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著名的南朝文学家、政治家王融为中心,分 历史篇 、 文学篇 两部分: 历史篇 论述王融的家世盛衰、贵官仕途、性情形象、交际网络、悲剧落幕等,还原真实的王融形象,折射南朝社会面貌。 文学篇 从宫廷礼仪、永明政治、南朝宗教等角度考察王融的文学世界,揭示其所代表的永明文学风貌及其贵族特质。全书视野宏阔,论证严谨,文笔流畅,精见妙语迭出,既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王融个人史,又是读者走近南朝历史与文化的绝佳窗口。本书原为作者的博士论文(2011年),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7年获首届普隐人文学术奖。初版早已售罄,现予增订再版,作者不仅仔细修订全书,还据最新研究成果增加万余字内容,并由繁体版改为简体版、平装本改为精装本,更便读者阅读与收藏。
《高枏日记》为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九辑之一种,系晚清官员高枏于庚子年间所作日记。高枏(1852 1904),字澄兰,泸州城厢人。清光绪进士。曾任山西副考 官,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御史,历任刑部、兵部、工部三科给事中。本书从在京中上层官僚的视角出发,详细记述了庚子事变前后义和团运动的情况,涉及八国联军、朝廷政局的 相关史料颇多,为后世了解庚子事变及当时的国人心态提供了一手史料信息。
《菜根谭》 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书集。作者糅合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的体验,撰写出这套出世入世的法则,助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其文字简炼明隽,兼有语录的影响力、随笔的可读性、训诫的深刻意义。还有人说菜根谭 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 处世三大奇书 。 《围炉夜话》 主要以修身齐家、立德立业为主,是我国古代劝诫世人的小品文,篇幅短小精辟,富含哲理,汲取了历代思想和语言精华熔铸于一体,犹如冬之炉火,给人温暖,给人慰藉。全书分为221则,作者王永彬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将本来会令人觉得比较高深的哲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且语言亲切自然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包含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内容论及戏曲理论、演艺实践、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是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生活的写照,也是文人生活的提炼总结。 这部《闲情偶寄图说》以芥子园本为底本,校以翼圣堂本,对人名、地名、典故、工艺、术语等进行了注释,是方便阅读的可靠读本。书中还插入了大量图片,以期用图说的方式对《闲情偶寄》进行解读。书中所选图片或来自出土、传世文物,或源自古代版刻、民间实物,或是民俗活动、手艺过程的记录,图片下的详细解说能以细微、多元的视角对原书内容进行阐释,是一部图文并茂、图文互补的经典。
《古文观止》(上下册)一本书可观遍古文中优秀篇目,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一流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清初问世以来,盛行不衰,备受推崇。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颇负盛名的一部诗词美学著作,也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此书用传统的词话形式,西方美学的观念和方法,以自然流露的点评,梳理和赏析唐、五代以来的诗词美学,是晚清以来极富有影响的赏评诗词的著作。 《浮生六记》是浮世生活的诗意写照,堪称一部 生活的艺术 ,为清代传记散文中的感人珍品。本书真实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展示了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的际遇,对现代人也极富教益。
《汉英对照中国古代散文选》选取了6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散文,辅之以汉英双语注释和英语译文,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和历史,也对学习英文的中国读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Chinese-English Selec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 Writings has selected more than 60 representative ancient Chinese proses, supplemented by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annotations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 This book helps foreign readers understand Chinese language, culture and history, in the meantime helps Chinese readers learn English.
