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浅白风趣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脉络,梳理了30000多年西方艺术史的精髓,帮助你迅速构建完整的艺术史认知框架,提升你在生活中的独立审美意识。 从艺术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源头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派、印象派乃至20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这些名目繁多的流派、艺术家和代表作,经由意公子轻松有趣的解读逐一串连,配合书中丰富精美的图片以及关键词索引附录,满足你阅读的不同需求。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这本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你值得拥有。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介绍上至远古,下至清末民初的中国绘画史,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正式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 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编,介绍24朝、1600余位画家及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包括但不限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宫廷画、文人画、佛画、界画、墨戏画等,介绍了美术史上 南北宗论 吴浙之争 的重大争议,并对西域、古印度、西洋宗教画等外来画派对本土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初版于1924年,原稿因淞沪战火焚毁,经作者撰写修订,于1936年重新出版,被列入 大学丛书 。书中观点受到包括汉学家高居翰教授在内的诸多学者的推崇。有人说,如何在世界视野下不失本位意识地观照中国绘画的演进发
文艺复兴运动为艺术发展带来了活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开创了西方艺术发展的新时代。本书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为主题,从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等多方面展开,辅以精美图片,梳理文艺复兴发展史,解读艺术作品背后的奥秘,带领读者探索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审美风尚,领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部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探讨中世纪边缘艺术的专著。对中世纪的人们而言,边缘是双关、倒错和转化之地,是社会对立和心理冲突上演的场所。无论是常常出现在祈祷书页边的放肆无礼的丑角,还是教堂外墙上颇具嘲弄意味的滴水兽,都不在约定俗成的中心之内,而是身居边缘地带,孕育着反抗中世纪社会束缚的力量。 迈克尔 卡米尔在分析了宗教主题和世俗抄 本页面边缘的图像如何掩盖、模仿或以其他方式 质疑文本的准确性之后,深入探讨了修道院、大教堂、宫廷和城市等数种主要的社会空间的边缘地带。通过关注 边缘性 在中世纪文化中的作用方式,卡米尔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复杂的社会观念和边缘艺术中创新的真正来源,揭示了充满颠覆意味的这一艺术形式是如何维系霸权体系的。
本书为著名美学学者彭锋教授的一本小中见大的学术佳作。 本书从十个艺术史、美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直聚讼纷纭的问题入手,细致、犀利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相关的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的深层问题。 从纹样与图腾,到文献悬案,从再现与表现,到物我关系,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诸多内容,以及艺术理论、哲学、文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 作者能小中见大,旧案翻新,在前人多有探索的基础上,迭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全书以 全球美术史 的视野,分四部分对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并结合考古发现和对传世艺术品的解读,阐述传统中国美术对整体的人类美术史做出了什么最独特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贡献,确定中国美术中具有的既是鲜明文化特性,同时又是源远流长、深具影响一些基本线索。
《山水天地间》聚焦于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通过大量的图像细读,结合经典画史画论中的描述与品评,对宋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分 物象与心观 近质与远势 天高与地远 人迹与神居 笔墨与品格 五个方面做了深入剖析,逐渐展开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胸中的大观世界。在古今中西对比的视野下,探寻中国艺术的文化内核与精神高度。
