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的《月亮和六便士(精)》中的主人公“我”是伦敦怀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间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对方在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离经叛道舍弃一切,先是奔赴巴黎,后又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全身心投入绘画,并在死后声名大噪。“我”在他成名后开始追溯与艺术家曾经的来往与对方之后的人生经历。艺术家的故事以生极落魄、死备哀荣的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
果戈里著、鲁迅译的《死魂灵(文献版)(精)》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吝啬鬼)——假装成六等文官的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俄国的地主们将他们的农奴叫做”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死魂灵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察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恶之花》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这部首次出版于1857年的诗集引起了极大争议,并被法院判决须删去六首诗。这场一个半世纪前的官司并没能遮掩这部诗集的光辉,它不断被再版、评注,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版本。《恶之花》在语言上的创新和新的美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诗人,尤其是波德莱尔的三位追随者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从而开创了现代诗歌的先河,成为世界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天流传于世的较全版本收录了波德莱尔从1840年到1867年去世前创作的全部169首诗,除初版的《致读者》和《忧郁和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反抗》《死亡》六个小辑外,增补了《吟余集》《增补诗》和《青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