兵、老将军的战地回忆。这部作品有着不同一般的艺术魅力。 第一,就题材而言, 《底色》是近50年前“中国作家记者组”组长徐怀中率组在越南南方战地采访的一部“战地日记”,弥足珍贵。它真实地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个中国军人作家、记者的思想、情感和心态。书中多次提及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历险。譬如:1965年12月7日拂晓时分,先生刚熬夜赶完一长篇通讯,正在睡梦中,即被B-52轰炸机的近距离炸弹给“掀”起来了,“大地从深处发出震动,天空像是不断地被撕裂” 。B-52机群投弹轰炸,“如同一支农机队在翻耕土地,前面拖拉机手开出犂沟,后面的犂铧紧挨着一趟一趟翻耕过去,不会遗漏下一片生土”。再譬如:1966年1月美军的立体化大扫荡,先生多次预想着不可避免的近距离遭遇战:“我对自
一九八一年春,茅盾先生遗嘱将自己的二十五万元稿费捐献给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基金,设立一个长篇小说奖,奖励每年最?的长篇小说。是为茅盾文学奖的缘起。其后二十多年中,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奖项一直备受关注,影响甚巨。 我社自一九九八年春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先后收入在我社出版并获奖的十一部作品。“书系”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数年内多次重印。二O0四年冬,在作者、作者亲属和有关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辑出版了包括一至五届二十二部获奖作品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此后,伴随着茅盾文学奖评选的进程,新获奖作品我们将陆续予以增补,以完整地体现中国当代文学奖项的成果。 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的编辑过程中,对所有作品进行了文字校勘;一些以部分卷册获奖的多卷本作品,则将整部作品收
一部具有突破性的军事题材长篇小说问世了。这是一部政治上大胆而审慎的、文学史学方面丰富而缜密的、军事上有研究价值的、社会学哲学方面思虑颇深,教训深刻的多功能的巨制。它具有斗争史诗和心灵史诗交融的特点。它值得有识之士、有心之人一读。 它不是《百年孤独》,不是《世界末日之战》它有中国古典军事文学真实而浪漫的情节,有纪实小说型的确凿的历史依据。真实性是它的生命。思辨性是它的灵魂。 参军45年来,由于在精锐主力部队参加过几十次作战又多年研究党史军史,对革命战争与战争人物的感受当然又有不同,不会像初次上老山的诗人那样感受强烈的只是流血与死亡,对于皖南事变及以它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就有较深的思考。
西汉武帝时期,一个在狼群中长大的女孩被一名寄身匈奴帐下的汉人所救,取名玉瑾,跟随他学习诗书武艺,并与单于的王子们一起长大。不料一场匈奴政变,玉瑾被迫来到长安,并在路上先后结识了温润如玉的孟九和骄傲热烈的霍去病,至此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徐徐展开。从苍茫大漠到京都长安,玉瑾化名金玉,一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看似不经意间搅起了长安城的一池静水,水下风云诡谲波涛暗涌。孟九的一再拒绝和退却究竟暗含着什么样的隐情?霍去病的痴心相护是否一如当年的那句“如果有什么事情记得来找我,长安城里你不是孤身一人”能迎来两人最终美好的结局?
这是一部题材新颖、角度独特、富有时代特色,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神秘的生活领域的长篇小说。小说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这场惨酷的“丛林战争”;通过美军的安德森、克里斯,为寻找“胡志明不上道”之谜而深入丛林历尽磨难的遭遇;通过越方的黎东辉、黎文英、黎氏娟一家人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全民皆兵”的“民众战争”;通过我援越支队长孙洪林、林事乔文亚起伏的经历,展现了我方的无私援助。而这一切,全通过“我”——作家在越的采访把中、越、美三方连结了起来…… 作者站在90年代的历史高度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它不仅再现了越南战场上惨酷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而且借助这段历史,寻找历史、人类与战争的灵魂,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了起来,把文学、历史和哲理融成了一体。它不同当前出版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地编辑出版了这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丛书。该丛书将中外作家混编,以中篇小说为主,兼及少量小长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艺术地再现了六十余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以及世界人民奋起抗击法西斯战争暴行的壮丽画面,同时也真实而形象地揭露了法西斯分子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凶残以及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人类历史上这黑暗的一页已经翻过了六十年,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时,我们仍然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奋斗。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