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作为享誉全世界的艺术瑰宝,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依据,然而当我们面对网络上海量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却发现尽是看不懂的满天神佛和残缺磨灭的壁画人物。那这些壁画曾经是什么样子?于是壁画的临摹成为延续敦煌壁画生命的方式,成为一项代代传承的事业,这些作品使得壁画具备完整性和历史沧桑的美感。 本书以敦煌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为主线,通过艺术家们的临摹作品,梳理壁画背后的故事,以壁画作品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将画册与科普相结合,展现一个全貌的敦煌。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加强当代人对敦煌的理解,也可以赋予敦煌壁画全新的生命力。 莫高窟第254窟《舍身饲虎图》、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图》、莫高窟220窟《观无量寿经变》、榆林窟第2窟《水月观音》、莫高窟第3窟《千手观音》以及各个时期的飞天、藻井、
本书以作者的艺术论文为原型,结合作者收藏的大量一手照相馆老照片资料(大多数为首次面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的照相馆布景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与展示。照相馆做为国人初接触摄影的场所,长久以来没有得到学术界的系统研究与梳理,作者关注照相馆的相关研究已有八年,研究的过程中收集了几万张照相馆老照片实物一手资料,结合作者的独特研究视角。本书为照相馆的相关研究填补了重大空白。
我自以为算是爱书之人,面对这些精美书籍的催生者张社长,不避失礼之讥,当时就翻阅起来,并且爱不释手回想起来,真不知道张社长是否注意到,一直到张社长离开寒舍,我就没有放下过手中的这几《那个年代,那些人》。
《人与自然》记录了作者用十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行走,发现了非洲大草原这个生生不息的动物天堂,并用影像记录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他将不同元素用电脑后期制作技术融合在一起,用超现实的影像,挑战摄影固有的真实,在有限的空间里抒发情怀、营造梦想。这种叛逆的形式激活了人们的传统思维。
《李斯特钢琴技巧练习》主要内容包括:手指的独立性和力量练习,和弦练习;大、小调音阶预备练习;三、六度音阶,换手音阶;半音阶及其练习,反向音阶、分解八度;八度音阶;和弦练习;三、四、六和八度的颤音练习等等。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丛书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近年来难得推出的一套阵容齐整的摄影作品集,展示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的技艺、风格与视界。能将这么多摄影大师汇集成一套书,这还是次。这套书将告诉你,美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具有哪些特质,他们商标式的独特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们如何将眼光、正直和激情结合在一起,拍出的作品。 本丛书展现了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是如何讲故事的,书中的每张照片都有文字讲解,告诉你如何捕捉到层次丰富的影像,呈现深刻与丰富的意蕴。同时,摄影大师还会告诉你,如何在作品的艺术化与传达性之间做到平衡。美国国家地理的影像风格力求简明易懂,因为它的核心使命是激发读者去了解世界。因此,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知道如何在视角、用光和构图等方面进行创新,但他们从来不会使沟通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世界七大奇观就摄住了人类的想像力,自古以来的奇观让我们目瞪口呆。尽管古代奇观闻名于世,但类似的名录还是几经编撰,其中更是包括了某些更令人惊奇的自然奇观。在这本图片丰富的书中,国家地理学会提供了将近40个奇观它们都是世界上最迷人的景致(或地点)。从吉萨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巴拿马的运河和金门大桥,这里展现的是人们曾经想像和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奇迹。这里同样展现了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景色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澳洲的大堡礁、非洲薄雾笼罩中的维多利亚瀑布不仅如此,我们还提供了大约两百张生动的照片和图片以飨读者。三十五个自然和人造奇观,从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到大西洋中部的深海海沟,从亚历山大港耸立的灯塔到多伦多国家电视塔的尖顶,这本好看的书通过探索横扫了
阿刘是国际上的风光摄影师,在国际上多次获奖,并且在加拿大和美国办有巡回个人摄影展,同时也是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专业摄影机构的撰稿人。他还是一位诗人,发表过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他对大自然独特观察的视角和他本人的诗歌创作经历相辅相成,这令他经常能够寻找到身边不宜察觉的美,即便是人人皆到过的景点,他总能看到和拍出另辟蹊径的意境和角度,将不同种的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将空间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摄影是多元化的,不同角度不同拍摄手法都会造就一种风格。他的摄影作品已然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魅力在里面,空间感、远近虚实、视角、构图、光影处理,都透露着他对风光自然的独有感触。这也是要呈现给读者传达美的新的体验。
