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索的是摄影中 迷人、 活力的主题——街头,这些照片是从街头生活的多重能量中浮现出来的。这本书出自一位受人尊敬的策展人和一位杰出摄影师之间长达15年的合作。 1994年 面世时就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出版物,被街头摄影师视为“ ”。本书作者讨论了大师级人物的作品,包括尤金·阿杰、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布拉塞、沃克·埃文斯、罗伯特·弗兰克和盖里·维诺格兰德,以及一些当代人物,包括马丁·帕尔、 -洛卡·迪克西亚和梅拉妮·艾因齐格等。在经过全面修订的新版中,街头摄影的故事与时俱进,重新评估了历史资源,囊括了 多当代摄影师,并探讨了当今摄影师面临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
全球知名学者撰稿,摄影爱好者推荐通识经典。 从19世纪20年代的早期摄影,到如今全球每年拍出的300亿张照片,摄影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全面梳理了近200年摄影发展史,以清晰架构展现了摄影艺术的诞生与演变。 作者将摄影置于全球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对摄影流派、摄影风格及摄影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详解了摄影目前的里程碑事件及大师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既包括为人熟知的佳作,也有大量未曾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重要作品。通过本书,我们将回溯摄影发展的完整历史,同时了解作为媒介的摄影,如何深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地处加勒比海北部、西印度洋上的岛国古巴,竟然有 唐人 ! 他们究竟是风光一时的 移民 ,还是颠沛一世的 遗民 ? 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掀开尘封的家书,凝视他们家中带着中国 文化基因 的老物件与来自非洲、西班牙的文化摆饰并置一室,甚至直面暴露在阳光底下的皑皑白骨,他们究竟是已经融入当地社会的 民 ,还是无奈地遗失了故土身份的 氓 ? 人为何要离乡? 这是刘博智一生的追问。他用尽半生,上下求索,跟踪拍摄和他一样流散在世界各地,背负着身份困惑并寻求文化认同的海外华人。 耗时十年拍摄、记录这个 古巴唐人 的故事,他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部海外华人的 影像民族志 。从他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寻中华文化的符号,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发现华人性格的坚毅。 刘博智先生10年来拍摄了上千幅古巴影像,试图从古巴唐人的起
......
在这部两卷套的画册中,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精彩的纪实摄影照片,主要拍摄于大清帝国灭亡前夕的1909年,也就是清宣统元年。 一世纪风雨兼程,一百年沧桑砥砺,一帧帧珍贵的黑白影像,写满回忆—— 1909年10月2日,由詹天佑先生主持设计、完全由中国人自主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张家口成为连接西北、华北和内地口岸的铁路枢纽,开启了张家口走向现代化的大门。 京张铁路是“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的不朽杰作。“梦魂所寄,终不忘京张”表达了他对修建京张铁路的深厚情感。
《李斯特钢琴技巧练习》主要内容包括:手指的独立性和力量练习,和弦练习;大、小调音阶预备练习;三、六度音阶,换手音阶;半音阶及其练习,反向音阶、分解八度;八度音阶;和弦练习;三、四、六和八度的颤音练习等等。
本书是一本网罗世界范围内最前沿的艺术家的原创图书作品,详细介绍了摄影史上曾流行的多种古典手工印相技术,呈现了当今世界具前沿地位的34位古典手工影像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书中还收入多篇艺术家对古典手工印相工艺的论述与对谈,是专业摄影师与古典影像工艺爱好者了解并实践这种神秘而动人的经典传统影像艺术的重要指导。内容具有原创性、独占性、先进性,弥补了业内的空白。 本书的软精装版获得第8届华东地区书籍设计双年展整体设计奖。 首次印刷三个月内便销售一空,这在高码洋的艺术类图书中是非常罕见的。为了满足读者需求,编辑对图书进行升级,推出典藏版。 典藏版是2014年经典手工影像的精装升级版,对内容进行全面修订,增加了4个印张。印刷上更加精益求精,内页所有图片均上亮油,使书籍更适合收藏。
作者对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摄影的热爱促使他在世界各地旅行,曾多次深入非洲,对东非大草原的动物资源和民俗文化有着极具深度的认知和理解。本书与大家分享了野生动物拍摄经验、技巧,以及高ISO高速摄影噪点控制的“杰夫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喜欢野生动物摄影的摄影爱好者提高摄影水平。
