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浅白风趣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脉络,梳理了30000多年西方艺术史的精髓,帮助你迅速构建完整的艺术史认知框架,提升你在生活中的独立审美意识。 从艺术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源头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派、印象派乃至20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这些名目繁多的流派、艺术家和代表作,经由意公子轻松有趣的解读逐一串连,配合书中丰富精美的图片以及关键词索引附录,满足你阅读的不同需求。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这本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你值得拥有。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介绍上至远古,下至清末民初的中国绘画史,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正式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 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编,介绍24朝、1600余位画家及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包括但不限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宫廷画、文人画、佛画、界画、墨戏画等,介绍了美术史上 南北宗论 吴浙之争 的重大争议,并对西域、古印度、西洋宗教画等外来画派对本土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初版于1924年,原稿因淞沪战火焚毁,经作者撰写修订,于1936年重新出版,被列入 大学丛书 。书中观点受到包括汉学家高居翰教授在内的诸多学者的推崇。有人说,如何在世界视野下不失本位意识地观照中国绘画的演进发
《西方艺术三万年》概述了西方艺术三万年的历史,描述了西方 古典艺术 现代艺术 当代艺术 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进程,内容从原始洞窟壁画到数码时代的数字艺术,涉及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多个艺术门类。与市面上的其他艺术史类书籍相比,本书的特点是将艺术 还原 到人本身,将艺术作品放回历史语境,从人心观念的角度理解艺术风格的成因与演变,因为 艺术不是由人的能力决定的,而是由人心观念支配的 。 本书文字通俗生动,叙述深入浅出,角度独特深刻,能帮助读者更轻松地进入艺术的世界,更深入地理解西方艺术。
《当代艺术:1970年之后》系统地阐释了当今世界自 1970 年以来的艺术实践,内容不仅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行为表演、数码影像等多种艺术,还涉及重要的博物馆展览、国际策展人以及当代艺术赖以传播和发展的各类艺术体制等。作者聚焦于欧美和亚非等全球各地的新艺术形态,结合时代与地缘发展背景,关注艺术创作理念、主题、手法和艺术批评焦点的演变,帮助读者透彻地理解纷繁多变的当代艺术现象。 深度与广度兼具,当代艺术领域资深研究者 易英、高名潞、邵亦杨等联袂推荐!
这是一部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探讨中世纪边缘艺术的专著。对中世纪的人们而言,边缘是双关、倒错和转化之地,是社会对立和心理冲突上演的场所。无论是常常出现在祈祷书页边的放肆无礼的丑角,还是教堂外墙上颇具嘲弄意味的滴水兽,都不在约定俗成的中心之内,而是身居边缘地带,孕育着反抗中世纪社会束缚的力量。 迈克尔 卡米尔在分析了宗教主题和世俗抄 本页面边缘的图像如何掩盖、模仿或以其他方式 质疑文本的准确性之后,深入探讨了修道院、大教堂、宫廷和城市等数种主要的社会空间的边缘地带。通过关注 边缘性 在中世纪文化中的作用方式,卡米尔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复杂的社会观念和边缘艺术中创新的真正来源,揭示了充满颠覆意味的这一艺术形式是如何维系霸权体系的。
《西方艺术史观念:再现与艺术史转向(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凝结了作者二十余年潜心教学和研究的成果,补充了新近的艺术发展趋势和理论探讨。 西方现代艺术史及艺术批评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启蒙时代所奠定的再现理论,正是对这一启蒙运动以来主客观二元论的继承和质询,构成了西方艺术及其理论的历史,然而西方艺术史理论始终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有鉴于此,作者从非西方视角系统梳理、反思和批判西方艺术史理论,开创性地用 匣子 格子 框子 这三个形象性概念去概括西方艺术史叙事的演变,解读了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再现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并探讨了艺术史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及其可能性。借此,读者可以全面把握西方艺术理论的核心理念及其发展流变。
