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文学课》由《国家人文历史》精心编写,围绕着唐宋之际八位文人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的个人生活和文学创作而展开。全书既从大处着眼,勾勒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又深入具体地叙写文人的读书、为官、交友、游历、遭贬黜等人生经历,呈现了生动可感的唐宋八大家的形象。而且,文中对诗文进行分析与解读时将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文学作品联系起来,更切近当时的实际,更符合他们的心境,因此更具有说服力。 全书夹叙夹议,史论结合,语言平易晓畅,可读性强。
如果给你永生,到底是祝福还是诅咒? 中世纪,意大利城邦的君主福斯卡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统治者,但他感到短短一生无法治理好一个国家,盼望长生不老。他偶然得到了不死药,服下后摆脱了死亡的威胁,一路高歌,让自己的国家成为意大利的霸主,但反而引来了法国的入侵。 他觉得分裂的国家无法长久,必须掌握一个统一的宇宙,于是把自己的国家献给神圣罗马帝国,自己充当皇帝的谋士。但是皇帝非但没有照他的意愿建立一个超级帝国,反而忙于镇压各地的叛乱,最后帝国分崩离析。福斯卡后来到了美洲、加拿大,还参与了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人运动。最后他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呐喊》 1923 年8 月,《呐喊》由北大新潮社初版印行。初版的《呐喊》由鲁迅先生编辑定稿,收录了他1918 年至1922 年间发表的15 篇小说(在1930 年《呐喊》第13 次印刷时,作者将《不周山》抽去,后改名《补天》收入《故事新编》中)。 该书的封面和版式由鲁迅先生亲手设计,甫一上市便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时至今日仍是不可替代的经典版本。 本次重版我们着力于为读者重现初版《呐喊》的原貌。在编校方面,除了将初版的繁体竖排转换为简体横排之外,仅改正了初版里个别的文字、标点和知识性的错误。初版中大量鲁迅的习惯用字、用词和句式等,均按原样保留。在装帧方面,则采用了双封面设计,其中的内封即是精修复原的初版封面。 《彷徨》 1926 年8 月,《彷徨》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初版的《彷徨》由鲁迅先生编辑定稿,收录了他1924 年至19
法国思想家西蒙娜 德 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国际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岁月的力量》是回忆录的第二部,于1960年在法国出版,记录了波伏瓦在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讲述了她毕业后在鲁昂、马赛等地教书的执教生涯、找到人生目标开始尝试写作的第一步、结交群星璀璨的欧洲文艺界知识界人士,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动荡危急的时局和法国在二战中的满目疮痍。 这段时期对波伏瓦来说至关重要,她不仅实现了童年时的梦想,独立自主地踏入社会,写出第一部小说《女宾》,奠定一生为止奋斗的目标 写作,并且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迅速成熟起来,从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变成了 介入作家 。
法国思想家西蒙娜 德 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国际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是其中部,于1958年出版于法国,记录了波伏瓦童年时代与少女时代的生活,从她出生开始,到1928年完成高等教育为止,时间跨度为二十年。 1908年,波伏瓦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富裕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度过了幸福平静的童年。早慧的她酷爱阅读,很早就对自己的性别和身份的独特性有了意识。与莎莎的友谊是波伏瓦少年时代的重大事件,她们成为彼此探索世界和人生的关键人物。随着家道中落,波伏瓦必须工作赚钱,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获得了通向独立的宝贵钥匙,从此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大学学业。正当波伏瓦获得自由,走向广阔世界时,好友莎莎却溘然病逝
《女宾》是波伏瓦的处女作,也被视为一部自传性纪实小说。皮埃尔和弗朗索瓦丝是一对情侣,他们邀请了年轻的格扎维埃尔加入他们的关系。优雅的弗朗索瓦丝,年轻的格扎维埃尔,以及爱着这两个女人的皮埃尔,试图在三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三重奏, 三个竭尽全力彼此相爱的人更加多彩多姿 但三重奏演变为 三角恋爱 ,嫉妒丛生,处处隐藏着猜忌与荒唐。维护格扎维埃尔却又饱受折磨的弗朗索瓦丝,终于做出了决定。 此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入围当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奠定了波伏瓦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它所描写的恋人模式,波伏瓦用一生的时间身体力行,并为此饱受诟病。在这本书里,波伏瓦探索了一个从1920年代起就一直困扰她的哲学难题:自我和他者的对立。书的题词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话:每一个意识都在渴求他者的死亡。现象学家
