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摄影类图书都在分析那些好看的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但对于刚拿起相机,或者还处于随手拍阶段的摄友而言,那些佳作大片与他们的距离是很遥远的。想要快速拍出好看的照片,要善于分析自己所拍照片与佳作的差距,然后有针对性地改进,这样学习效率往往事半而功倍。 好看的照片各有各的好,但不好看的照片问题往往都是出在特定的几个方面。所以,本书换了一种思路,专门从7 大摄影题材中挑选了123 张比较典型的、有问题的示例照片,逐一分析它们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后还附上与示例照片风格相近的同类照片中拍得较好的照片作为对照,让各位摄友更直观地了解示例照片的问题到底都是出在哪里,以及在避免这些问题后,又能拍出什么效果的照片。 将这123 张问题照片的分析全部看过一遍之后,也许你不能直接拍出大片佳作,但一定可以跨越
常,是一种永恒,是持续、平衡、悠扬、晴朗,是安全感。 客,是一种隔绝,是独立、分寸、疏离、自由,是另一种安全感。 我们所有人,从离家的那一刻起,都被一种模糊的冲动怂恿着,欣然出发,踉跄独行,似要探寻 答案 ,却发现到处都没有题干,只有三个字:请回答。 无论能否给出答案,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了家乡的常客。 这不仅是我的故事,也是很多人的故事,很多人背井离乡的故事。 两年前的秋天,我带着我奶奶姚女士,在重庆开启了为期 一个月的拍摄计划。奶奶就像是故乡的一个投射,一个浓缩和象征,既熟悉,又陌生,对我既温柔,又疏远。我在度过了有点漫长的青春期之后,在漂泊了13年之后,突然想要贴近他们,了解他们。 走远一点,再回头看,我们无意间,与周身的一切都成了 常客 。 这里所书写的,不仅是人与故乡的关系,
街头摄影现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同时它在摄影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门类。如何在街头这一独特空间中捕捉到生动的影像,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是《街头摄影的秘密》要解决的问题。 《街头摄影的秘密》共6章,每章都配有生动的案例图片,以及图片的拍摄讲解、点评分析等内容。为了增加读者对街头摄影的理解,《街头摄影的秘密》还设计了 大师说 经验之谈 、重要概念的延伸阅读等版块,让全书的知识结构更加立体、完整。第1章讲解了街头摄影的定义、历史和特征等重要知识;第2章讲解了胶片相机、数码相机、手机、附件等重要内容;第3章细致讲解了观察五则、八大构图法则、八项构图技法等重要知识;第4章讲解了关键的阴影、光位效果等重要知识;第5章分别讲解了旅拍的心情、火车、自驾、公交大巴车、地铁、步行等旅拍内容;第6章分别
杰夫 沃尔,出生于1946年,加拿大籍艺术家,也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他的照片被称作 摄影观念艺术 。沃尔以 现代生活的绘画者 自居,被称为摄影界的 安迪 沃霍尔 。 作者选取了沃尔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17幅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探讨了其在摄影创作中对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多层引用。通过将艺术家的作品和沃尔的照片进行并置分析,例如德拉克洛瓦的《萨丹纳帕勒斯之死》和沃尔的《被摧毁的房间》、罗丹的《思想者》和沃尔的《思考者》等,尽力挖掘了沃尔作品的 深层含义 。本书既是一本摄影图集,也是一本优美文集,作者将由照片激发的心象和思想转化为深刻的文本,为读者提供另一种对沃尔作品的解读思路。
中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文明起源于农耕,巨大都市运行时需要的物资、土地、劳动力也有很多来源农村。农民与我们保持着某种极度遥远却又无限迫近的关系。当下,我们即便不直接从那里来,生活也与之盘根错节地勾连在一起。2020年,著名人像摄影师逄小威历时10个月,走遍31个省,到达了当时所能走到的中国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古城村镇,拍摄了全部56个民族的1000多位农民肖像,并精选300余幅集结成册,并收录数篇农民访谈,呈现其真实的状态与生活。书中人物来自农、林、牧、副、渔五大领域,全面呈现了此时此地的 大农业 面貌,这些肖像不仅展示人物的面孔,还通过丰富的画面信息传达了人物与服饰、环境、动物、工具、家族、地域的深刻关系。农民的背后,是一条绵延至千百年前,却又支撑着当代生活的厚重线索。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是摄影师王身敦长期摄影专题的集结出版,现阶段包含1983到1988年、2009到2022年两个时间段的影像。几十年来,他持续用黑白胶片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场景,平静如水,静默如歌,像是久违的乡音和民谣。相比于宏大壮阔的时代背景,他真正关心的还是生活其间的人。在多年的观察和拍摄的过程中,他始终用脚步感受这片土地的平缓脉搏。将所有的视角集中在 始终是百姓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中间。这些影像具有社会学和人类学意义。他所使用的相机、镜头,甚至胶片型号在几十年的时间中保持一致,从来没有改变过(柯达TRI-X 400),两台徕卡胶片相机跟随摄影师超过30年,镜头的选择也十分克制,只用了35mm和50mm。王身敦觉得黑白照片脱离了色彩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与信息。《慢游中国:只道寻常》的照片