全书共十五卷,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此柯劭忞先生遗书*种本,大致于民国二十四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刊。 《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的历史。 《穀梁传》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 以 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 。作者根据 刘向、郑康成 对谷梁传的论述 , 引 用公羊 传 徐疏,宋君春秋注, 总结所谓 九旨 , 作为 谷梁 传的 义例 。书中纠正前人的谬误 , 整理前人与后世对事件的不同解读 , 释此事而证以彼事,因此事通释彼事之例 。参证疏通, 所作十五卷加以论述 。 在当时列强侵华、社会动荡的政治背景下,此书 借古喻今 、 以注经史 , 发人深省。
本书是我社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推出的系列图书之一。全书精选了63位元帅、将军的66篇散文和随笔。这些作品,有记述著名战役的,有回忆战争岁月的,也有抒发思乡、怀念亲人之情的,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所选作品均在全国性报刊公开发表过,曾在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能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中国革命历程,领略人民军队将帅们的风采,感受他们的才华和人格魅力。 书中文章的作者有1955年至1964年间授衔的元帅和将军,也有1988年以后授衔的将军。文章排序,1964年以前授衔的作者,以军衔为序编排;1988年以后授衔的作者,以姓氏笔画为序编排。编选过程中,我们参考了《星火燎原》《强军之路》等作品,以及将帅们的个人文集、回忆录、公开发表过的作品,有的文章是直接向作者征集的。
本书系俞樾全集之一,收录俞樾相关著作五种,这五种文献类型相近,主要与清代科举教学相关,《曲园课孙草》是他教授其孙子俞陛云读书的教材。俞陛云的父亲身体病弱,故陛云出生后即随祖父母生活,由俞樾亲自教育。故撰此书。《经义塾钞》是经学大师俞樾撰写的九篇经学文章范文。《经课续编》八卷,是俞樾在学院教学过程中撰写的课题范文。《四书文》《曲园四书文》,是俞樾为参加科举考试而撰写的范文。这些论著集中展示了经学大师俞樾在科举教育方面的成就和思想。本次一并整理出版,方便学者研究之用。
《思伯子堂诗文集》以张际亮生前编年删定且定名之《思伯子堂稿》为底本,校以《张享甫全集》本、《松寥山人诗初集》本、《翠眉亭稿》本、《娄光堂稿》本、《南来诗录》本等近十种版本,书末附相关传记,序跋、年谱简编及其诗文评隲资料。纵排繁体字。丛书是一种汇集各种同类性质或不同类性质以及多种性质的重要著作而辑印聚集在一编的大部头书,正式启用这一名词,声盛行于明清两代,在此以前,虽然有丛书性质而并不为丛书的,如宋人所辑的《百川学海》等,还不算在内,丛书从正式启用此名导发展,越来越多,有以时代为范围的,如《韩魏丛书》《唐宋丛书》等。 《思伯子堂诗文集》为近代诗坛作家张际亮之诗文别集标点稿。张际亮性伉直,负狂名,功名无望后遍游名山大川,所为诗天才奇逸,感时记事,沉郁雄宕。为姚莹生社交,
《警世通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由四十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该书描述的大多是市民阶层的思想面貌、情趣爱好、生活景象,与冯梦龙的另外两本小说《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被后人合称为“三言”。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 《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本书收录了四十篇风格各异的故事,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全书结构充实完整,书中人物描写细腻,形象鲜明,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的思想感情。 《喻世明言》是明人冯梦龙纂辑的白
本书是由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 广府文化论坛 之论文精选,每年一本,已出三本,亦为辑刊。广府文化是一种粤语文化,也是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地域文化。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是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建立的 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 ,也是广州市规划办确认的 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汇集了省内外一大批从事广府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本书设有 广府论坛 、 史海钩沉 、 文化随笔 、 调研报告 、 广府文学与语言研究 、 广府美术与民间工艺研究 、 广府民俗研究 、 广府建筑与古村落研究 、 广府宗教与民间信仰研究 、 广府音乐与地方戏曲研究 、 广府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等栏目。
春在堂,是晚清 大儒、学者俞樾的书斋名,曲园则为其苏州寓所名。《春在堂日记》,收录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十八年(1892)期间的日记。《曲园日记》收录光绪 十八年部分日记。两种日记内容或日常琐事,或读书偶得,或友朋往来,或周游出行,或书院月课,皆为生活之日常。作为典型个案,从中可了解晚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内容 和精神状态。俞樾后人俞平伯评价说:“窥观所记不外伦常日用之间,而学养性情往往流露,实抵得一部长篇的传记。盖情真则语亦真,语真则虽简易而动中肯要,中肯要则读其书想 见其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