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 72物候 96件手绘故宫文物 384种中国传统色 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 明月珰 鸣珂 佩玖 ,酒色有 酂白 春碧 翠涛 ,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 海天霞 天水碧 裁作宫人衣装,有 藕丝秋半 染于唐人裙衫 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敦煌日课是一套关于敦煌和敦煌艺术的通识类读物,全面介绍有关敦煌的方方面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可爱的手绘图画,以及真实清晰的壁画临摹,讲述了354个不可思议的敦煌艺术小故事。让读者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军事、建筑、风俗、神兽、植物、纹样、飞天、乐舞(含乐器)、壁画、颜色、日常与运动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第一册主题为万物有灵,细致地讲解敦煌壁画、雕塑等艺术中的各种元素;第二册主题为众神召唤,讲述了壁画中的故事、形象和敦煌艺术的创作过程;第三册则从丝路文明的角度,讲述敦煌的前世今生,探讨敦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敦煌初见时》精选收录了敦煌壁画复原艺术专家史敦宇和其父母、第一代敦煌学者和艺术家史苇湘、欧阳琳所作的112幅壁画复原图作品。两代敦煌人潜心研究的复原临摹是在现状临摹的基础上,经过多角度考证复原壁画脱落部分和初始色彩,力图剥去岁月的侵蚀和尘埃,重现古壁画完成之初的精美面貌。 书中所录作品涵盖敦煌壁画中最具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六大主题:故事画、经变画、乐舞飞天、世俗生活、供养人图、敦煌遗画 (特别收录藏经洞中被西方列强盗走、如今流失海外的画作复原图19幅)。每幅作品均配以文字解说画中的故事、文化内涵、艺术精髓和复原重点,让读者深度领略敦煌艺术的华美生动和博大精深。 史敦宇出生在敦煌,自幼跟随父母和先辈大师们进出洞窟学习临摹,一生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她五十多年来专注于壁画复原工作,以父辈
读懂中国文化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品格、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见独特的
泱泱华夏 璀璨霓裳 千载之美 匿于服章 7段历史时期,近300幅精美手绘,一览典传统服饰 一场跨时空的时裳盛宴,细数5000年来的中华服饰流变 为艺术设计、服饰搭配、绘画临摹提供参考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之美锦绣藏,唐风华美,宋韵典雅,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独到韵味,每条丝线都缠绕着不该被遗忘、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 以时间为线,串起先秦至唐宋元明清千百年的时尚变迁,呈现了5000年前来的穿搭风采,展现中华服饰演变的脉络。周朝服饰规矩端正,春秋战国逸态横生,秦汉、魏晋褒衣博带,隋唐五代百美竞呈,宋明复兴先制、雅俗相融,清朝森罗万象、繁复靡丽…… 透过中华霓裳,既能读懂千载东方美学的流转,也看到魏晋南北朝服饰多有繁复纹样的背后,是西
本套书基于祝唯庸在喜马拉雅平台的艺术史讲稿,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为主线,采用“纪传体”的方式,在讲述艺术家人生故事的同时,展开作者对中国书画史的独特叙述,行文幽默晓畅,作品分析有趣有料,配图精挑细选,是可读性、可赏性极高的入门读物。本卷从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讲起,甲骨、竹简、纸张次第登场,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异彩纷呈,蔡邕、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戴逵、顾恺之……群星璀璨。阅读本书还可以获得关于《兰亭集序》和《洛神赋图》的详尽导赏,刷新你对这两件书画神品的认识。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 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这本书与他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的经典]。
《好戏上场》一书由九个专题组成,强调风格各异的展览内容及形式。其中,包括对于公共空间的探索、对全球一体化展览的关注、将观众参与置于展览核心的变革性尝试、以及将戏剧、建筑、科学等其他学科及元素融入画面的探索。本书收录的50个展览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柏林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英国感性展、约翰内斯堡双年展、巴西艺术综述展等。本书收录了200余幅图片,包括现场图、场地规划图、画册图录等,很多资源都出自存档资料,此前从未公开发行。书中详细收录了每个展览的基本信息,包括策展人、时间、地点、出版物和相关艺术家资料,同时也大量引入了展览画册及策展人的经典评述。在详尽而重组的文献基础上,霍夫曼通过其敏锐的视角和深刻的判断一一剖析每个展览的背景和主题,以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故宫纹样》 织绣、瓷器、织毯、珐琅器、建筑 5大载体 精选117幅藏在故宫里的纹样 追溯起源、解读寓意,深入探寻每幅纹样背后的意指 提炼117种纹样配色色板,均附CMYK色值 设计灵思、绘画临摹、服饰配色、家装组合皆可参照 纹案律动如诗 风物摹绘闲美 寓意吉祥无殃 是为故宫纹样 巍巍六百载故宫,五千年华夏文化之集大成者,凝结前人美的哲思与探索,化为万千富丽繁复的故宫纹样。精选整合,呈现117幅独具风格的精巧纹样。用春秋战国时期的龙凤纹装点藻井,把魏晋南北朝的缠枝卷草纹绘于寿康宫内檐和玺彩画,将唐宋的喜相逢纹绣刻在清嫔吉服,使清代的白鹭纹在红地白鹤瓷碗上熠熠生辉 大至碧瓦朱甍的建筑,小到精妙入神的瓷器,造型万千的纹案游走在黄顶红墙、雕梁画栋,被编刻进文物器具、华服锦缎。令故宫之美,美得惊心动魄!也将千载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敦煌日课是一套关于敦煌艺术的通识类文化读物,全面介绍有关敦煌的方方面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可爱的手绘图画,以及真实清晰的壁画临摹,讲述了“354”个不可思议的敦煌艺术小故事。让读者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军事、建筑、风俗、神兽、植物、纹样、飞天、乐舞(含乐器)、壁画、颜色、日常与运动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一册主题为万物有灵,细致地讲解敦煌壁画、雕塑等艺术中的元素;第二册主题为众神召唤,讲述了壁画中的故事和敦煌艺术的创作过程;第三册为文明赓续,则从丝路文明的角度,讲述敦煌的前世今生,探讨敦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精)》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 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中国传统色 : 色彩通识100讲》 中国传统色源于天地万物,禽鸟、走兽、植株、山川、地貌、天象,不一而足。荷叶色黄,称作“缃叶”;绿色牡丹,名为
《中国美术年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标准编撰,沉淀年度数据,客观、详实记录各年度中国美术发展的新成就,对弥补中国美术行业资料的缺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美术年鉴》创刊版主要收录2018年国家 机构发布的关于美术工作的重要文献、美术家重要会议与活动、重要美术院校、海外交流与合作、重要展览和拍卖平台上的 美术作品以及大事记等内容,安排部分彩色版面以全面展示反映新时代精神内涵、展现新时代万千意象的精品佳作。该书注重史料性和完整性,体现政策性和 性,突出专业性和前瞻性,是一部内容丰富、信息广泛、检索便捷的 年鉴,是各相关单位促进美术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出版物,是各级美术家协会及相关单位 的参考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