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0月,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做了两场面向女性的演讲 女性与小说 。之后她在此基础上撰写《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并于1929年出版。 伍尔夫讲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的困境、历史对女性的偏见、女性面对的共同命运以及女性贫困对其创作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女性要认清自身的境遇,积极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独立思考,自由生活,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成就自我。 女性身上有一种高度发达的创造力,生来复杂且强大 她们的创造力和男性的极为不同。这种力量是几个世纪的严厉约束换来的,它不可替代,如果遭到遏制或者白白浪费,那绝对是一万个可惜。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1845年3月,梭罗来到瓦尔登湖,动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7月4日,也就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那段在后世成为传奇的独居生活。两年后,他带着在湖边生活时完成的书稿,永远地离开了那座亲手所建的木屋。之后七年间七易其稿,直到1854年8月9日才正式出版。 这部著作区别于先前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是其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并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 作者无微不至地描述两年多的湖畔独居生活,目的在于通过这次亲力亲为的实验向读者证明:其实不需要很多钱,
内容简介 《西西弗神话》是加缪的哲学随笔集,与其小说《局外人》、剧作《卡利古拉》堪称 荒诞三部曲 。在书中,加缪围绕荒诞人、荒诞生活等命题进行了理性的哲学探讨,可以窥见其对于荒诞哲学最深入和集中的考察以及最透彻和清晰的阐释。 西西弗这个永世苦役犯,无疑是人类生存最形象的荒诞象征,但同时他又是在反抗的激情烈焰中行进的英雄,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最有力的反抗。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文学生命的巅峰之作,也是美国经久不衰的经典畅销书,自出版以来,已被上千万读者阅读,在美国文化史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版收录作者两万字创作手记。 小说以加利福尼亚州萨利纳斯河谷为背景,以象征和写实交融的手法,讲述了两个家族从南北战争到 一战 时期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在这里,斯坦贝克塑造了他最为迷人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他最为永恒的主题:身份之谜、爱的盲目,以及爱的缺失所带来的凶残后果。
《西西弗神话》法国作者加缪的哲学论著,是其 荒诞哲学 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加缪的全部文学作品和哲学随笔当中, 荒诞 是他强调的*重要的一个概念。加缪认为,荒诞诞生于 人类的呼唤与世界非理性的沉默之间的对峙 。 在这本书中,他分析和探问了许多哲学家的思想,比如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舍斯托夫,也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文学巨著加以评述,目的都是为了阐发他的 荒诞 概念,并进而指出: 活着,就是经历荒诞。而经历荒诞,首先就是直视它。 他指引我们像西西弗一样认识自己的命运,反抗自己的命运,义无反顾地生活。
大卫 斯塔尔 乔丹是斯坦福大学的建校校长,也是一位分类学家,一个执着于给自然世界带来秩序的人 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已知鱼类的近五分之一。但他发现的隐藏生命蓝图越多,宇宙似乎就越想阻止他。他收藏的标本毁于闪电、大火,终被1906年旧金山地震摧毁 那场地震让近千个装着鱼标本的易碎玻璃罐坠落在地。刹那间,他毕生的收藏毁于一旦。 其他人可能已经放弃,屈服于绝望。但是乔丹检查了脚下的残骸,找到了他辨认出的条鱼,并开始自信地重建他的收藏 他用一根缝衣针将标签缝在鱼身上。当世界陷入混乱,他用一根针来重建秩序。 记者露露 米勒次听到这则逸事时,她把它当作一个傲慢或拒绝接受现实的警示故事。但当她自己的生活慢慢瓦解,她开始对大卫感到好奇。她对他的生活的挖掘将改变她对历史、道德和她脚下世界的理解。 《鱼不存在》