中国拥有超过5000年的艺术史,拥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 玉器、漆器和瓷器、卷轴画、壁画 有别于一般艺术通史以时间为序的写法,柯律格将中国艺术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划分为陵墓艺术、宫廷艺术、寺观艺术、精英分子的艺术,以及在市场中买卖的艺术等不同形式,加以多种语境的考察。这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的著作,从独特的视角,重新盘整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并生发出诸多新的学术课题。
这是一部另类的西方艺术史,也是一本罕见的花语词典,按俗世之花、爱之花、哀之花、致命之花四大主题,讲述了170幅世界名画中的40种花卉的花语故事及其在名画中的来路和寓意,如月桂、杜鹃花、茶花、郁金香、绣球花、勿忘我、夹竹桃等。作者祺四为荷兰莱顿大学艺术史博士,遍访植物学家和世界各地博物馆,以俏皮的语言、新颖的视角,将植物和艺术融于一卷,将人与自然、历史与文明、文化与情感联结在一起。读完此书,读者不仅能掌握世界名画中的花卉寓意,更借植物科普读懂世界名画,读懂西方艺术。
这是一本可以化身 艺术翻译官 的艺术词典,会成为你逛艺术馆、看艺术展、读艺术书的超级搭档!全书收录了300多个艺术词条,依照A至Z的排序,专业而又不失幽默的解读,搭配时尚前沿的插画,打破你对正统词典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内容创作者团队来自Apple Podcast热门艺术类播客 The Art History Babes ,从声音到纸面的精彩呈现,以生动的语言和关键词的方式,通过艺术史和流行文化的有趣案例,搭配上30多幅孟菲斯风格的前卫插画,将复杂的艺术概念给你讲得清清楚楚!全书采用小32开,轻量化设计,汉语拼音索引,随书附赠艺术年表,更适合中国艺术迷的阅读与使用习惯。
这是一次将艺术和历史打通的开放性、综合性研究的尝试。艺术史著作卷帙浩繁,博物馆更是包罗万象,对特定题材、风格、技术、流派的展示,井然有序,眉目清晰。我们几乎忘记了所面对的只是碎片的碎片,更忘记了碎片所经历的种种劫难。本书试图重新关注碎片这一特定的形态,它瓦解了艺术品的完整性和视觉边界,也因此引导出一些不为我们所注意的新问题。本书的取材范围不再限于绘画或雕塑等某一种具体的艺术形式,而涉及造像、城市、建筑、器物、文学、金石和装置等更广泛的领域,试图从毁灭、破碎、再生、聚合等多元的角度发掘物质性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潜力。
《停下别动,放大看》是一本难得一见的笔记体艺术科普书。作者吕宸以艺术史为切口,用新潮诙谐的语言,从大众感兴趣的视角详解了近120件艺术品中不为人知的100多个细节,揭秘了15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与艺术成就。他对艺术的解密方式,足以使艺术 门外汉 获得沉浸式看展的体验。读者可以在书中跟随他像侦探一样,从细节中寻找突破口,把高冷的艺术变成沾染生活气息的万花筒,解锁学习艺术的新途径。 伦勃朗的《夜巡》场景其实是白天?丢勒每幅画的签名必整活?蒙娜丽莎的眉毛去哪儿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戴的耳环并不是珍珠做的?《雅典学院》里的人能和古希腊时期的真实人物一一对应上吗?王室婚礼大场面宁愿用两年等一幅画作也不愿用现场照片? 不管你是艺术小白还是狂热追随者,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被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作品的精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先生关于艺术方面的重要论著,自一九六六年由台湾中央书局首次刊行以来,几十年间不断再版重印,影响深远。全书共分十章,前两章由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基型,作为中国艺术精神之穷极;其余八章专门谈画,按照历史的相关顺序探讨了山水画、画论、南北分宗等画史重要课题,突破了许多古人和现代人在文献、观念上的误解。《石涛之一研究》是徐复观先生对石涛研究专论的结集,基于他以往对中国画的研究,从对 一画 的解释,进而阐释石涛的画论,并批驳了以往一些对石涛画论的错误观点。本书还对石涛的生年问题进行探讨,并有石涛晚年弃僧入道的新发现,从而对石涛的生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日本歌舞伎是集音乐、文学、舞台表演艺术为一体的多元化的传统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舞伎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歌舞伎座是什么样的地方?歌舞伎都有什么类型的剧目?歌舞伎演员有什么特殊之处?《图解日本歌舞伎》带领读者从零开始学习歌舞伎,从基础知识到趣闻逸话,全面解读与歌舞伎相关的各种疑问。 翻开《图解日本歌舞伎》,学习歌舞伎的历史,感受时间流逝中艺术的凝练;了解歌舞伎的剧目,品味人情风土、悲欢离合、世间百态;体验歌舞伎的舞台魅力,观赏精致的布景、复杂的舞台机关、华丽的服装、夸张的妆容、精妙的表演,享受全方位的艺术洗礼。 《图解日本歌舞伎》的著者新居典子醉心于歌舞伎的研究,已出版多部歌舞伎相关的书籍,以动情的文字传达着歌舞伎的魅力。