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一九四O年代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后,在韦尔斯利学院和康奈尔大学教授欧洲文学,《文学讲稿》即是他为此精心准备的课堂讲稿和笔记的编录集,收入其对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狄更斯《荒凉山庄》、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斯蒂文森《化身博士》、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卡夫卡《变形记》、乔伊斯《尤利西斯》等七部作品的细读分析。彼时正逢新批评理论在西方文评界盛行,纳博科夫以注重文本分析(有时具体到了几乎逐字逐句讲述的地步)、独特的艺术观和批评方法,丰厚的语言和文学修养,昆虫学研究训练出的逻辑性和严谨风格,使《文学讲稿》成为运用新批评理论对作家和文学作品具体研究的典范之作。 纳博科夫在这本书里讨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包法利夫人》等
《想象动物志》是西班牙语文学大师,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与玛加丽塔 格雷罗合作写成的故事集。故事集描绘了人类想象出来的各种生物、各种珍禽异兽,甚至是一些无法归类的存在,如阿宝阿库,形而上学动物,卡夫卡幻想的动物,植物羊博拉梅兹,百首鱼,食灵怪,分身,龙,凤凰,饕餮,狮鹫,墨猴,地精诺姆,泥人戈仑,巨人胡姆巴巴,巨牛库尤萨,独角兽,衔尾蛇 它们或存在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或出现在典籍文献、文学作品里,或流传于道听途说、野史逸闻,或出现在人类的梦境里,一切似乎都有凭有据,却又是混合了好奇、想象、推演、梦境、幻象,或出于喜爱、信仰、祈盼或出于避讳、担忧、畏惧的产物。故事集包括116篇,所述之物并不止116种,有的篇目写到同类或相关联的几种动物,正如
《呐喊》是鲁迅久富盛名的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扛鼎之作。收录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包括其代表性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社戏》等。初版诞生近百年来畅销不衰,影响深远。更有多篇文章被收入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的语文教材。《呐喊》这部短篇集诞生于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之下,她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更是鲁迅对封建旧礼教、旧思想开战的有力宣言。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短篇小说结集,收录了1924至1925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十一篇,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大家庭》《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作品以 表现得深切 、 格式的特别 开创了小说现代化的特征。他的作品堪称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一面镜子,不失为现代文学的典范。
《告别的仪式》是法国思想家西蒙娜 德 波伏瓦记录下的让-保罗?萨特生命中的*后十年,以白描的手法近距离地刻画了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晚年的日常生活,他为之奋斗到*后一刻的事业,以及他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 在波伏瓦的记录后还附有她与萨特的长篇对谈,萨特借此机会回顾了自己的家庭、童年和求学经历,并且梳理了对文学、哲学、阅读、写作、音乐、绘画、平等、金钱、时间、自由、生命等诸多主题的思考。
六年前, 安东尼 德写道, 我独自一人在撒哈拉沙漠迫降,离救援地点有一千英里远,我必须自己修理引擎,而我的饮用水只能维持几天。第一天早上,我被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吵醒,声音说: 请给我画一只羊。 他就这样遇到了小王子,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地了解了小王子的奇怪历史。 小王子独自住在一个比房子大不了多少的小星球上。他拥有三座火山,其中两座活火山、一座死火山 尽管人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火山。他还拥有一朵花,和银河系中任何一朵花都不一样,非常美丽,无比骄傲。正是这种骄傲破坏了小王子所在世界的宁静,使他开始了旅行,并最终把他带到地球。在地球,他终于从一只狐狸那里学会了什么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秘密。 为了保存对小王子的记忆,圣-埃克苏佩里创作了大约四十幅水彩画,其内容异想天开、细致入微。每一个都
本书收录了德国两位文学巨匠托马斯 曼与赫尔曼 黑塞在1910年至1955年间的通信往来。黑塞与托马斯 曼的出身、艺术趣味和读者群体都不尽相同,但两人追求真理的渴望却如出一辙,通过与传统的联系,致力于道德与精神、伦理与美学的互动,这在他们不时相互呼应的创作主题中得以呈现。黑塞很早就开始关注托马斯 曼的创作,后者则称黑塞是 同代作家中很早就选定的亲近之人 。对托马斯 曼而言,文学创作是他实现入世雄心、建立个人风格的途径,对黑塞则是忏悔和灵魂的自疗。他们借由文字和图画交换创作灵感、分享阅读体验和日常生活。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两位高尚的写作者就战争的愚蠢、纳粹的野蛮行径和战时的国内外文学图景多次通信交换彼此的意见,也为战后德国和欧洲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他们生活在一个可怖的时代,但他们从未向绝望妥协。两人