我五十多岁时度过了快乐的更年期,现在六十多,感觉人生在褪色。老去这件事,实在太寂寞了。 这本书是作者进入60岁后人生大小事的记录,她以日记般平易近人的笔调,淡然地叙述经历的生离死别与衰老。 母亲住院四年离去,在为母亲整理遗物时感慨 给父母送终和青春期一样,是人生必经的过程 ,发现母亲只拥有一点东西,于是作者也希望可以如母亲般身后不留一物地死去。 丈夫如疾风暴雨般衰老,从住进急诊室,到病逝,作者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处理各种杂事,还要一边写作一边照顾小狗;书中还记录了丈夫去世后,她所感受到的老去的无边寂寞,以及独自生活的不便,更有活得自我的自由。 作者没有因为老去而放弃自己,而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跳尊巴、养狗、做饭、写作,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有趣。 人终有一死,没办法。但我舍不得。
能够长久保存的,终究是纸质的书信。 所有情感,皆为羁绊。 一封封代笔信温柔抚慰生命中孤独、愤懑、无奈的瞬间。 在镰仓一座小山的山麓,鸠子经营着代笔屋。最近,忙于家务与育儿的她,终于重开店铺。出人意料的代笔委托接连出现在她面前,这其中,有遭受不公正待遇、被逼辞职的职员的退职申请,有不久于人世的母亲给即将出嫁的女儿的书信,有给不肯归还驾驶证的年迈父亲的信件 桩桩件件,皆是无法当面直说、在邮件中会变得乏味,只能通过书信传达之事。这时,她意外发现了前任代笔人隐藏的秘密情书
这是韩江在白纸上用力写下的小说,是63个有关一切白色事物的记忆。 白是那个半月糕一样白皙、美丽的孩子。 白是一只收起翅膀躺在芦苇边的白色蝴蝶。 白是悄然无声、不悲不喜从天空降落的一万片雪。 白是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 白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所有记忆。 白是易碎易毁、瞬间消失的美好事物。 白是一度死去或被摧毀过的人,在被熏黑的残骸之上,坚持不懈地复原自己,因此至今仍是崭新的人。 白是鼻腔里呼出的白色水汽,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是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以虚白且清晰的形态散布于虚空的奇迹。 白是在黑暗中燃烧的白色火花,是不灭的信念。 我相信,若相信不会被摧毁,便不会被摧毁。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蕞受欢迎的随笔集。开始作家生涯之际,村上春树也开始长跑。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在奔跑。年过半百,他已跑下了两个赤道的长度。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每当村上长跑时,脑海里就反复出现这句话。积极地选择磨难,就是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他将这些年来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东西集结成书,诚实地书写跑步,诚实地书写人生。
我所有的时间都被占用了。它被生活占用。 2010年,81岁的厄休拉 勒古恩受诺奖得主若泽 萨拉马戈的影响,开始创作个人博客。本书收录了勒古恩81岁至85岁的部分博客文章。她在文章中畅谈个人生活、文学创作、社会议题、女性主义,也记录自己与爱猫相处的日常,展现了这位文坛巨匠私人化的一面,大胆、风趣、极具锋芒。
卡夫卡自1910年开始写日记,到1923年为止,这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丰沛的时期。相较于他的小说,他在日记中表现得更为坦诚、自由,让我们得以一窥他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写于1910年至1913年的日记。在这一时期,他记录了与父亲的矛盾、在写作和工作之间的内心挣扎、对犹太历史的兴趣、与恋人菲莉丝的相识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的灵感片段、未完成的残稿,以及他内心全然的疲弱、孤独。
本书是英国作家毛姆的阅读随笔集,是他写给大众的阅读指南,正如毛姆所说: 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在本书中,毛姆的语言巧妙精到,流畅洗练,既不故作高深也不沾沾自喜,读来宛如与你相对而坐,教读者如何读书、如何找到阅读的乐趣,也跟读者探讨小说的艺术、哲学的价值,引导着读者透过读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法学教授罗翔推荐阅读版本,他说 阅读应该是愉悦的,怎么思考就有怎么样的人生 ,让我们跟着毛姆一起读书,在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心避难所,获得充实生活的力量。
《东京八平米》是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是其对在东京亲手建立起另一种日常的记录。八平米在日本被称为 四畳半 ,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租金便宜。因为八平米房间没有厨房和冰箱,也没有洗澡间和洗衣机,她兴致勃勃地写起如何饮食起居,以及亲历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居住空间逼仄,她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头和公共空间,写东京的洗衣店、钱汤、咖啡馆、24小时漫咖店、独立电影院、小餐厅等,同时写下她遇见的东京平民故事,这些人物是 看不见的、真正的东京人 ,他们的故事为我们铺陈日本的世情百态,亦照见自身。 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吉井忍的 八平米 经济学让人看到一种充满新鲜活力的生活的可能:省下昂贵房租,物质诉求简单,在都市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舒
