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是全世界使用广泛的绘画指导书和创造力培训用书。迄今为止已被翻译成17种语言,全球销售300万册。 贝蒂 艾德华认为,绘画是一项人人都能学会的技能,学习绘画其实就是学习如何正确地观察事物。在书中,贝蒂为我们提供一种神奇的五天绘画方法 右脑绘画法,即从左脑转换到右脑,像艺术家(画家)一样绘画。学习这个绘画法,你可以在五天内学会画画。 贝蒂的五天绘画法分为如下五项基本技能:一是对边线的感知;二是对空间的感知;三是对相互关系的感知;四是对光线和阴影的感知;五是对整体的感知。这五种感知技能实际上是对个人观察习惯的重新训练。当你熟悉这五种技能后,就能很好地转换思维,学会观察眼前的事物,并画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贝蒂的一位学生说: 看着自己*天和第五天的绘画作品,我惊讶不已,没想到
本书是禅宗美学领域奠基性著作,是了解、研究中国美学问题的*读经典书目。作者以庄子、玄学到禅宗美学的历史转换开篇,阐释了佛教被中国本土庄、玄思想所接纳和吸收的过程,并从西方现象学的比较语境中总结了禅宗美学孤眀独发、谛观顿悟、气色观、意境、禅化与诗化等审美经验和审美特质。作者还以大量古代诗文、绘画为例,勾画了现象空观的哲学史、美学史转换线索,揭示了禅的感性经验与其背后的哲学思辨、价值体系、心理特征的关系。
什么是图像?图像与文字的关系如何?文字之外,图像如何传达思想和情感;图像之内,文字怎样佐助读图,塑造思想形象,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学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本书建构的就是关于如何读图、解决图文之间张力的一种理论。 文学批评家W.J.T.米歇尔通过把形象与词语相比较,或更准确地说,通过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待形象而探讨了形象的本质。作者以颠倒的历史顺序分别论述了四位理论家:古德曼、贡布里希、莱辛和埃德蒙 伯克。讨论了文本与形象、眼与耳、自然与习俗、空间与时间之间的结构差异。
《艺术是什么》是一部内容丰富详尽,语言凝练通俗的简明西方美术史。它囊括了史前至后现代时期西方绘画史的方方面面,从艺术史上关键的人物、事件到不断演变的艺术风格、流派等。通过精美罕见的图片,使人感受艺术独具一格的魅力,思考艺术史的发展进程,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九场重量级对谈,直面山水画关键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钟爱画山水?千年来山水画经历了哪些变革与发展?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何区别?山水画的笔墨和书法笔墨有何关联?画家的修养和性情如何影响作品?当代人如何面对山水画传统? 早在南北朝,宗炳便以《画山水序》奠定了山水画的理念;此后历朝历代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不朽名画,这些作品至今仍是艺术创作者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本书收录了许钦松与邵大箴、郎绍君、薛永年、潘公凯、易英、朱良志、尹吉男、余辉、吴为山九位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的对谈,循序渐进并深入浅出地讨论了中国山水画传统,以及现当代山水画的意义如何重建。 对谈山水画,既是解读前人,也是阐释自己。进入对话,随经典画作穿越千年.溯源中国人的审美基因。
《书迹 中国古代书法研究》是雷德侯教授多年来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成果集。作者从上古书写的艺术转换、宗教对书法的影响、世界艺术视角中的中国书法、作品文本与评论的传承、碑拓的传播与影响、古代精英社会对书法发展的作用、书法的审美维度与社会功能的相互关系、古代书法的创新机制、书法体现的古代社会末期的革新精神、中国书法的内在独特性、中国书法的创造力探源、中国书法的审美抱负等不同的角度,讨论了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与古代社会生活重要载体的中国书法。作者的笔触貌似分散,却紧紧围绕着书法源于社会生活、承载社会生活信息这样的史实,以书法为圆心,多面探讨了中国古代艺术与社会发展情况。同时,作者的讨论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使得本书不仅作为书法理论的文集值得一读,作为书法史的读物,亦深刻