这部图文并茂的作品横跨了文艺复兴至今的西方艺术史,介绍了从拉维尼亚 封塔纳和卡拉瓦乔到琼 米切尔和毕加索的 11 位艺术家的作品,并深入探讨了每幅绘画、每件雕塑、每张照片、每座纪念碑如何试图讲述一个普通观众必须解读或构建的故事。
全书以 全球美术史 的视野,分四部分对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并结合考古发现和对传世艺术品的解读,阐述传统中国美术对整体的人类美术史做出了什么最独特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贡献,确定中国美术中具有的既是鲜明文化特性,同时又是源远流长、深具影响一些基本线索。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本书选取了欧美具有代表性的34座博物馆,体现了浓缩人类文明的不同侧面。 卢浮宫博物馆 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综览欧洲艺术史的殿堂; 大英博物馆 藏品量居世界博物馆之首,800万件藏品几乎囊括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非洲图腾、美洲艺术 人类多元文明的碰撞与呈现;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俄罗斯文化的积淀,保存了女皇在全欧洲搜寻的艺术珍品;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集中地展现了西方文明的起源; 梵蒂冈博物馆 宗教特色浓郁,以西斯廷礼拜堂的宗教壁画闻名; 埃及博物馆 图特卡蒙黄金面具、木乃伊,重现神秘的法老文明; 翻开本书,走进34座博物馆,一览历史、社会、思潮、宗教、文化交织的人类文明精华。
本书是日本美术通史的里程碑之作,探索了自绳纹时代以来直至现代的日本美术发展史,跨越了一万数千年;涉及领域从传统的绘画、雕塑到工艺、建筑,包括近代以来的摄影、设计、漫画等,可谓包罗万象。 作者对以往所谓的标准型日本美术史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试图运用不同于西方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来诠释。全书贯穿了作者对日本美术特质的精辟概括:即 装饰性 游戏性 和 万物有灵论 。 装饰性 具有广泛的通融性,使得日本美术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概念; 游戏性 揭示出日本文化与游戏之心的深层关系; 万物有灵论 则代表了日本人崇尚自然的精神世界。这三种特质超越了时代和领域,可以说是理解日本美术魅力的金钥匙。 全书包含近四百帧的彩色图版,深入全面地展现了日本美术的特质。
《山水天地间》聚焦于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通过大量的图像细读,结合经典画史画论中的描述与品评,对宋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分 物象与心观 近质与远势 天高与地远 人迹与神居 笔墨与品格 五个方面做了深入剖析,逐渐展开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胸中的大观世界。在古今中西对比的视野下,探寻中国艺术的文化内核与精神高度。
中国拥有超过5000年的艺术史,拥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 玉器、漆器和瓷器、卷轴画、壁画 有别于一般艺术通史以时间为序的写法,柯律格将中国艺术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划分为陵墓艺术、宫廷艺术、寺观艺术、精英分子的艺术,以及在市场中买卖的艺术等不同形式,加以多种语境的考察。这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的著作,从独特的视角,重新盘整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并生发出诸多新的学术课题。
《停下别动,放大看》是一本难得一见的笔记体艺术科普书。作者吕宸以艺术史为切口,用新潮诙谐的语言,从大众感兴趣的视角详解了近120件艺术品中不为人知的100多个细节,揭秘了15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与艺术成就。他对艺术的解密方式,足以使艺术 门外汉 获得沉浸式看展的体验。读者可以在书中跟随他像侦探一样,从细节中寻找突破口,把高冷的艺术变成沾染生活气息的万花筒,解锁学习艺术的新途径。 伦勃朗的《夜巡》场景其实是白天?丢勒每幅画的签名必整活?蒙娜丽莎的眉毛去哪儿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戴的耳环并不是珍珠做的?《雅典学院》里的人能和古希腊时期的真实人物一一对应上吗?王室婚礼大场面宁愿用两年等一幅画作也不愿用现场照片? 不管你是艺术小白还是狂热追随者,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被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作品的精
