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是西北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荒寒闭塞,没有通电,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吃水靠接天雨。年轻人纷纷选择进城打工,老幼孤寡艰难留守。学校面临政策性撤并,上学也成为小村留守儿童的奢望 土桌子,土台子,里面坐着一群土孩子。 一群像全天下所有孩子一样朝气蓬勃的留守儿童,正是乡村宿命的守护者 老村长眼里的希望,也是老村长心中沉甸甸的重担 热土难离,乡音不改。爱得艰难,土得本色。 几回回梦里回上庄
本书为浙江知名作家李寂如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三十余万字。在山高林密的地方,浙皖赣三省交界处,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桃花寺小学。新来的老师程小峰来到这座偏远的学校,一段丰富又曲折的故事随即展开。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家不遗余力地构建了一个地理座标,那里有独特的人物,有鲜活的口语,作者似乎以一种根植于土地深处的自信,把自己半生为人的真实感触置入其中。这是消失了时间的山中岁月,这里有比现代文明更古老的东西。小说融入了钱江源头 神、圣、奇、秀、险 的地域特色和桃花寺的风土人情、生态文明、自然风光,创造了一代山村小学老师的可贵形象;作品歌颂了真善美,以及人与自然当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小说在浙江支援四川青川灾后重建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依托浙江白茶村黄杜村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苗及传授白茶种植技术的真实事件,讲述了浙江白茶科技特派员岑子兴一家三代人与四川青川命运相连的故事,用独特的视角叙写了东西协作、浙川两地的山海情深,生动展现了 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精准脱贫的佳话,诠释了先富带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的时代精神。 随着国家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的出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幅幅朝气蓬勃、安居乐业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祖国大地徐徐展开。
本书以湘西船形屋左家大院为背景,采用群像展览式的结构,描写东、西两个家庭近百年的兴衰和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尤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那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巨大影响。 《左家坝》中的几对主要人物,如忠诚的共产党员左天新与朱白兰的爱情,左铁柱与香猫儿童养媳蕙兰的畸恋,香草与傻子丈夫的由恨到爱的亲情,读来都令人荡气回肠。 《左家坝》中的背景,虽是中国农村很不显眼的角落,人物也是极普通的人,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们命运的沉浮,却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是大变革、大动荡年代的缩影。
《长河》,长篇小说。文稿曾遭长期审查扣留,经大量删削后才得以发表。作品部的文稿大部分在1938年8月至11月间香港《星岛日报·星座》副刊上连载。个别篇章曾在其他刊物上发表。第二部未能写出。 1945年1月,作者对上述已发表过的篇章作了大量非情节性的增补,字数由《星岛日报·星座》连载时的6万余字增至10万余字,各章均拟出了篇名,交由昆明文聚出版处出版单行本。1948年8月又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 本版据文聚出版处初版单行本。
《边城》全文原分11次发表于1934年1月1日~21日,3月12日~4月23日《国闻周报》第11卷第1~4期,第10~16期。署名沈从文。 1934年10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初版。1943年9月开明书店出版改订本。 原目均为:《题记》、《边城》。 作者曾在上海生活书店初版样书上题写如下文字: “版留样本 全集付印时宜用开明印本, 将此本新题记附入。从文” 现据开明书店改订本编入。
在中国文学琳琅满目的历史长河中,淮安的文学大家从未缺席过。从汉赋大家枚乘,到“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再到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吉中浮,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淮安的文学家们经典之作频频问世,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明清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空前繁荣,刘鹗的《老残游记》跻身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列,文学大师吴承恩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更是奠定了淮安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领军地位。其后的近现代,吴强、陈登科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日》、《风雷》,同样在全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人公王桥属于巴州大族的子弟,经过百年沧桑,其家族成员散于各地。