◆跟着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 卡罗学画自画像; ◆跟着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 达利玩 僵尸 游戏; ◆跟着野兽派大师亨利 马蒂斯用剪刀作画; ◆跟着达达女艺术家汉娜 霍克学做蒙太奇图片; ◆跟着带点孩子气的胡安 米罗自由涂鸦; ◆跟着波普艺术大师安迪 沃霍尔玩转墨水复印画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 佩索阿用二十余年以不同异名创作了百余篇日记体散文随笔,由后人收集编纂成本书。每一个异名者,都是佩索阿的一个性格侧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代大师那孤独而又瑰丽的思想宇宙。 《不安之书》以著名佩索阿学者热罗尼莫 皮萨罗的编订本为底本,忠实地还原了佩索阿创作的阶段性特征和这位文学巨匠的人生心路历程。写出了现代人内心的种种感受,前所未有地展现了人性的孤独和决绝之美,以无比的诗意和哲理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宋朝堪称中国古典艺术的巅峰时期。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宋朝的书法、绘画、瓷器、乐舞、建筑等各类艺术形式的魅力,通过艺术品去讲述宋人的艺术追求,展现宋代独有的艺术风格,带领读者重温大宋风雅。
昆汀 塔伦蒂诺是当代最著名的电影人之一,也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爱好者。多年来,昆汀一直在采访中称自己将创作一本关于电影的书,现在,时机已到。他将为所有电影爱好者献上让人期待已久的一切。 在他的Shoubu非虚构作品中,昆汀从童年时代与电影结缘写起,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及电影人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评论,同时穿插了自己与电影密不可分的成长往事。这是昆汀的私家片单,更是他的传奇人生。
《笔法、章法、字结构 书法形态研究》一书作者邱振中先生依凭对有关细节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将书写技法放在历史变迁中进行解析,揭示了书法形式构成的种种奥秘,以及汉字书写与生俱来的规定与可能性。本书围绕笔法、章法、结构三个方面展开,构建了相关的形态理论。其中笔法和章法理论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已对书法领域的教学、创作、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字结构研究面对的材料无限复杂,费时尤长,它的完成标志着书法形态学基础部分的完成。 作为一部跨越四十年的重要理论著作,《笔法、章法、字结构 书法形态研究》的出版不仅完整呈现了邱振中关于书法形态的研究成果,也将为书法领域的创作、教学、研究以及相关学科提供新的众多的可能,有重要学术价值。
次世界大战期间,赫尔曼的小儿子布鲁诺患上了一种严重的疾病,1916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婚姻危机,妻子的精神疾病,使这位本已著名的作家兼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抑郁。在这种境况下,作者开始创作了本书。 在1922年所著的这部作品,也是其第九部作品,描写主人公悉达多在古老的印度追求他自己的三个重要历程的过程。从自觉的禁欲主义,到自我放逐和感官享受,终内心的和平成为他追求的终目的。全书用一种简单、诗意化的语言写就。 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内心的自我,他踏上了自我寻求之旅。在享受了纵情欢愉的快乐与奢华生活之后,他厌弃了感官刺激的一切,来到那河边。在河边,悉达多终于觉醒,体验到自我与瞬间的永恒。
他的封面插画定义了《an an》《POPEYE》《BRUTUS》的初代风格;他的文创品牌拥有 1.3 万种产品,他的限定店铺外总有少女们排起长队。将美式波普与江户趣味完美结合,他创造了 日式可爱 ,风靡半个世纪,如今仍在影响人们看待商业与艺术的方式。他就是日本殿堂级插画大师、CITYPOP视觉初代领军人物、重新定义 可爱 的流行鬼才、插画界的 少女总统 、永不过时的都市色彩创造者 原田治。 《原田治的美术笔记》是原田治精心写就的艺术评论集,在日本数次再版,长久不衰。开创了独特都市风格的插画师原田治不仅是创作者,也是鉴赏家。自懂事开始,他就拿起画笔,自然而然地爱上了美术。他喜欢地美术作品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艺术,从绳文时代的古日本器物到江户时代的通俗小说插画。穿梭于东西古今的审美倾向,形塑了他清爽的
人类的文化和生活缤纷多彩。本书包含了9大类、100种中国传统颜色,配上精美的照片和颜色故事,与你一起发现不同的光景和意义。 红:贯穿整部中华历史的深厚底色,象征吉祥、喜庆、婚嫁与热闹。 黄:我国先民*早将其认定为盘古开天辟地时混沌天地的原始色彩,有严肃、隆重、正面的含义。 蓝:是古代中国庶民阶级的色彩。 绿:大自然里充满了恣意、比例调和的绿,在我国色彩史中,却曾经属于低微的颜色。 紫:曾经为龙袍的专用色,也是道教尊崇的颜色。 褐:是传统颜色系列中历史悠久且广泛流传的色彩之一,色感低调。 白:白字*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本义为虚空,在古代指素色。 灰:传统颜色名词,给人阴暗低沉的感觉。 黑:是我国历史上单色崇拜时间长、含义多的一种色彩,也是传统书画中重要的用色。 原来
