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在中国》全书分五章,、二章探讨了装置的美学定位、装置的修辞语言、装置的起源和在西方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追溯和记录了中国装置艺术发展的过程和现状;第四章探讨了装置艺术在现阶段面临的一些相关问题;第五章是中国台湾、香港装置艺术发展的简略描述。后附装置艺术大事记是首次详细地将中国装置艺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16年重要事件以编年方式加以记录整理。 该书为作者自2015年开始写作的文化部课题,历经4年完成。作者曾出版《装置艺术》一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本书是在《装置艺术》基础上,增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国内目前关于中国装置艺术研究完整的一部著作。
两宋时期,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粲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以文艺复兴,形成新的人文天际线。 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蓬勃地生长,从五代、两宋开始,中国绘画才真正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10世纪至13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 本书按照历史顺序,分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解读了近30位名家、近100幅传世经典画作,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由技入艺以至于境的发展过程。创作体例上,赏析与评传结合;方法上,审美与思辨兼济,是作者在学术上的一次尝试。绘画史的陈述,需要思想史的提升,以及艺术哲学的陶冶,作者试图以此建构新的中国绘画史。 读过本书,或许你会发现,
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 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古希腊时期艺术》远在青铜器时代,古希腊各地艺术便如璀璨的群星,将地中海的历史夜空装饰得无比辉煌。本书以时间为线,运用平实的语言与翔实的图片,为我们呈现了基克拉迪群岛、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几何风格时期、东方化风格时期、古风时期、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艺术成就及风格特点,尤其着重介绍了克诺索斯王宫、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阿格里真托的宙斯神庙等闻名世界的远古建筑等。
《日本书道史》是作者长期于中日两国讲授书法,并从事相关文化研究之成果。全书以30万字篇幅,对日本书法发展历程及相关文化进行了全面考察,并配以日本历代著名书家高清作品图80余幅,是追溯中日书法文化渊源,了解日本书法发展嬗变及中日书法交流的重要著作。同时,亦可为于更广阔视野中审视中国书法精神内核、风格流变、未来走向提供参考。
《中国插花史》乃中国迄今*一本讲述中国插花艺术史的专著,系我社引进出版。原书名为《中国插画是研究》,此次再版过程中有少数修订,并以《中国插花史》之名予以刊行,乃名至实归者。该书为黄永川先生数十年潜心插花艺术史研究的呕心沥血之作,从插花艺术萌芽之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多变的发展历史,并从古代典籍的引证中勾陈出了一个生动的历史图卷,插图精美,是广大插画艺术爱好者不能或缺的专业读物。作者为台灣嘉義人, 一九四四年生,先後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九年考取公費留學英國大英博物館,從事博物館學及美術史之專題研究,除擅長美術文物史及國畫創作外,兼治中國插花藝術史論。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为神游系列的第三本书,是一本聚焦于笺纸艺术的通俗类轻学术读物,由北京画院副研究员张楠写作。中国笺纸文化流传近千年,作者以明清时期的各种笺纸出发,以笺纸的画面内容为主题,讲述了笺纸背后的动人故事与其传达的人文情怀,具有审美意义、文化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本书属于 辉煌的艺术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发展盛况,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大师及艺术作品有所了解,并能够同时了解围绕在艺术周围的真实人性。
《欧洲新艺术植物纹样》的编著者秉承新艺术运动的精神,渴望艺术回归*初的源泉,因此本书中所选设计插图都取自大自然。设计师尽情从大自然中的花朵、叶子、植物枝茎上吸取灵感和元素,在图案整体设计上追求灵动飘逸的风格,将植物的自然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本书尽管只收录了150余幅图,但通过类比手法,我们可以将之无限扩大应用。
巴洛克艺术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绘画、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有着极为复杂的内涵。巴洛克艺术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巴洛克风格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本书属于 辉煌的艺术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主要探讨巴洛克作为一种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艺术形式,在建筑、文学、音乐、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的发展脉络和辉煌成就,通过精美插图展示和权威评论与解说,使读者对巴洛克艺术的发展及特色有所了解。