王桥中师毕业后不甘在农村教书,辞职闯荡江湖,受挫后回巴州读复读班,准备考大学。考到山南大学后,树立了从政理想,积极参加学生会工作。毕业后成为山南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分配到巴州下属昌东县工作。他努力工作,洁身自好,短时间内就成了基层的领导干部,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先后与吕琪、李宁咏、晏琳、张晓娅等女子发生了感情纠葛,并*终收获了真正的爱情。他也为爱情, * 终离开了奋斗多年的机关单位,进入了国企。后来独自创业,成为巴州著名的企业家。 《巴州往事 1 :红旗厂子弟》 小桥老树自荐: 这本书里,有我和侯卫东的影子! 王桥在社会上遭遇种种挫折后,深爱的恋人吕琪也不辞而别。深受打击的王桥决定重返巴州一中复读,重塑人生的支点
《小二黑结婚》为赵树理的中篇小说集,主要收录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地板》、《催粮差》、《田寡妇看瓜》等作品。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人。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帮助家里种地、放牛,饱尝生活的艰辛。他喜爱民间曲艺、戏剧和民间乐器,深受民间文艺的熏陶。1925年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初级班学习,接触了一些革命工作者,受到五四新文学的影响,试写过一些新诗和小说。1926年,他参加反对腐败校长的学潮,1929年被捕入狱。出狱后,做过乡村小学教师,并开始致力于文艺通俗化、大众化的创作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乡里做过宣传和民政工作。1939年后历任《黄河日报》、《抗战生活》、《中国人》等报刊编辑。几年间写了许多通俗的小说、诗歌、戏剧、曲
本书是一部以广东农村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时间跨度较大,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土地改革一直写至上世纪90年代,涵盖了建国后数个重大历史时期的在回龙岗乡所带来的风云变幻。小小的乡村几代人、数个家庭跌宕起伏的命运交错其间,出场人物也十分丰富生动,形象各异。作者能驾驭如此广度和深度的题材,源自坚实的生活感悟和文学积累。 作品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写法,对各个历史背景下南粤小村的小人物的命运做了细致的描写,表现的是特殊历史时期对个体人性的深刻影响。对这一段的历史的真实呈现,显示了作者富有勇气的反思,也显示了文学担当。从故事的主题而言,作者也从冤仇相报和命运轮回,上升对个体的复杂性和历史性更为客观的审视,传达了人性的正面能量和社会的前行动力。
《大漠祭》是一幅激情澎湃,真切,很具震撼力关于西部故事的画卷,是一个关于西部农村原生态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整整写了十二年。先睹原稿者无不为西部腾格里沙漠地区农民的生活唏嘘与同情,无不为那里同胞的生生死死的挣扎落泪与思索。农民老顺一家,为了活命,为了贫瘠的观念的遗产,为了贫血的爱,为了贫苦重压下的期盼,演出一幕幕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而奇幻的大漠风光,奇特的西部民风,鲜活沉重的生存现实,死死活活的感情纠葛,更使作品如原始森林般奇幻与凝重。这是凝结了作者多年心血的一次生命书写。从贯注全书的深刻体验来看,不用作者自述也能看出,它的人物情事多有原型,或竟是作者的亲人和熟悉的村人。 《猎原》是雪漠西部小说系列之一。这部小说,围绕大漠中的一口井铺展开。这一口珍贵的 猪肚井 ,是这一带沟南沟北
“借助文学看人生,通过微博看世界” 我一直在尝试着一种“清醒”的创作。所谓“清醒”,既是指写作的思想抵达,也是指创作的充分自觉。近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的写作思路,陆续写出了长篇小说《富矿》和《后土》。在“清醒”的创作之路上,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创作地标,拓展了自己的文学地理。 文学创作,归根结底是作者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还乡。很多作家都会努力为自己的写作寻找到独特的创作地标,这个创作地标必定为作家自己所熟悉,能够承担他的创作理想。有的作家,从创作的一开始就找到了创作的精神故乡;有的作家,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找到精神还乡的目的地;有的作家,终极一生,仍未找到安放灵魂的创作地标。我的创作比较幸运,从一开始,就没有离开生我养我的村庄以及村庄所在的苏北鲁南大平原。无论
小说直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风烟。讲述了端砚艺人罗石泰,华侨罗三和,右派画家罗四维,族长罗懋德太公,公社书记张东升,公社干部马骏和自梳女旺好等人的命运。描写了福养、虾仔、钟佛强兄弟、竹君、秋霞等砚乡儿女的成长历程和侨胞对故土的一往情深。小说矛盾冲突激烈,情节起伏跌宕,故事可读性极强。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为了较完整地展现当代长篇小说发展的源流和那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面貌,我们特编辑出版“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丛书。 一、丛书以我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选拔本”和九十年代出版的“红色经典”系列作品为基础,尽可能地集纳更多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