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 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这是韩江在白纸上用力写下的小说,是63个有关一切白色事物的记忆。 白是那个半月糕一样白皙、美丽的孩子。 白是一只收起翅膀躺在芦苇边的白色蝴蝶。 白是悄然无声、不悲不喜从天空降落的一万片雪。 白是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 白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所有记忆。 白是易碎易毁、瞬间消失的美好事物。 白是一度死去或被摧毀过的人,在被熏黑的残骸之上,坚持不懈地复原自己,因此至今仍是崭新的人。 白是鼻腔里呼出的白色水汽,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是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以虚白且清晰的形态散布于虚空的奇迹。 白是在黑暗中燃烧的白色火花,是不灭的信念。 我相信,若相信不会被摧毁,便不会被摧毁。
《把晚餐放进抽屉》收录了韩江出道以来二十年间创作的60首诗作。透明的夜晚、漆黑的树木、燃烧的轮椅、镜子彼岸的冬天在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里》里,韩江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情绪,用从黑夜中汲取的流血语言,描绘人生的孤独与悲哀。她热切地凝视人类的灵魂,试图从沉默和黑暗的世界中寻找闪耀的真相。韩江的诗歌创作贯穿了她整个写作生涯。她的诗歌情绪强烈、充斥着感性的意象,与她的小说一脉相承。
美还是不美,都去他的。变老意味着自由,全新的自由。 日本女诗人伊藤,用诚实、诙谐、赤裸的笔触(48篇随笔)分享女性闭经前后,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变化与喜怒哀乐。这个年纪的女人不仅要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身材变形、皱纹增多、经历闭经,还要面对家庭随时的分崩离析:双亲年迈,长时间辛苦照护之下,和父母关系在撕裂与和解两重中游走;渐渐长大的孩子开始独立,不再如小时候般与自己亲近;和丈夫的关系也渐渐冷淡 女性的身体,老得比心灵快多了。闭经,就是一场笑泪交织的错位之旅,人生后半场,就是咬着牙把难堪事一件件打倒的过程。
《东京八平米》是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是其对在东京亲手建立起另一种日常的记录。八平米在日本被称为 四畳半 ,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租金便宜。因为八平米房间没有厨房和冰箱,也没有洗澡间和洗衣机,她兴致勃勃地写起如何饮食起居,以及亲历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居住空间逼仄,她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头和公共空间,写东京的洗衣店、钱汤、咖啡馆、24小时漫咖店、独立电影院、小餐厅等,同时写下她遇见的东京平民故事,这些人物是 看不见的、真正的东京人 ,他们的故事为我们铺陈日本的世情百态,亦照见自身。 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吉井忍的 八平米 经济学让人看到一种充满新鲜活力的生活的可能:省下昂贵房租,物质诉求简单,在都市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舒
弗吉尼亚 伍尔夫二十四年间写就的日记,五百多个夜与日的私人絮语。 也许我不会变得 著名 或 伟大 ,可我要继续冒险,继续改变,开阔眼界,拒绝被人践踏,拒绝墨守成规。重要的是释放自我,不受限地找到自己的空间。 本书是由弗吉尼亚 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 伍尔夫所编选的日记选,收录了 1918 年至 1941 年这二十四年间属于伍尔夫的珍贵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她如何踏过荆棘,身为女性作家的她其创作几乎受到了与称赞分量相当的诋毁,一边是 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另一边是 搜肠刮肚地在文章和评论中寻找自己的名字 ;她会 毒舌 评论名家之作,跟随她的日记我们几乎能够获得一份绝妙的阅读清单;她在日记中也记录了陷入抑郁症和精神崩溃的历程,坦陈自己在黑暗中的挣扎与求索
这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虽是写给 青年诗人 ,里尔克却不止于谈论创作和诗艺,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两性之爱、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 里尔克向身处困顿中的青年人诉说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希望他们能以更大的耐心对待成长中苦闷,向平凡的生活寻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义。这些永恒的话题以亲切平易之语娓娓道来,展现出优美隽永的风格。每个人都是 青年诗人 ,都在阅读中分享着一种永恒的流动。