芸芸众生,在面对照相机时,却意外地表现出一致的特征:表演性、模仿性、符号性、互图性、实用性 20 世纪下半叶日常生活照片的影像类型丰富、多元,甚至出格,呈现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生活的表与里、现象与本质。晋永权通过二十多年的图像收集、整理,甄选出从1950年代初期到1980年代末期1500余幅佚落的日常生活照片,试图寻找出中国人日常照相行为中的社会与历史逻辑。照片拍摄者、被拍摄者及拥有者信息皆无,使日常生活图像消弭了个案差异,由个体、家庭、特定人群的记忆载体,转变为公共记忆的共享之物。 《佚名照》既关乎过往,又预示未来,是一部平民生活的影像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现代精神成长史。在客观、温和中打开了视觉艺术解读历史文化的新视角,为一个日渐模糊的昨日世界,呈现出人性的温度,使我们更直观、感性地理解今天的中
本书包含法国著名摄影师伊希斯 比德马纳斯的近百幅经典摄影作品,他镜头下的巴黎流淌的是去国怀乡的悲伤,画面中的主人公呈现出心情沉重的气质,少数作品投射出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劫后余生的淡淡喜悦。本书梳理了西方摄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在他的镜头中,既有浪漫的情侣、玩耍的孩子,也有宛如绘画的城市图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国内读者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可以作为艺术类院校学生、广大摄影爱好者的补充读本。
这是一本“新时期文化艺术界人物影像集”,作者肖全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1980-1990年代一线文艺工作者群像。书中百余位人物都生于五六十年代,成长于十年代,是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孩子。生长于红旗下,经历过时代动荡,但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开始在诗歌、电影、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自由生长,逐渐汇聚成一条磅礴的文艺长河。在并不乐观的环境下冲破阻碍,为中国打开一扇改变历史的大门。20世纪90年代,姜文、巩俐、窦唯、崔健、三毛、张艺谋、贾平凹、陈凯歌、杨丽萍、余华、王安忆、陈丹青、唐朝乐队……他们在肖全的镜头下展现出自我的真实,或安静、或张扬、或痛苦、或思索。肖全通过其作品《我们这一代》,将这些难得一见的真实全部呈现于你我面前。
《天地龙鳞:中国极繁美学在故宫》不仅是一套基于故宫IP的国民审美通识书,更是一套从传统文化中探索中国美学新浪潮的艺术体验产品。 全书提炼总结了两大中国审美基础系统 纹饰和色彩。利用130张海外回流珍稀照片和近300张彩绘手稿,系统入门中国木构古建、经典纹饰、传统色彩三个美学领域的常识。从国家历史文化到经典图案设计、复古配色美学,破译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时尚解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摄影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爆炸式的关注。作为这一浪潮的阶段性成果,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于1974年举行 新日本摄影 展,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于1979年举行 日本:自画像 。从土门拳、植田正治、细江英公等前辈,到彼时堪称新一代的森山大道、荒木经惟、深濑昌久都成为世*级的创作者。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这股属于东方同时也属于现代的浪潮,仍影响着摄影这门艺术的美学探索。2010年,权威杂志《英国摄影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举办 过去二十五年摄影集 评选,深濑昌久的《鸦》力压各路名作获得。 本书为深濑昌久贴身助手、摄影家濑户正人撰写的追忆散文。出生于北海道一家照相馆的深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举办个展,先后出版了《游戏》《洋子》《父亲的记忆》《家族》等摄影集,不断探索 私摄影 的边界。1992年的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披露了战地摄影记者张崇岫拍摄的抗美援朝战争影像、日本京都大学所藏的烟台老照片、20世纪20年代的老北京照片等,讲述了一家三代民兵的传奇故事,等等。
本书是《昨天的中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的增订珍藏版,收录了上百张新增照片,并对整体内容编排、页面布局和设计等进行了优化升级。全书分为围绕地方风光的“昨天的故乡”和围绕人文风俗的“昨天的我们”两辑,从北京到桂林,从上海到西安,从田间的勤苦劳作,到酒席上的欢声笑语,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无比鲜活、富于生命力的肖像。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四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被真实地传递出来,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本书包含法国著名摄影师维利 罗尼的百幅经典摄影作品,主要展现的是维利 罗尼镜头下对于猫的摄影作品。维利 罗尼的作品不但讲述了摄影师这个职业自上个世纪以来的故事,还展示了20世纪的摄影史。其光影的应用和构图成为无数后辈摄影师的参考典范,其鲜明的风格在摄影史上掀起了巨大的轰动。本书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情怀和艺术性,其构图与摄影技巧可为广大的摄影专业师生和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参考,本书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学术价值,可作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和摄影从业人员的补充阅读。