艺术学在学科分类上虽然曾经被等同于 艺术史 ,但作为 艺术科学 的艺术学,既包括艺术史,也包括对于艺术的性质、作用、方法、类型、发 生、演变、形态、技术以及与艺术发生关联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等一切人类现象所进行的研究。 《艺术学理论》从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本体两部分展开研究:以 无有存在 为根据,对 艺术是什么 的本体进行论述,探讨艺术如何将世界与生活变现 为形式化的 艺术作品 ;《艺术学理论》的论述分别从四个题层展开:1. 艺术作为 我 - 我 的变现,2. 艺术作为 我 - 他 的变现,3. 艺术作 为 我 - 它 的变现,4. 艺术作为 我 - ?k 的变现,旨在从艺术本体出发,对 艺术科学 (艺术学和艺术史)本身提出根本的质疑,并建构起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学理论。
《艺术与文化》作为现代艺术批评领域的经典著作,是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 格林伯格的艺术评论文集,首次出版于1961年。书中收录了格林伯格在20世纪40 50年代发表于《党派评论》《评论》《艺术》等期刊的艺评文章,共37篇。全书分文化一般、巴黎的艺术、艺术一般、美国的艺术、文学五部分,集中体现了格林伯格的艺术观。在本书中,格林伯格对前卫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巴黎画派、纽约画派及其代表画家均有独特而精彩的艺术批评,从中我们也可一窥其艺评文章的现场性、当下性、流动性和丰富性。
《中国艺术哲学(第三版)》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的艺术哲学问题。艺术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古人的哲学背景。在中国古人的诗性思维中,万事万物都体现了生命精神;他们从天人关系出发来看待艺术,将艺术中的生命精神视为对自然和主体的生命精神的体悟和传达,是一种生命有机体。艺术作品的结构被视为一个言、象、神、道相统一的生命整体。中国古人将艺术境界的追求看成是人生境界追求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艺术看成主体成就人生的重要途径,主张通过虚静来超越现实的功利心态,与自然为一,其中对万物的感悟是基于感性又不滞于感性的独特体悟,并通过艺术创作而实现心灵的自由。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有着生生不息的气化流行于其间,具有自身的节奏和韵律,体现了和谐原则,并通过特定的时空意识加以表
读懂了中国人眼中的美,就读懂了中国人的精神。 全书从思、气、神、意四个关键字切入,结合各类艺术实例,爬梳大量国学典籍,探寻中国人的十大审美意识,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如透过故宫、天坛等古典建筑,剖析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怀;于文人山水画里,追问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深意;在中华传统装饰图案中,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景的祈盼;从书画、建筑、音乐、舞蹈到造物,体悟中华艺术特有的大象之美 中国人眼中的美,是藏在传统文化里的审美记忆,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作为审美教育的艺术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人们在学术艺术技法的同时,还要熟悉艺术发展的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审美心理描述》就是这样一本关于审美教育的美学名著。本书不仅讲述了艺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还阐释了审美经验的历史,描述了审美经验的过程,展示了审美快乐的产生机制,并对美学中*为重要的概念 构成要素、形式、再现、符号、多义性与模糊性体验等做了详细论述。作为中国美学大师滕守尧先生的代表作、作为审美培养的入门经典,书中畅达的文字、严谨的理论、易懂的举例等都将助于读者身心愉悦地走近美学世界,开启审美意识的大门。
保罗 策兰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影响力的德语诗人。策兰的父母丧生于纳粹集中营,本人则历经磨难,在流亡中背负着沉重的记忆进行写作。策兰的诗深受法国超现实主义影响,充斥着奇崛的意象,主题则刻上了深沉且强烈的情感印记,以艰涩的语言和精妙的结构编织韵律感。他用诗歌为所有文学打开了在面对巨大丧失时坚持说话的可能性。 本书收录了黄灿然精选的策兰178首经典诗作,呈现了不同时期的策兰诗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