现代艺术是逃离现实生活的工具还是社会禁忌的曝光者,是探索自我的途径还是自恋的表现? 《印象 日出》的命名者是谁? 艺术史上的*幅拼贴画出自谁之手? 美国文化五大象征之一的现代主义画作是哪一幅? 在班克斯的《女孩与气球》之前,蕞著名的自毁艺术作品是哪件? 从19 世纪印象主义诞生至今,现代艺术的发展已逾百年。综合主义、激浪派、目的地艺术 关于现代艺术的专有名词已然组合发展成一门复杂、晦涩的语言。本书阐释了西方现代艺术史上蕞重要的68 种风格、流派和运动,带你跨越语言的迷障,走入这段艺术史上蕞具活力也蕞振奋人心的发展时期。
《世界服饰艺术史》是一部全面介绍世界服饰艺术历史的著作。书中详细描绘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服饰艺术风格、特点和演变过程,通过丰富的插图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服饰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同时通过服饰艺术透视人类时尚和文明的更迭及演变。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先生关于艺术方面的重要论著,自一九六六年由台湾中央书局首次刊行以来,几十年间不断再版重印,影响深远。全书共分十章,前两章由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基型,作为中国艺术精神之穷极;其余八章专门谈画,按照历史的相关顺序探讨了山水画、画论、南北分宗等画史重要课题,突破了许多古人和现代人在文献、观念上的误解。《石涛之一研究》是徐复观先生对石涛研究专论的结集,基于他以往对中国画的研究,从对 一画 的解释,进而阐释石涛的画论,并批驳了以往一些对石涛画论的错误观点。本书还对石涛的生年问题进行探讨,并有石涛晚年弃僧入道的新发现,从而对石涛的生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书稿是意大利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延续至今的考古工作的结晶。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遗址。斯瓦特地区是犍陀罗艺术起源的重要地域,多为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此次中文译本,旨在为国内犍陀罗考古与艺术的研究增添一新的成果。 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同时,尽可能使用中国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术语词汇,同时力求信达雅的表达。文后还保留了考古队的英文论著书目和本书的参考书目,以便读者对外文资料进行查引和研究。另外,本书还选用了大量精美图片,以求图文并茂。
日本歌舞伎是集音乐、文学、舞台表演艺术为一体的多元化的传统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舞伎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歌舞伎座是什么样的地方?歌舞伎都有什么类型的剧目?歌舞伎演员有什么特殊之处?《图解日本歌舞伎》带领读者从零开始学习歌舞伎,从基础知识到趣闻逸话,全面解读与歌舞伎相关的各种疑问。 翻开《图解日本歌舞伎》,学习歌舞伎的历史,感受时间流逝中艺术的凝练;了解歌舞伎的剧目,品味人情风土、悲欢离合、世间百态;体验歌舞伎的舞台魅力,观赏精致的布景、复杂的舞台机关、华丽的服装、夸张的妆容、精妙的表演,享受全方位的艺术洗礼。 《图解日本歌舞伎》的著者新居典子醉心于歌舞伎的研究,已出版多部歌舞伎相关的书籍,以动情的文字传达着歌舞伎的魅力。
本书收录的是温克尔曼最重要的美学论著,其中《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以及《对 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 的解释》是温克尔曼的代表作,也是他著名的论文篇章;此外,《论希腊人的艺术》是温克尔曼经典著作《古代艺术史》的精华部分。
西方艺术史之父 乔尔乔 瓦萨里曾道,伟大的艺术家完全可以与闻名遐迩的知识巨匠比肩而立。不过,谁能对艺术家的轶事如数家珍? 他们的杰作又是如何诞生的? 《伟大的艺术家》即以史上83位杰出的艺术家为核心,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娓娓道来他们的生活与艺术。作者那生动优美的文字仿佛能够带领读者亲临艺术家们的人生,而其悉心选择的精美作品插图又使《伟大的艺术家》堪称丰富多姿的 纸上博物馆 。 《伟大的艺术家》是一扇等待开启的 艺术之窗 ,一段整装待发的 艺术之旅 ,一个值得探索的 艺术世界 !
本书据《内藤湖南全集》第十四卷翻译,正文中《中国绘画史讲座》由在京都帝国大学文学系所作讲座的笔记整理而成,以朝代为序叙述中国绘画历史。附录部分的几篇文章亦与中国绘画相关。行文中时时与日本绘画对比,彰显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影响的源流关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