本书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照片200余帧,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彼时的中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结束了,意识形态不再铁板块;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悄然拉开序幕:西方的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人们接受着新鲜的生活方式。 刘香成的镜头抓住了社会变革的初现,许多来自闩常生活中幽默与感人的画面体现厂时尚与保守、舶宋品与原生态并存的情景。政界领导人、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个体影像,普通老百姓的特写,也被一一定格在画画中。这些合在一起,展现了摄影师通过8年的拍摄所显示的中国从“文革”中逐渐复兴的令人震惊的证据。这些照片拍摄的时间距今已将近30年,当时画面中的人们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而今改革已不可逆转地将中国推向现代国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书最早于1983年由英国
本书收录了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布鲁诺·巴贝、史蒂夫·麦柯里等摄影大师的100余幅代表作。这是一本通过历史中小人物的照片和故事从侧面反映中国变迁的摄影故事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沧桑巨变,很多人都会觉得历史是大人物的局,但是真实的历史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是每一个人的收获与坎坷。这个时代是中国的大时代,也是每一个普普通通中国人的大时代。摄影大师给你带来100余张历史中的面孔,以及中国人的情感与生活。
马丁?帕尔将我们的日常食物、穿着以及我们游览过的地方以戏谑的手法表现出来,同时又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也许会认为马丁?帕尔是在将我们缺乏良好生活品味与判断力的现实问题,通过摄影这种方式向人们展现出来,尤其后期他选择使用彩色摄影技术以记录现实世界浮华的名利场。而另一;有些人则认为马丁?帕尔仅仅是记录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这类人群也许深谙政治,但并不看重针对摄影伦理道德提出的相关观点,特别是在英国靠前出现的。他们认为帕尔所记录的社会问题包括松散的社区纽带、对于物质消费的狂热追捧、优选休闲度假的旅游热潮、英国中产阶级的名利场,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次阶级”虚影幻景等现象。 ……也许,马丁?帕尔只是同生活在20世纪50和60年代的那些郊区儿童一样,一直是局外人、旁观者,他不
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与英国地理学家协会)的协助下,伊莎贝拉19 世纪末在中国之旅中拍摄的大量照片经整理分类,配以旅行摄影专家德博拉·爱尔兰的文字结集成书出版,以纪念伊莎贝拉所取得的成就。伯德63 岁时踏上中国这块土地,而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并不了解,甚至存在许多误解。女性独自在中国旅行,不仅会遭受怀疑,有时还会遭遇敌意。在她的中国之旅中,乘坐小船和轿子在长江流域地区的旅行是很有趣的,她一直走到了临近西藏的边界地区。旅行结束后她创作书籍记录了自己的见闻,向西方世界揭开了这个伟大国家的神秘面纱。翻看伯德1894-1896年在中国拍摄的180 多张专享的照片,读者仿佛也被带回到了19 世纪末的中国。
《20世纪(精)》收录了从1900年—1999年整100年间248幅摄影佳作,大多为玛格南图片社、荷赛奖摄影,普利策新闻奖摄影师的摄影精品。这些作品在时间上跨越了一个世纪,在地域上跨越了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以及远东地区。展示了世界百年重大事件中的微观景象,通过每个照片主人公的影像和文字体现出他们的坎坷人生,以及动荡时代下的人性之美。 100年间,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沧桑巨变,这本书以每一年同时体现世界影像和中国影像的方式呈现,同一时间,发生在各地的故事却是天差地别,给予读者绝对的阅读冲击!这是一部极简图片人类史,见证上百个平凡人生里的百年历史,也是一本可以高效提升见识和眼界的博物志,一部改变普通人历史观的沉思录。
本书是《昨天的中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的增订珍藏版,收录了上百张新增照片,并对整体内容编排、页面布局和设计等进行了优化升级。全书分为围绕地方风光的“昨天的故乡”和围绕人文风俗的“昨天的我们”两辑,从北京到桂林,从上海到西安,从田间的勤苦劳作,到酒席上的欢声笑语,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无比鲜活、富于生命力的肖像。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四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被真实地传递出来,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画册收录百名摄影师的精品摄影作品260幅,分四个部分展现江苏省古代文明、吴越文化、长江文化风貌、经贸、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百姓社会生活等多角度的风土人情。突出特点是,通过摄影师的摄影作品,用镜头语言给广大读者传递和展示了江苏省在改革开放的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向世界展现中国江苏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本画册对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江苏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朱宝霞编的《百名摄影师聚焦俄罗斯》是中国日报“百名摄影师聚焦”系列的近期新作品,由中国日报与俄罗斯报联袂推出。画册收录了中国和俄罗斯140余位摄影师精心拍摄的200余幅图片,体现了俄罗斯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众的乐观与坚毅以及广袤国土上的旖旎风光。主办方从画册中精选了部分作品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向公众展示。