本书由《中国美术史》《中国古美术图谱》两部分组成,共收录18万字,200余张珍贵照片。 《中国美术史》为《东洋美术史》的中国部分,初版于1925年,是大村西崖的代表作,也是部内容丰富、体例完备的中国美术通史。全书约18万字,以时间为轴,从先秦至清代,内容涵盖绘画、雕塑、陶瓷等美术领域。文字简洁生动,富有洞见。 《中国古美术图谱》初版于1925年,收录了200余张金石文物、宗教雕塑的珍贵照片。图谱中很多文物或流散于国外,或因遭到破坏已消失不见,因此极具史料价值。
本书通过讲述艺术家的故事及其作品来展现西方艺术史,以简单明了的分类方式展开叙述,按时期和地域与艺术家的主要作品一起来展开,在介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同时结合艺术家的逸事展开叙述,涵盖了西方的绘画、雕塑和平面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包含英国风景画家约翰·康斯特布尔及其风景作品,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及其人物画,印象派重要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及其代表性作品,维多利亚时代水彩画家威廉·特纳及其水彩作品等。旨在通过艺术家生动的故事来激发成年人和青少年对艺术、对博物馆的兴趣。
本书是16、17世纪著名艺术家的传记,是继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理论家瓦萨里的《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一书之后,对瓦萨里的续写。本书的观念对后来新古典主义的艺术理念有根本性的影响,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史名作。
本书讲述了1300年—1600年前后罗马的艺术、艺术家和赞助人的故事。约翰·马尔恰里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罗马当时的艺术和艺术项目,讨论了罗马城中多样的赞助模式,以及不同教皇当权时期的赞助差异,同时分析了当时兴起的别墅文化。作者将这一时期的一批杰出的艺术作品和艺术项目置于实践、竞赛和互相竞争等语境下进行讨论,让读者从多个方面领略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伟大及对后世艺术活动和艺术理念的影响。
梁进教授以自己多年游历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经历为基础,从数学的角度来解读艺术品,分享门外汉了解艺术、走进艺术的经验,提供易掌握的艺术入门方法。本系以展馆定位为原则,介绍综合性博物馆、时代性博物馆、地域性博物馆和专题性博物馆。通过展馆介绍、藏品解读以及感悟分享等,为读者介绍30家世界范围内知名博物馆的精华藏品,解释经典艺术品为何经久不衰,提供看世界、看艺术、看科学的新视角。
20世纪初,欧洲大陆风云激荡,与世界其他各地一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在艺术领域,许多与传统学院相异的先锋艺术流派也应运而生,其发展历程、艺术主张、创作特色都给20世纪烙上了鲜明的印迹。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克里姆特、毕加索、马蒂斯、莫迪利亚尼、夏加尔、康定斯基等艺术大师,以及维也纳分离派、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桥社、蓝骑士等艺术联盟团体的创作之路和风格演变,他们不仅给世人奉献了无数的艺术杰作,而且对当时的社会各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仍然是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这时期的艺术领域,呈现多元分化趋势,三个不同的流派相继登上意大利艺术的舞台 学院派艺术、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和巴洛克艺术。 本书属于 辉煌的艺术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通过权威的评论与解说,将十七世纪意大利艺术的发展脉络、传奇大师、经典作品等予以介绍。读者既能欣赏到卡拉奇兄弟、贝尼尼、鲁本斯、委拉斯开兹等人的传世佳作,也能从中了解这些伟大人物在时代发展和艺术传承中发挥的作用。
20世纪60至70年代,也被认为是西方当代艺术的开端,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90年代,冷战结束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接着,不管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的概念都不断地受到质疑,更加前卫和多元开放的当代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美学,艺术变得更包容,并在不断地变化中,打破了自身艺术领域的限制,参与到各个领域中。艺术家利用科技、时尚、医学、化学、物理和生物等领域的手段来进行创作。当代艺术不断地颠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艺术是没有界限的。 本书属于 辉煌的艺术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详细介绍了二十世纪之交在文化、文学、绘画、建筑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情况,并对此时期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诠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