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三部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怨女》,两部长篇小说《半生缘》《小团圆》,三部散文集《流言》《华丽缘》《重访边城》。 《倾城之恋》:收录张爱玲23-24岁创作的短篇小说,包括《DIYI炉香》《心经》《封锁》《倾城之恋》《金锁记》等。 《红玫瑰与白玫瑰》:收录张爱玲24-27岁创作的短篇小说,包括《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郁金香》等。 《怨女》:收录张爱玲30岁以后创作的短篇小说,包括《怨女》《色,戒》《同学少年都不贱》等。 《半生缘》:张爱玲长篇小说代表作。顾曼桢与沈世钧原本是一对相爱的恋人,却因为命运的捉弄而分开。多年后,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一切都回不去了。 《小团圆》:张爱玲长篇自传小说。《小团圆》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张爱玲ZUI深知的人生素材。 从
《刘震云作品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作品选集,收录了刘震云自1987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塔铺》起至今30多年来获奖无数的经典代表作。包括《一日三秋》《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我叫刘跃进》《温故一九四二》《一地鸡毛》六部作品。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创作全集17种,裸脊锁线口袋本,以更轻盈、更新潮的形式展现文学巨匠与思想先锋开阔有趣的灵魂。从小说、散文到杂文,文字与不同文体碰撞出能量的火花,在大先生深邃的文字中重新认识世界与我们自己。首创民国风复古口袋本,外带出行无负担,让阅读鲁迅成为生活日常。收录钱理群教授10万字导读,新增近2000条注释,帮你减轻阅读经典的心理负担,一套所有人都能畅快阅读的鲁迅文集!
史学大家许倬云怎样看待美国沧桑五十年? 功成名就后的张艺谋,如何看待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拥抱娱乐至死时代的马东为何“底色是悲凉”? 喜欢洞见未来的罗振宇,把做生意视作“最有尊严的生活”? 十三邀,是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与各行业、各领域领军人物共同对个体与时代做出的观察与思考。他们各自以独有的视角,在个体与时代、智性与审美、自我与世界、见识与创造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全面展示出我们时代很优秀的头脑与心灵对历史、当下和未来做出的追问和探索。 与视频节目不同,图书版《十三邀》打破了1至4季的区隔,重新划分为艺术界、演艺界、人文知识分子、时代浪潮人物等四大领域,使得每个领域的意见、经验与心得更加具有模板作用,以不同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切片,进而带
本套装含ZUI新版《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文城》共六册图书+套盒+赠送护书袋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王小波杂文及书信全集,有趣、有智、有美、有爱,带你走上人生独立的4级台阶,遇见独·一无二的自己!
百年文学中的北京 是一套紧贴北京的文学作品集,它致力于收录百年来一代代作家笔下的北京故事,北京声音和北京风景,展现新的北京气象与北京风貌。本套图书由《小说中的北京》《散文中的北京》《诗歌中的北京》组成。其中,《小说中的北京》以 京城风景 北京故事 新北京人 为副标题分为三册,共收录中短篇小说四十七篇;《散文中的北京》收录散文作品二十七篇;《诗歌中的北京》则收录了六十位诗人的诗作。所收录的作品遵循生动、鲜活、好看、常读常新的原则,努力做到兼容并包,丰富多样,既有深入人心的经典,也有广受关注的新锐佳作。
本书是 学者李冬木数十年鲁迅研究成果的集结。书中以1902—1907年鲁迅留学日本的七年为线索,围绕“周树人何以成为鲁迅?”,具体考察了留学生周树人如何确立起其作为近代思想基础的“进化”与“国民”的观念,并将其反映到后来的创作当中的思想历程,力图揭示周树人在波澜壮阔的20世纪初,如何在时代大潮中,完成个人主体塑造的精神历程。全书带着清晰的问题意识和明确的研究方法,重回鲁迅本身,以大量史料和文本细节考证,完成了鲁迅的精神史溯源,开拓了鲁迅研究的新视野,是鲁迅研究史、现代文学比较研究史上的重要成果。
《王侍御类稿》是明代中后期的文献学家、历史学家、藏书家王圻的诗文集。全书共十六卷,卷一至十三为文集,卷十四至十五为诗集,包括奏疏、序、记、跋及诗词等,卷十六 附刻 部分包括 茸城倡和集 碑记 墓志铭 等内容,体裁多样,内容广博,弥足珍贵。本书现存的唯一版本是万历四十八年(一六二〇)由王圻次子王思义在今佚的《洪洲类稿》《明农稿》基础上的重编本,本次点校即以此为底本,并附 书目著录 及 传记 王圻年谱简编 ,以希对研究王圻的生平交游、学术思想、明代典章和上海风俗文化等产生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重访边城》 从一九四〇年代到一九九〇年代,张爱玲散文创作横跨半个世纪,《重访边城》收录她晚年时期的散文作品。这本书里,有《羊毛出在羊身上》《惘然记》《海上花的几个问题》《关于小艾》《重访边城》等散文篇目,有张爱玲用珍贵老照片坦陈生命历程的《对照记》,并特别增补张爱玲遗稿《爱憎表》,完整呈现了张爱玲传奇一生的华丽与苍凉。从《爱憎表》,看70岁的张爱玲如何回望17岁的自己。读《重访边城》,重新认识暮年时代的张爱玲。 《张爱玲经典小说集5册倾城之恋小团圆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怨女现当代文学青春文学畅销书籍》 《倾城之恋》:收录张爱玲于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炉香》《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封锁》《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连环套》。 《红玫瑰与白玫瑰》:收