从学生时代的湿版作品到生命里拍摄的 一张肖像照,本书回顾了英国摄影大师简?鲍恩(1925—2014)一生的创作精华。在为老牌星期日报纸《观察家报》担任摄影师的65年里,她直视过塞缪尔?贝克特的敌意,面对过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强硬,捕捉过若有所思的穆罕默德?阿里。她喜爱在自然光下拍摄人物放松的姿态,用黑白灰表达人物的精髓。除了各界名人的肖像照,她还拍摄时常被忽视的人或事:邮局罢工、渔民的抗议、国王路上的朋克族、女性援助庇护所的儿童等等。本书由她的好友卢克?多德(Luke Dodd)精心编辑,从她一生的作品中精选了200余幅照片。这些直抵人性深处,又不流于感伤,充满尊重和温暖的作品,奠定了简?鲍恩的英国摄影大师地位。
《百名摄影师聚焦改革开放40年》摄影画册由中国日报社策划编辑、我社出版发行。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画册以“砥砺奋进的40年”为主题,反映中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成果,体现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以及经济特区的发展现状。画册预计收录百名摄影师的精品摄影作品,分四个部分展现我国40年(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来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百姓社会生活等多角度的风土人情。突出特点是,通过摄影师的摄影作品,用镜头语言给全国广大读者传递和展示了改
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与英国地理学家协会)的协助下,伊莎贝拉19 世纪末在中国之旅中拍摄的大量照片经整理分类,配以旅行摄影专家德博拉·爱尔兰的文字结集成书出版,以纪念伊莎贝拉所取得的成就。伯德63 岁时踏上中国这块土地,而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并不了解,甚至存在许多误解。女性独自在中国旅行,不仅会遭受怀疑,有时还会遭遇敌意。在她的中国之旅中,乘坐小船和轿子在长江流域地区的旅行是很有趣的,她一直走到了临近西藏的边界地区。旅行结束后她创作书籍记录了自己的见闻,向西方世界揭开了这个伟大国家的神秘面纱。翻看伯德1894-1896年在中国拍摄的180 多张专享的照片,读者仿佛也被带回到了19 世纪末的中国。
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与英国地理学家协会)的协助下,伊莎贝拉19 世纪末在中国之旅中拍摄的大量照片经整理分类,配以旅行摄影专家德博拉·爱尔兰的文字结集成书出版,以纪念伊莎贝拉所取得的成就。伯德63 岁时踏上中国这块土地,而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并不了解,甚至存在许多误解。女性独自在中国旅行,不仅会遭受怀疑,有时还会遭遇敌意。在她的中国之旅中,乘坐小船和轿子在长江流域地区的旅行是很有趣的,她一直走到了临近西藏的边界地区。旅行结束后她创作书籍记录了自己的见闻,向西方世界揭开了这个伟大国家的神秘面纱。翻看伯德1894-1896年在中国拍摄的180 多张专享的照片,读者仿佛也被带回到了19 世纪末的中国。
《萨尔加多咖啡创世纪之旅》由世界有名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完成,是一本关于咖啡的文化书,也是一部借助摄影艺术表达的咖啡文化书。萨尔加多横跨巴西、印度、埃塞俄比亚、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中国,坦桑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纪录拍摄了这十个国家的咖啡产地。这位巴西摄影师的眼睛,不仅看到了咖啡的产地,而且还看到了咖啡豆生产所必须的过程:从种子的栽培到枝繁叶茂,到咖啡果的收获和咖啡豆的晾晒,以及很后咖啡豆的甄选。这些影像便是这次合作的成果。在这些影像中,我们所看见的是生命中多种多样的重要瞬间,那既是咖啡树生命的重要瞬间,也是咖啡农生命中的重要瞬间。萨尔加多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敦促我们思考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尚未答案的主题,有待他和我们去阐述,有待不同学科更详细的
《百名摄影师聚焦香港》将百余位很好摄影师在香港拍摄的经典之作汇集成册。透过这一幅幅精美的图片,香港的蓬勃朝气和无限活力跃然纸上,令人为之动容。历经岁月的香港证交所,流光溢彩的维港烟花,童真梦幻的迪士尼乐园,繁忙有序的货柜码头……无不在向读者展示着香港的风华正茂;跟随摄影师的镜头,我们仿佛置身旺角熙熙攘攘的夜市,欣赏着精彩的舞龙舞狮,聆听着码头旁街头艺人的吉他弹唱,看着载满鱼虾蟹贝的渔船驶进西贡码头,真切地感受到香港市井中温暖的人间烟火。
全球知名学者撰稿,摄影爱好者推荐通识经典。 从19世纪20年代的早期摄影,到如今全球每年拍出的300亿张照片,摄影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全面梳理了近200年摄影发展史,以清晰架构展现了摄影艺术的诞生与演变。 作者将摄影置于全球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对摄影流派、摄影风格及摄影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详解了摄影目前的里程碑事件及大师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既包括为人熟知的佳作,也有大量未曾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重要作品。通过本书,我们将回溯摄影发展的完整历史,同时了解作为媒介的摄影,如何深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