摄影大师布拉塞被称为 夜间摄影大师 ,至今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善于把握光影在夜色中的变化。布拉塞是20世纪欧洲*有影响的摄影大师之一。他的夜间摄影从不施加人工照明,坚持以现场光线为光源,用长时间曝光来逼真地传达现场气氛,巨大的反差从而引起一种影像上的戏剧感,一种超现实意味。本书包含布拉塞的经典摄影作品,包括正值壮年的毕加索、达利、马蒂斯等艺术家都出现在布拉塞的镜头中,具有很强的历史文献与艺术价值。可作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和摄影从业人员的补充阅读。
本书打破传统摄影史和传统摄影赏析时序架构,从摄影诞生与发展一路而来,在近百位伟大摄影师及百余张视觉珍馐中勾连起光影中的风景、人像、人体、静物、纪实、观念六大主流摄影题材,给初识摄影的学习者以启迪,引视觉艺术的爱好者去深思,让摄影专业的美学家难释怀 这场技术与艺术的品析,借由百年来的光影,在你我的翻动页卷中,凝视成为永恒
1、早稻田大学电影大师课程,由早稻田大学十二位教授与业界学者深度解读电影大师黑泽明的影像世界。 2 、 《罗生门》的音乐、《七武士》的常民构造、《野良犬》的都市影像、《白痴》的狂欢化、《续姿三四郎》中幽鬼的肖像、《乱》中的能 与狂言、《梦》中的梵高、《八月狂想曲》中的生与死 3、本书由早稻田大学教授岩本憲児、武田潔前后两任日本映像学会会长执笔 4、戛纳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导演重磅推荐母校早稻田大学电影课程 黑泽明是*个我看过全部作品的导演。也是我19岁立志做电影以来,翻看并参考*多的导演。 是枝裕和
从次拿起相机, 街拍 就成了林山的个人标签。 为了街拍,林山的足迹遍布青岛、大连、北京、上海等地。从弄堂里的老人、甜爱路上的情侣,到外滩的万国风格建筑,都是他镜头的捕捉对象。他是城市街头真实影像的记录者,也是光影的捕捉者。 在《摄影笔记》书中,你能看到那些因发展所需而被拆掉的上海地标,那些没人在意的城市废墟,还有那些因为人们争相打卡而再度翻红的老建筑。从邬达克的建筑设计、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到薇薇安 迈尔、罗伯特 卡帕的摄影技巧。他的文字、他的照片冷静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历时两年, 95后 广州本土摄影师Hobin记录下属于广州的一年四季与十二时辰。260张收藏级高清美图,绑带扣设计包装盒,解开纽带,打开一个 糖果色 的广州。全书分为主题篇和时间篇,每篇五个主题,共十个,每个主题代表一种糖果色。书中涵盖多次登上热搜的《羊城十二时辰》《羊城四季图鉴》等摄影作品,记录属于广州的光影瞬间。 在Hobin的镜头里,广州变成了一颗诱人的糖。街道上的温柔光影、素雅的建筑,以及不同状态的路人,Hobin的摄影想给大家传达一个充满着烟火的气息,有生命力和人情味的广州印象。除了精美摄影作品以外,Hobin在书中还解密了糖果色城市的拍摄技巧、光影运用和机位选择,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展示了云志艺术馆藏的青岛中山路老照片?,探秘胶济铁路车站,讲述了何遂与黄埔军校三军演戏的往事,等等。
20世纪70年代,正值当代摄影发展风起云涌之际。那些成功塑造了摄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摄影师们,如斯特兰德、布拉塞、卡蒂埃-布勒松、纽霍尔、亚当斯等都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们对包豪斯、摄影分离派、f/64小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社会写实主义等艺术运动做出的贡献影响深远。本书的两位作者遍访欧洲与美国的22位公认的摄影大师,以访谈的形式回顾了他们的摄影生涯以及他们对于摄影的态度与感悟。大师们在人生的*后阶段,几乎卸下了所有的防御和顾虑,坦诚率真地面对作者的提问。他们的对话平易近人,每篇访谈都是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人生感悟,生动地再现了大师们的鲜明个性,同时又是鲜活的摄影亲历史。全书读来轻松、亲切又引人深思。
《自然的影调》是继《自然的艺术》之后,一本全新的黑白摄影作品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自然的影调》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生物的一种全新而大胆的观点。从视觉元素中去除色彩,范登伯格鼓励观众在主观层面上直接与每幅图像互动,并从中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 文本采用图注的形式,创造了一种多层次的效果,富有诗歌和哲学的意味。通过范登伯格精心提炼的思想,读者再次被诱使去思考那些显而易见的事物,并探索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思想缩影。 《自然的影调》摒弃了所有关于经典野生生物摄影应该是什么样,以及应该如何向世界描绘它的先入之见。它毫不费力地挑战规范,说明了情绪和运动、能量和情感才是这一工艺的真正精髓。经验的深度取决于艺术,而不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