秒懂西方艺术史!一本书厘清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 日本美术评论家山田五郎通过通俗风趣的语言,分别从绘画风格的特征、代表画家,以及兴起的时代背景,同时介绍代表性的作品和其他领域同一风格的艺术品等角度,按照先 概括 后 展览 的顺序,逻辑清晰地介绍代表西方艺术的29种风格,配合书中丰富精美的图片以及西方绘画史索引附录,将错综复杂的艺术史帮你整理出清晰的脉络。这本书不仅可以学到西方艺术史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还有使你忍不住立即分享给别人听的名画/画家逸闻趣事。
本书据《内藤湖南全集》第十四卷翻译,正文中《中国绘画史讲座》由在京都帝国大学文学系所作讲座的笔记整理而成,以朝代为序叙述中国绘画历史。附录部分的几篇文章亦与中国绘画相关。行文中时时与日本绘画对比,彰显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影响的源流关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为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作为纯粹分类用途的艺术面临着被修辞不断稀释的命运,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变化及其引发的种种认识危机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艺术究竟是如何在历史上作为一个观念体系被逐渐建构的。本书从艺术观念这一视角出发,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史进行重新梳理,将之前未曾给予特殊关注的美学观点从艺术观念这一维度进行探讨,采用美学思想史和知识考古学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现代西方美学发生期的四个不同阶段中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的生成过程。现代西方艺术观念从最初的被充分观察后的特定的体系或规则、训诫和实践活动的集合变成最后的提供情感共鸣以及提高心智和涵养的途径,其中存在决定性的观念转变,这种转变和启蒙思想与哲学现代性所孕育的全新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作为巴黎最古老、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是巴黎诸多博物馆中当之无愧的?冕之王。 从11世纪修建的防御性城堡,到古典主义风格的法国皇宫,再到面向全世界艺术爱好者开放的博物馆,卢浮宫伴随着身旁静静流淌的塞纳河,一起悠然度过了8个多世纪,?其作为博物馆的历史也已有126个年头。 笔者从卢浮宫内精挑细选了50件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佳作,主题涉及以下六大门类 :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意大利?艺复兴绘画和雕塑、法国绘画、欧洲北方绘画、古埃及和古代近东文明。卢浮宫的绘画艺术馆是世上任何一家艺术博物馆都无法望其项背的。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跨越 14 19世纪500年的漫长时光,几乎囊括了整个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珍贵作品。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曾荣获台湾出版*奖 金鼎奖。蒋勋先生用柔美、通俗的文字,讲述了欧洲艺术史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让大家了解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让你细致的了解你看到的作品,它诞生于哪个时代,背后的寓意,和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体会那个时代独有的艺术故事。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 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作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 美 的往事,娓娓道来。专业的知识,却通俗易懂,让你不知不觉对西方艺术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大量高清的图片,你会对艺术史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和解读。 这本书没有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没有诘屈聱牙的生僻词,在平易近人的同时,带有一种诗意的柔美和淡淡的抒情,比如,在写到巴比松画派的时候,作者说: 巴比松变成了一个画派,一个
本书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作家、策展人、纪录片主持人肯尼斯 克拉克的代表作之一,是西方风景画研究的开山之作和传世经典,明确定位了风景画在西方艺术史中的美学价值。从神祇的乐园到人类感官的苏醒,从避难的封闭花园到变幻的光影世界,从具象空间的再现到抽象观念的形成,风景画代表了自然观念的形成,是观看自然的独特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神秘又不可分离的关系。象征风景、事实风景、幻想风景、理想风景 风景画不仅是自然的再现,更反映了人类内心的自我投射以及对自然的回应。风景入画,画入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