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本书为研究20世纪美术史学史的一本学术专著。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百年,也是中国美术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进而逐渐走向丰富和多元的百年。百年中中国美术史学究竟在史观、史料和叙述模式方面相继发生哪些重要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认识和评价百年中国美术史学各家各派的治学成绩及路向?这些都是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史必须回答的问题。
本书从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技术转化的视角出发,基于3E系统集成模型和多区域动态排放权交易综合模型理论,对碳减排行动的宏观成本评估、减排政策工具选择、内生能源效率改进背景下的减排分担规律和减排结构的演化、我国能效改进的减排贡献潜力、风能和光伏太阳能等代表性的非化石能源技术对传统煤电替代的减排贡献演变规律以及替代减排所带来的辐射强迫收益和温升收益,以及基于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对减排和技术扩散的差异化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本书“以主题为经,以历史为纬,深描中国现代艺术理论史”。本书在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中,择取32个在我们看来比较重要的概念、论题和基本学科,统称之为“主题”。这32个“主题”分别是对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几个最为常见、基础、核心的概念的史的研究;对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一些长期探讨或集中讨论乃至论争的理论问题的史的勾勒;对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形成的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艺术学分支学科的回溯、回顾与梳理。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史”的描述,本书比较立体、整体、简略地描绘出一幅中国现代艺术理论发生、演化的“全景图”。
本书从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技术转化的视角出发,基于3E系统集成模型和多区域动态排放权交易综合模型理论,对碳减排行动的宏观成本评估、减排政策工具选择、内生能源效率改进背景下的减排分担规律和减排结构的演化、我国能效改进的减排贡献潜力、风能和光伏太阳能等代表性的非化石能源技术对传统煤电替代的减排贡献演变规律以及替代减排所带来的辐射强迫收益和温升收益,以及基于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对减排和技术扩散的差异化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本书为研究20世纪美术史学史的一本学术专著。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百年,也是中国美术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进而逐渐走向丰富和多元的百年。百年中中国美术史学究竟在史观、史料和叙述模式方面相继发生哪些重要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认识和评价百年中国美术史学各家各派的治学成绩及路向?这些都是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
《上海屋里厢(汉英对照)》以本市20世纪建造的民居为对象,记录了本地房子、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洋房和公寓大楼中百余户居民的生活空间,给城市文化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及一份难得的图像史料。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究》按内容归类为粤港澳经济合作研究、区域经济运行探索和中国经济特区发展与广东经济转型研究。书中的《粤港澳自由贸易区设想的提出》、《从经贸、投资角度比较珠江、长江三角洲的优势及发展前景》、《香港澳门践行CEPA的绩效对两岸经济关系影响分析》、《论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粤港经济合作问题》等数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全文转载。《关于新时期广东经济发展转型的若干思考》,被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为广东改革开放30年优秀论文(2008年)。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两篇论文,先后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香港、澳门回归十周年全球华人征文二等奖和一等奖(2007年,2009年)。
《中国艺术学(第2版)》共分三个部分:上编"中国传统艺术流变"在各艺术门类史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勾画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风貌;中编"中国传统艺术概论"包括创作论、鉴赏论与门类论,总结出中国传统艺术在这几个方面的民族特色;下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史、论的基础上,概括出最能够反映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美学特征。全书通过对中同传统艺术的全面阐述,突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征,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特质。
《中国艺术学(第2版)》共分三个部分:上编"中国传统艺术流变"在各艺术门类史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勾画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风貌;中编"中国传统艺术概论"包括创作论、鉴赏论与门类论,总结出中国传统艺术在这几个方面的民族特色;下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史、论的基础上,概括出最能够反映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美学特征。全书通过对中同传统艺术的全面阐述,突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征,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特质。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究》按内容归类为粤港澳经济合作研究、区域经济运行探索和中国经济特区发展与广东经济转型研究。书中的《粤港澳自由贸易区设想的提出》、《从经贸、投资角度比较珠江、长江三角洲的优势及发展前景》、《香港澳门践行CEPA的绩效对两岸经济关系影响分析》、《论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粤港经济合作问题》等数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全文转载。《关于新时期广东经济发展转型的若干思考》,被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为广东改革开放30年优秀论文(2008年)。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两篇论文,先后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香港、澳门回归十周年全球华人征文二等奖和一等奖(2007年,2009年)。
一、《上海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丛书:长笛考级曲集(2015版)》为1—10级和演奏级。1—4级每级均有音阶及琶音、练习曲四首、乐曲二首。5—7级每级均有音阶及琶音、练习曲三首、乐曲二首。8—10级每级均有音阶及琶音、练习曲二首、乐曲一首。演奏级乐曲一首。(含钢琴伴奏谱一份)二、考生应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择合适的级别参加考级,并练好本级别的全部曲目。三、音阶部分须用连音、吐音两种奏法,并按照标明的速度演奏。练习曲、乐曲要按照音乐术语的要求,熟练完整地演奏。四、考级曲目中有反复记号的,考级时不作反复。五、考级时,考官可要求考生演奏全部曲目,亦可选择让考生演奏部分曲目,并可在曲目的任何段落开始或结束演奏。六、报考演奏级的考生,必须已获得所报专业的十级合格证书,方可报考。考级时必
《上海屋里厢(汉英对照)》以本市20世纪建造的民居为对象,记录了本地房子、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洋房和公寓大楼中百余户居民的生活空间,给城市文化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及一份难得的图像史料。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5》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靠前部分为基本事实,设“时、地、人、事”四个专栏,搜集和记录2015年度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料;第二部分是主题记载,追踪当代艺术动向,提供专题调查报告,收录2015年度富有代表性的艺术评论文章,呈现关照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和发展的多元视角。本卷专题调查新增当代水墨研究、新媒体艺术研究、性别专题、行为艺术研究等领域的综述,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同时,对艺术现象及诸多内在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反思。
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艺术.当有数万年的历史了。数万年来,艺术与人类同在,成为人类生命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酿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数千年来,中外有关艺术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栋。这些著作均为一代代学人感受艺术、品评艺术、思考艺术规律的结晶。时代发展到今天,艺术的创造、接受、传播以及艺术史的梳理、艺术理论的探索仍然需要学人孜孜以求。东南位于六朝宫苑旧址,校园内的六朝松见证着南京的历史,也见证着东南的历史。东南艺术学院位于六朝松下,自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先生起,这里就有无数学人研究艺术、创作艺术、培养艺术新人。时至今日,这里依然薪火相传,艺声不断。为了表达东人对于艺术的思考,总结新一代学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决定出版“六朝松艺术文库”。这套文库以艺术学二级学科成果为主导,兼及
《中国传统色》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 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日本传统色》 日本传统色,脱胎于日本社会、传统文化及日常生活,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名称典雅,意蕴非凡,凝结了日本对色彩的独特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