本书是李商隐诗歌的会校、会注、会评本,收录李商隐存世诗作六百零八首,分为编年诗、未编年诗、附编诗三部分。书末附录李商隐的传记资料、各本序跋凡例、史志书目著录及年表。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李商隐诗歌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了一部经过全面整理的完备的李商隐诗歌版本,总体上代表了当代李商隐诗歌研究的先进水平,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
本套书收录了莎氏39个剧本和他的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包括“河滨版”在1974年收入的《两个高贵的亲戚》和1997年刚刚接纳的《爱德华三世》及一首长诗,再加上《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片断,这样,已发现的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内了。在校、译中吸收了国际莎学界的研究新成果,还恢复了被认为“不雅驯”而被删除的词句、段落等,以尽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来面目。
《杨绛著译(共7册)(精)》汇集杨绛先生八十年(1933-2013)的散文随笔精品,大多为其不同时期的自编结集,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白话文写作的高峰与典范。本套书收录了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一九九二―二〇一三》《杂忆与杂写:一九三三―一九九一》《我们仨》《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隐身”的串门儿》。
本书收集了胡耀贞生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卫生部领导支持下编写的七种静动内功的著作与两篇医学论文,还有胡耀贞生前传承遗留下来多种武术、中医方面的珍贵手抄本资料,并收录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对胡耀贞生平与贡献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还有国内专家、学者对胡耀贞及其静动内功的纪念与研究论文若干篇。静动功为胡耀贞医武结合,在总结前人各家功法基础上的治病养生功,具有却病、防病、健身、延年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病,造福于民,具有独特的传承价值。
本卷收集、整理了张彭春自1923年1月至1932年11月的日记。记录了张彭春任清华学校教务长期间,由清华学校改制为清华大学的过程,及张彭春由清华到南开,任天津南开中学代理校长与南开大学教师期间,南开中学与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历程。该日记为研究民国时期中国高等和中等教育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日记在内容与语言上极具张彭春的个人特色。它不仅是一位民国教育家的心路历程的细致与真情的写照,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张彭春个人汲汲骎骎的努力,为其后来在国际人权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奠定了文化基础。
永远的白先勇,永远的青春版。 精装版《白先勇典藏集》一函五册,依据白先勇亲自增订的篇目,汇齐了早年名作、晚年新篇,囊括所有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寂寞的十七岁》,长篇小说《孽子》,以及散文集《树犹如此》,附有白先勇文学年表、旧影照片、新增篇目,一览各个时期“社会众生相”的白先勇代表作。 从上海到台北,从台北到纽约,从百乐门到信义路,从霞飞路到中央公园,时光流转,世事变迁,不变的是,永远的中国乡愁。美到很好,都有些凄凉。从白先勇的作品里,能看到近百年中华文化的时空流转和社会延迁。 在越来越多的中文图书馆,白先勇的文学著作属于“核心收藏”,对下一代作家有普遍的熏陶濡养意义,并长久被人们虔诚记忆。 其一,《台北人》,白先勇短篇小说集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也是一部故国
永远的白先勇,永远的青春版。精装版《白先勇典藏集》一函五册,依据白先勇亲自增订的篇目,汇齐了早年名作、晚年新篇,囊括所有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寂寞的十七岁》,长篇小说《孽子》,以及散文集《树犹如此》,附有白先勇文学年表、旧影照片、新增篇目,一览各个时期“社会众生相”的白先勇代表作。从上海到台北,从台北到纽约,从百乐门到信义路,从霞飞路到中央公园,时光流转,世事变迁,不变的是,永远的中国乡愁。美到 ,都有些凄凉。从白先勇的作品里,能看到近百年中华文化的时空流转和社会延迁。在越来越多的中文图书馆,白先勇的文学著作属于“核心收藏”,对下一代作家有普遍的熏陶濡养意义,并长久被人们虔诚记忆。其一,《台北人》,白先勇短篇小说集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也是一部故国史的折
《刘震云作品选》是中国当代 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作品选集,收录了刘震云自1987年发表 部短篇小说《塔铺》起至今30多年来获奖无数的经典代表作。包括《一日三秋》《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我叫刘跃进》《温故一九四二》《一地鸡毛》六部作品。刘震云笔下的小人物如你我一样,每天都为房子、孩子、票子奔波操劳,为结婚离婚、朋友失和、职场进退耗上半生心力,就好像是平行世界中的我们。读《一地鸡毛》,懂得心机背后的酸楚;读《温故一九四二》,懂得苦难背后的幽默;读《我叫刘跃进》,懂得利益背后的危机;读《一句顶一万句》,懂得热闹背后的孤独;读《我不是潘金莲》,懂得艰难背后的荒诞;读《一日三秋》,懂得笑话背后的悲凉。读过这套书,对中国人的人情世故、情绪的本质多一重理解与感悟,人生会变得 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