《家在青岛》的宗旨是从青岛人的生活来表现青岛的变迁,尤其是表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青岛的巨大变化。但这本书使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表现青岛的老街、里院、蜗居、老移民。这是青岛的过去、年轻青岛身上的老旧,是光亮青岛下不向阳的所在,是最可能被忽略的城市皱褶里的生活。这是年轻青岛身上正在更新、正在老去的细胞,转瞬即逝,所以这部分的记录也特别重要和感人。对于体察青岛的变化,这是不可或缺的图像。没有这部分图像,就建立不起青岛生活变迁的参照系。就纯摄影而言,这也是作者最见功力、最见感情、也是最重要的作品。青岛正年轻,但她的代人民正逐渐老去,有如细胞的更新。他们是青岛代移民,城市的开拓者。青岛人不能忘记他们。青岛之外的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农民向城市迁移、扎根、奋斗为一个城市人的艰苦历程。在当下城市化
多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通过镜头给读者展现了外壮美的山川和美景,也展现了文明、历史的传承和创新。这些图片用变幻莫测的光影叙事,用广阔的思路阐释大自然的之美,用真性情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运用摄影语言呈现了摄影师对周遭社会和自然的理解,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本书是一本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图片为主、“摄影之旅2012/2013记录世界尽头”摄影大赛的优选作品和其他摄影者作品为辅的精美画册,系统、精美地展示中国本土摄影师眼中的绝美大地、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之美》画册收录了中国67位摄影师的160多幅精彩摄影作品,他们上飞机、登高山、爬冰川、潜海底、入洞穴、闯戈壁、钻雨林、蹚沼泽、探天坑,为您呈现出隐藏在中国各个之地的绝美景色和生态。在这个摄影技艺和观念新旧交替的时代,相信这本汇集
本书的作者跟随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亲历东非大裂谷,以东非当地(主要是埃塞俄比亚)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为介绍重点创作了此书,书中叙述了迄今发现的早、完整的古人类遗骸、昵称“露西”的发现经过;东非各地有趣的风俗习惯及各种特有的、濒临灭绝的珍贵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八大景点等,极富知识性及趣味性。书中图片皆为新的第一手资料,为作者亲临拍摄。本书还特约著名中科院古人类学家黄万波先生作序,在可读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定的学术性。
《生命之美:显微摄影写意集》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展示通过显微镜来拍摄医学图片的效果,展露了高超的显微摄影技术技巧。本书作者精心挑选图片并巧妙编排,使医学科学技术与艺术浑然一体,作者艺术造诣高,令人叹服。本书可供科学研究、经验交流使用。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工作,有着长达一百多年的非凡历史,留下了千万幅令人难忘的照片。这段历史以前从来没有充分展现过。1896年1月,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刊头下面出现了“配图月刊”这一小标题,从此以后这个图文并茂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并在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举办过多次重大的探险和考察活动,如罗伯特·比尔利率领的世纪之交北极探险,希拉姆·宾诺姆的发现马丘比丘,威廉·亨利·杰克逊的美国西部早期全景摄影,约瑟夫·洛克于20年代拍摄的中国内地稀罕镜头,从同温层气球上拍摄的幅鸟瞰图,以及从次海底旅行中观测到的人类从未见到过的景象。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的珍贵照片的发表,使国家地理杂志始终能领先一步展示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奇观。
“我的照相机”的主题也许带着复古的倾向,但艺术史上很多新思潮恰恰是通过对某种古艺术的复兴来实现的,诸如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而"连州国际摄影节"举办地的连州,其人文地理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我的照相机”,并不主张单纯回到“我”和“照相机”及其现实的传统关系上,而是主张摄影家回到“我”的独立立场,回到通过“照相机”直面和见证的现实和人生境况和感觉中。
在本画册里,王小慧以自己饱经磨难,天人两隔的生命体验,将镜头带近了花卉,果实在生死过程,既流露出她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表达了她艰生活的一如既往的冲动和热情,正是借用了小慧的眼睛,我得以走近小慧,透过她温文尔雅的外表,窥见到她心底波澜壮阔的涌潮。王小慧的花卉影像系列为花卉一类作品的创作划出了一个新的途径。她的“花”不是回归“美”的自然属性,它不是作为一种自然观赏物而存在,在王小慧独特的结构样式中,它蕴含了全部人的属性:人的生命的斑斓、落寞与原始的冲动。她把某种不能言传的状态通过“花”传导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