《自深深处》是一篇王尔德写给友人道格拉斯的一封狱中情笺,也是他颇为美妙的一部作品。王尔德41岁时,早已名震英国,他因与友人的关系被对方的父亲送上法庭。王尔德在狱中写下了这封来自深渊的书信。 在这封闻名世界的长信中,他时而哀怨,时而愤怒。不仅细细梳理了王尔德与道格拉斯的交往、他对后者爱恨交加的情感、他在狱中心境的变化,还体现了他在文学、艺术、哲学方面的积累。他标志性的排比、比喻、精妙的用词和一段嵌着一段的句子,在书中均有体现。五年后,王尔德去世,这本书成了他在世间的杰作。
《森林、冰河与鲸》是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星野道夫生前*后一部作品,曾连载于《家庭画报》,后因作者在堪察加半岛遭遇棕熊袭击,不幸离世,戛然而止。这部夹杂着人类学田野笔记的趣味的图文旅行手记,被星野道夫研究者誉为高峰和经典。书中,他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开始,一路向北,跨过白令海峡,再向西,完成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从美洲到亚洲的文化寻根之旅。途中,作者记录下与部族长老的会面,以及找寻神话起源的经过,以及森林、冰河与鲸,三个关键词串联起一个永恒的主题 时间。回到洪荒,从自然中获得直觉与领悟,坚持不懈地用照片与文字去表现真理,以体验和温度,得到幸福。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没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各种可能。
《不安之书》是佩索阿中后期的随笔集,全书由几百篇碎片式分布的随笔组成,它们无论在写作时间分布、在题材范围,还是在主旨思想方面都是碎片式的。这是一本完全打破了文学传统的奇作,仿佛不是一个人写成的,而是对一个焦虑不安的灵魂之呓语的记录。 用佩索阿的话说,这是一本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书,所谓的《不安之书》实乃 不存之书 。佩索阿的想象力异于常人,《不安之书》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这一点,书中随处可见散发着瑰丽的想象魅力的神来之笔。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言,《不安之书》的写法是创造性的,给人一种石破天惊的震撼感。这也使得作者佩索阿被奉为葡萄牙现代主义文学的旗手,开宗立派的文学巨匠。
以记录美丽而严酷的极北之地阿拉斯加而闻名的星野道夫,不仅是一位生态摄影师,还是一位旅行作家。《旅行之木》精选星野道夫创作于1993 1995年的33篇随笔。它们发表于作者成名伊始,33篇旅行手记,也是33个故事,33段邂逅。对作者而言,旅行路上邂逅的人会在今后的人生中画出怎样的地图,总归是想要了解的。通过旅行,找到答案,安静而意味深长地记录了下来,写成书,是 幸福汇报 。星野道夫的文字,有种 告别了某种人生 的人所特有的温柔,本书让我们能够与他并肩看到许许多多的风景。
从《虎胆龙威》中令人畏惧胆寒的汉斯 格鲁博到《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中永远的斯内普教授;从《理智与情感》中专一、坚决的布兰登上校,到《魔僧》中疯狂诡谲的拉斯普京;艾伦 里克曼用多变的角色展现了他作为世界级演员的超凡魅力。 在大银幕上,他出色的演技、深沉磁性的声音以及他赋予每个角色的丰富灵魂,在世界影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录。 在大银幕外,艾伦有着日夜颠倒的紧凑行程,但他从未让这些繁忙抹去对生活的真诚与激情。 艾伦的这本私人日记详细记录下了他生命中或寻常或非凡的点点滴滴。我们将跟随他犀利而不失风趣的文字进入他的生活,和他的家人、朋友一起在全球各地旅行,潜入电影和戏剧的台前幕后。尤其珍贵的是,本书收录了他罹患癌症后,直至生命结尾的时光记录 从1993年到2016年去世,这些日记为艾伦的公共和私人生活提
《枕草子》大约成书于 1001 年,开日本随笔文学之先河。 全书共有 305 段,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类聚是受唐朝李义山《杂篡》的影响,罗列生活中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如 山 、 海 、 扫兴的事 、 高雅的东西 ,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非常丰富地体现出作者清少纳言细腻的观察和审美趣味。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宫中的生活,其中有反映她与皇后藤原定子感情深笃的经历,以及她在宫中生活的片断,这部分内容深映古典风貌,可从中了解日本平安时代皇室贵族的生活状态和品味素养。随想则是对自然与人生的随感,尤其可见作者明快、自由的生活态度。
安四岁的妹妹在家门前殒命于车轮下,这件事让全家人对神的良善产生了质疑。她的父亲不再去教会,母亲因悲伤而住进精神病院。成了六个孩子的母亲后,童年的阴影仍笼罩着安,终日的忙碌让她的生命充满焦虑和恐惧,她的生命也有很多不满、自责、挑剔和不知足。她怎样才能面对伤痛,活出喜乐、丰盛的生命?直到有一天,一位友人向她发出挑战:写下一千个恩典 安通过这本书讲述了自己个人生命成长的故事 自己的生命通过感恩而发生改变的故事。 只要心存感恩,喜乐就会常在。 学习数算恩典,才能明白一切都是恩典。