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离开故国之后,曾于一九四〇至一九五〇年代在美国高校开设俄罗斯文学课。《俄罗斯文学讲稿》是在该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纳博科夫深入分析了俄罗斯六位重要作家 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果戈理、屠格涅夫和高尔基及其代表作品,重现俄罗斯文学的黄金年代。 这些带着乡愁的讲稿绝非枯燥的文学批评理论,而是以同为作家的灵感和天才之光,带领读者穿梭于一片未经砍伐的俄罗斯文学森林,那是纳博科夫失落的家园。他从细节着手,深入剖析文本,其中不乏极具个人风格的褒贬,尤其突出的是对纯粹的艺术性的赞美,对 庸俗 的深刻洞见,以及对文化管制背景下催生的虚伪乏味文学的嘲讽。这些讲稿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价值观,同时显示出相当独特的文本分析方法,是俄罗斯文学及纳博科夫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部《红楼梦》,《红楼梦》里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所有人?如何真正进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小说家、学者潘向黎穷四十年细读《红楼梦》之功,以深厚的家学积淀为支撑,凝聚成了这部心血之作——《人间红楼》。在这部作品中,潘向黎以小说家的身份和曹雪芹展开了一场关于至情与人性的跨时空对话:“为何整部《红楼梦》,皆因宝黛而起?为什么人人都拿黛玉当挡箭牌?红楼人物的开口 句话说了什么、有何深意?曹雪芹的乾坤大挪移用在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手笔?”潘向黎用丰富的想象力,以当代立场和同为小说家的身份,破解了曹雪芹的文学写作密码,读出了曹雪芹隐藏在文字肌理之中的心跳,洞悉了《红楼梦》里的悲喜、爱恨、冲突、聚散与命运,彻悟了《红楼梦》里的真伪、清浊、高下、性灵与境界。讲
《声音之茧》以 声音 为载体,以 海岛 为空间原点,以 四季 节气 为时间节点,以 情感 为媒介,以 人生 为指向,将中国南方的风物人情与作者记忆深处最刻骨铭心的声音、生命片段相结合,勾连古今中外,书写万物有灵、天地大美,挖掘人生哲理、中华美学,构建独特视角下灵动幻美、大气磅礴、深情无限的心灵时空。一本书,就是一个用文字织就的、充盈着温暖和力量的 声音之茧 ,让读者重新听见自己生命中的回响,微弱或响亮,幽暗或明朗,是潮汐,是渡船,是破茧成蝶,将你拥向阔远的彼岸,找到最好的自己。
《博尔赫斯教授:二十五堂文学课》汇集了博尔赫斯于1966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和文学学院教授英国文学课的完整内容。 在这二十五堂课里,博尔赫斯带我们进行了一次真正的英国文学之旅,整个旅程始终贴近他自己的阅读和作品本身。旅行在时间的迷雾中启程,以盎格鲁人、朱特人和撒克逊人抵达英格兰开始,继续至塞缪尔 约翰生的作品;徘徊至麦克弗森、浪漫主义诗人和维多利亚时代;呈现拉斐尔前派成员的生活和作品全景;结束于十九世纪的萨摩亚 博尔赫斯最爱的作家之一 罗伯特 路易斯 斯蒂文森。将这些讲课内容串连在一起的是地道的文学享受,是博尔赫斯对待每部作品的深情,以及他想分享自己对所学习的每位作者和年代的热情的愿望。
伊凡 阿列克谢耶维奇 蒲宁(1870 1953)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题材广泛,语言精练,人物刻画细腻,自然描写隽永优美,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933年,蒲宁因其 严谨的艺术才能在文学散文中塑造了典型的俄罗斯性格 而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 本书共收录了蒲宁的21篇中短篇作品,包括《米佳的爱情》和《幽暗的林荫小径》等名篇,全面展现了作家一生的创作道路和思想变化。蒲宁的作品继承了厚重的俄罗斯文学传统,同时又吸收了东方哲学的思想,反映了作家对古老文化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充满了对和谐、合理、美好的人生真谛的向往和求索。
内容简介】 《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导演、作家陈晓卿,著名作家、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新荣记创始人、中国食神张勇倾情推荐。 寻鲜东海,一部海洋文化散文,一场海洋博物之旅,一场海洋美食盛宴。《马鲛穿着灰龙袍》《西风烈,海鳗肥》《鱿鱼妖娆》《神武龙虾》《青蟹煮酒论英雄》近40篇文化散文,将活蹦乱跳的东海至味传递到每位读者的舌尖。 精选《海错图》插图,搭配海鲜鱼虾实景图,图文并茂,幽默风趣,可读性强,满满知识点,海洋文化书。 东海的每一口鲜甜,都跟江河、大地有关。每一条鱼的背后,都有山川风物、人文地理。讲美食,其实讲的是人与自然、食物与土地、游子与故乡之间的关系。 二十四时,三十六味。桃花鲻鱼、清明马鲛、芒种虾皮、夏至鳎鱼、大暑鲈白、秋风蟹紫、西风鳗肥 人间
·······
本书为《马识途文集》中的一卷。全书从1966年夏天,马识途从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岗位上被下放写起,直至1979年1月25日被彻底平反。作者详尽记录了 文革 十年间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文字简朴直白,却声情并茂,抒发了作家真挚的情感,是国内关于 文革 记录的重要文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