62岁开始的独居生活 一人,一狗 许多许多盆栽 每周一次往返于东京和熊本 衰老的身体在发出尖叫 送走双亲和丈夫后,62岁的伊藤带着小狗克莱默离开美国,重回日本,开启 初老之女 的独居生活。在熟悉又陌生的故土上,将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伊藤以敏感坦率的笔触写下一个女人老后的身体和精神变化,以及一个人生活的自由和寂寥。在不断的别离中,直面生命的荒芜。 现在身边一个家人都没有了,我真的自由了。
1839年夏天,梭罗和哥哥驾着自制的小船在河上泛舟两周。 1842年,哥哥病逝,为悼念亡兄,梭罗写下《河上一周》。 在这本书里,梭罗将两周旅程缩为一周,一天一个章节,描写他观察到的花鸟虫鱼、高山河流,以及对于宗教、诗歌和历史等话题的思考。 在大自然中,梭罗试图摆脱凡俗的纷扰,超越时间的界限,寻觅内心的安宁。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诗人和哲学家亨利 戴维 梭罗的传世名著,记述了梭罗本人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月的隐逸生活。2004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梭罗研究学者杰弗里 S.克莱默的全注疏本,以纪念《瓦尔登湖》出版150周年。克莱默以梭罗本人批注过的初版原书为蓝本,参照梭罗生前日记、书信、阅读书籍等所有已发现资料,对书中典故出处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考证和注疏,成就了这部关于《瓦尔登湖》的百科全书。
弗吉尼亚 伍尔夫二十四年间写就的日记,五百多个夜与日的私人絮语。 也许我不会变得 著名 或 伟大 ,可我要继续冒险,继续改变,开阔眼界,拒绝被人践踏,拒绝墨守成规。重要的是释放自我,不受限地找到自己的空间。 本书是由弗吉尼亚 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 伍尔夫所编选的日记选,收录了 1918 年至 1941 年这二十四年间属于伍尔夫的珍贵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她如何踏过荆棘,身为女性作家的她其创作几乎受到了与称赞分量相当的诋毁,一边是 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另一边是 搜肠刮肚地在文章和评论中寻找自己的名字 ;她会 毒舌 评论名家之作,跟随她的日记我们几乎能够获得一份绝妙的阅读清单;她在日记中也记录了陷入抑郁症和精神崩溃的历程,坦陈自己在黑暗中的挣扎与求索
《惶然录》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 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都是 仿日记 的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 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 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 、 杰出的经典作家 、 能深化人们心灵 的作家。
春天,感到发自内心的温暖, 站在盛开的樱花下,做一个认真的赏花人。 炎炎夏日,阳光洒落湖面, 把桃子放进沁凉的湖水,万千光影,抚慰人心。 落叶的季节,亲手做喜爱的糕点, 待在厨房一整天,享受愉快的烹饪时间。 冬的气息扑面而来,煮一壶热茶, 用深夜中的栗子消除所有庸碌与倦怠。 不断重复、重复、重复、重复的点滴,构成生活本身。 正是在这样的日常中,我写下一个又一个故事,听它们呱呱坠地。
过度看别人眼色、修复破碎的自尊心,已经花费了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余生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比起成为大家都认可的好人,我更想做一个满足自己的人。 从今以后,我要将自己的心放在首位,把感到负担的关系倒出来、清空、保持距离。 从今以后,我要将鲜花赠予自己,成为浪漫而有趣的人。 希望你知道,比起成为左右逢源的人,即使只取悦自己,你也足够优秀。 希望你接纳不和所有人关系好的自己。能够和自己好好相处,也非常不错。 执着于他人的评价而建立的人际关系,可能是浪费精力。讨厌一个人就在心里偷偷地讨厌,然后远离就好了。遇到社牛该怎么做,遇到社恐又该怎么做?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取向和价值观来抉择。
《女性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编辑部自二〇一七年起推出的特辑,迄今为止已出版两辑。此次推出的《巴黎评论 女性作家访谈》篇目上有所调整,收录了十六位女性作家的访谈:玛格丽特 尤瑟纳尔、伊萨克 迪内森、希拉里 曼特尔、埃莱娜 费兰特、西蒙娜 德 波伏瓦、珍妮特 温特森、伊丽莎白 毕肖普、玛丽莲 罗宾逊、简 莫里斯、多萝西 帕克、琼 狄迪恩、格蕾丝 佩雷、娜塔莉 萨洛特、尤多拉 韦尔蒂、安 比蒂、洛丽 摩尔。 作为《巴黎评论》出版史上*个女性作家访谈特辑,本书的十六篇访谈也可以看作 对话中的散文 ,既是极具水准的对写作技术的探讨,又涵盖了女性作家生活中那些细微却折射性格的细节:她何时确立写作的志向?她的文学启蒙是什么?在写作不同的写作阶段,她遇到的具体阻碍是什么?她如何面对外部否定和自我怀疑?她的同道人或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