《我,或者 我 》是史铁生遗作集。史铁生夫人陈希米在 编者注 中写道: 此word文档的属性显示,*后修改时间:2010-12-30 9:35:58。 同日16:00,史铁生突发脑溢血;第二天,2010年12月31日凌晨,他告别我们,开始心魂之旅。 2010年*后一天,史铁生离开生活了近六十年的人间,去了天堂。这本书里的文章记录了他*后的思考、*后的想象、*后的心灵密语、*后的爱和留恋。这些生发于对人生、社会、命运、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的文字,平白如话,温润可触,充满哲思和智慧,值得反复阅读,仔细回味。 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 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 事故后十年,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超过500位幸存者,用普通个体的声音平贴出时代的全景,书写了一部人类的启示录。在这里,平凡人物的真实经历比小说更惊人。每个人的声音都透视着历史的崩塌、国家机器的隐瞒、俄罗斯人的价值观,以及人们的愤怒、恐惧、勇敢、同情和爱。 「切尔诺贝利核爆是二十世纪*重大的灾害事件,时至今日我还是不解,我所见证的究竟是过去还是未来? 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恐惧
人在中年:母职、家务、工作环绕 庸常的每一天,陷入生活黑洞 瓦解自我,身份错位,像一只被榨干的橙子 我是谁? 但,有一天我追星了 那些激动的瞬间堆叠成日常生活的奇迹 追星体验关乎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那些鼓舞人心的对象。
1963年年底,武田一家位于富士山麓的山间小屋建成。从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的晚春,全家开始了东京与山里往返的生活,添置家具和用品,将山间小屋的内部置办完善,也去到山下的村子、湖泊以及富士山。从1964年7月到1976年9月的十三年间,他们每年都要在这里度过若干个月。写日记最初是丈夫武田泰淳的提议,每当来山里的时候 轮流记笔记 ,他和女儿武田花也写过几篇,但绝大多数都是武田百合子的记录。1976年10月,丈夫武田泰淳因病去世。这部长达十三年的生活日记在杂志连载后,于1977年正式成书出版。 每日晴暖雨雪、起居三餐、邻里家常、自然风物,武田百合子以直白简朴又生气勃勃的文字,将之一一记录成文。从未想过从事写作的她,在成为家庭主妇后初次提笔,字里行间一派天然,全无矫饰。遥远的昭和岁月犹如一幅人间烟火的长卷,在她的笔下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以小说闻名于世,同时也是出色的诗人与散文家。黑塞的散文记录了他对历史、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也反映了他个人生活的变迁。《聊聊疾病聊聊天》包括三辑,收录黑塞对疾病、生命、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第一辑《温泉疗养客》记叙黑塞因坐骨神经痛到巴登疗养的故事,被誉为 黑塞最幽默的作品 。黑塞在书中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患者:在病痛和无聊之间来回受折磨,被邻居的噪声打扰而心生怨愤,疗养期间暴饮暴食、无法抗拒赌博的诱惑,陷入消费主义日常的深深荒谬。但黑塞相信人性的复杂和一体性,最堕落的人也可在顷刻间完全复原,经过疗养,黑塞重新认识了人与疾病的关系,获得了精神的新生。 第二辑《漫游记》见证了黑塞在阿尔卑斯山一带河谷漫游时的所见所悟,这里有明媚的阳光、斑斓的山色、质朴的农舍,黑塞仔细观察一
赤濑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均是路上观察学领域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合编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路上观察学的经典之作,也让日本掀起一股 路上观察 的风潮。以路上观察家的眼光来看,乏味的城市也能变成一个宏大的艺术馆,两点一线的日常生活也能像一场场探险。记录者必须随时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记录的同时也要深入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这个世界。如赤濑川所说: 如果外星人登陆地球的话,做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事吧!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是弗吉尼亚 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是她根据1928年在英国两所大学所作的 女性与小说 主题演讲而写成,于1929年出版。作者文笔细腻风趣,充满睿智,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文学风格提出了一系列女性主义观点。她用 五百英镑和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为比喻,指出经济自由是女性能够自由创作的前提,对女性主义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