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二十六岁的巴别尔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骑兵军进攻波兰。战争历时三个月。巴别尔目击了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几年之后,他根据这次征战经历,陆续创作了三十多篇短小精悍的作品,有战地速写,也有军旅故事,这就是《骑兵军》。这曲曾经震撼过世界、欧美的苏波战争的绝唱,既是一个带眼镜的犹太书生有关文明与暴力、征服与反抗的记录,也是一部霸气十足、豪气冲天、剽悍粗犷的哥萨克骑兵将士的列传。
本书收录了黑塞代表性童话作品《鸢尾花》《凡尔杜》《奥古斯图斯》等共9篇。 黑塞善用象征主义探索内心视像,作品颇具心理深度,情节细腻优美。他的童话浪漫而深刻,充满了神秘主义的幻想色彩。《凡尔杜》中性格各异的人物交织出这个小国家的奇妙命运,《诗人》中韩复为了研习诗艺而背井离乡,《鸢尾花》中安塞尔姆用尽一生都在追寻那生命起初的甜香…… 黑塞的童话可说是意味深长的艺术童话,每一篇都值得悉心品读。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屈服于它,把我 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 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 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 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 ,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 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 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且看捷克斯洛伐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编写的长 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
“婆娑之洋,美丽之岛。难道,你的记忆都不算数?” 京都是诗,台北是小说,作家在双城之间对照游走,寻找一个精神与记忆的依凭之地:一面是川端康成笔下恒久不变、承载记忆的古都,一面是不断抹去历史与记忆的故乡台北。叙事者凭一张日据时期的地图,徘徊在世纪末台北的街巷,所见景观只有城市演变、建设中留下的废墟与断裂,记忆遗迹正在消失,集体和个人都患上了历史失忆症。《古都》是朱天心的岛屿寓言,收录五篇中短篇小说,她像本雅明笔下克利画中的“新天使”,凝视历史废墟,叫停时间,唤醒死者,却被时代大风吹得一步步退入未来。本书荣获《亚洲周刊》评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当代华语文学经典之作。
本卷由卡夫卡的另外两部长篇小说《诉讼》和《美国》组成。《诉讼》是最早被人们认识的小说:银行襄理K为人正直,勤奋能干,可在他30岁生日那天突遭逮捕,他觉得此事荒唐而又滑稽,后经多方打听才得知,原来有一个秘密法庭在对他进行调查;在一次审讯中,他当众揭露司法机构草菅人命、诬陷好人的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他试图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可无人理会;他想求见法官为自己申辩,可也是枉然。他很无奈,最终却在31岁生日前夕被两个神秘的黑衣人杀死在采石场。小说情节扑朔迷离,隐射社会的黑暗和司法机构的腐败。《美国》也是作者一部很重要的作品:16岁的卡尔因受中年女佣引诱,与她生下孩子,父亲一气之下将他逐出家门;他只身流浪来到美国,在已成了富人的舅舅的帮助下摇身一变成了人上人,可后来他又违背舅舅的意愿与“坏人”为伍,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4册)》收录傅雷译,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 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傅雷以高超的翻译技法展示出小说主人公生活的时代风貌,主人公仁爱而敏感的性灵世界,资产阶级文化的衰落和社会的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