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DK出版社的经典摄影普及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梳理了世界摄影史。作者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结合摄影科技和技术的演变,讨论了其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详细解读了著名摄影师及其作品,书写了一部立体生动的视觉摄影史。本书一共分为8个章节,从19世纪20年代摄影术发明之初起,每20年至30年为一个时间阶段,详细地介绍了世界摄影发展史。
《长城形态图志》是一部深度探索长城的摄影集。作者父子二人将过去几十年实地考察研究长城的丰富积累归纳整理,分别介绍了长城的墙、门、墩、台、楼、垛孔、石刻、砖雕等部分,呈现了各种大众较少关注的长城形态与细节之美。 本书角度新颖,内容丰富,近1800幅精心挑选的照片,辅以详尽的专业知识解读,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朝代背景下长城所呈现的多样形态与建筑风格,为游览长城、发现长城、研究长城开辟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书中照片不仅囊括了长城的主要地段,还特别收录了长城鲜为人知的隐秘角落,忠实记录了长城面貌的同时,也直白呈现了它们饱经风霜后的状态,愿有更多心灵被触动,目光聚焦于长城的保护,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多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通过镜头给读者展现了国内外壮美的山川和极致美景,也展现了文明、历史的传承和创新。这些图片用变幻莫测的光影叙事,用广阔的思路阐释大自然的极致之美,用真性情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运用摄影语言呈现了摄影师对周遭社会和自然的理解,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 本书是一本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图片为主、 极致摄影之旅 2012/2013记录世界尽头 极致摄影大赛的优选作品和其他优秀摄影者作品为辅的精美画册,系统、精美地展示中国本土摄影师眼中的绝美大地、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极致之美》画册收录了中国67位*摄影师的160多幅精彩摄影作品,他们上飞机、登高山、爬冰川、潜海底、入洞穴、闯戈壁、钻雨林、蹚沼泽、探天坑,为您呈现出隐藏在中国各个极致之地的绝美景色和生态。 在这个摄
1934年至1941年,庄学本远离家乡上海,在中国西南边陲如孤蓬一般,围绕心中的圣地西藏盘旋了近十年之久。禹王诞生的羌地、入秋即雪的阿坝草地、余震不断的岷江峡谷、拉卜楞寺的盛大法会 这些都是他出发时梦想不到的景象。漫漫西行,留下了万余张照片及近百万字的一手资料。入藏的幻梦虽破灭,但人生的一场悲剧却成就了其摄影艺术的非凡境界,也在人类学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以足迹为线索、时间为脉络,配上大量的考察手稿和日记,整理了许多地名、人名的背景注释,全面呈现一代摄影大师探访西部、报效国家的漂泊之旅。 册: 1934年,庄学本离开家乡上海,踏出了十年西行的步。从禹王诞生的羌地,到嘉绒地区,再到入秋即雪的阿坝草地;环游荒凉而高寒的果洛,夜宿余震不断的岷江峡谷 在军阀割据的时代,庄氏与鸟兽为伍,翻山
本书是《昨天的中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的增订珍藏版,收录了上百张新增照片,并对整体内容编排、页面布局和设计等进行了优化升级。 全书分为围绕地方风光的 昨天的故乡 和围绕人文风俗的 昨天的我们 两辑,从北京到桂林,从上海到延安,从田间的勤苦劳作,到酒席上的欢声笑语,全面呈现1985 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无比鲜活、富于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四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被真实地传递出来,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澳门影像志》从中外知名摄影师作品、大学档案馆、博物馆、收藏家的海量照片中,汇集清末民初的老照片、见证澳门历史的文物、人文街拍、插画、古地图、古籍等,精选近300幅澳门的风景、澳门人、澳门重大历史时刻等珍贵影像,立体、丰富地呈现澳门数百年的历史变迁,透视影像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 全书由 澳门时代影像 澳门图片故事 澳门文献辑录 三大部分构成,展现影像中的时代印记,呈现图像中的历史温度。 澳门时代影像 ,按照时间顺序,精选古代澳门、葡占时期澳门和回归以后的澳门这三个时期的历史图片,捕捉澳门从小渔村蜕变为国际都市的历史瞬间; 澳门图片故事 以特写式镜头,聚焦澳门的地标性建筑、国际赛事、历史事件、澳门记忆,讲述影像背后的澳门故事; 澳门文献文物辑录 则展示了与澳门社会发展有关的一些重要文献、
1978至1985年期间,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花了1000多天,几乎走遍了中国全部省份,拍摄了超过20万张彩色照片。他敏锐的政治学眼光注意到中国正处在一段历史的起点。他来到中国,和老百姓一起住人民公社、上旱厕、坐牛车,不动声色地观察中国的方方面面,用镜头记录中国人的衣着、饮食、工作、旅行、娱乐。他同时捕捉到深刻的传统元素和新的表达方式。《早春的中国》从久保田博二的海量底片中挑选出370多张照片,既有广泛传播的经典作品,也有大量首次披露的精彩画面,为读者呈现一个如早春般萌发新生的中国。
在19世纪上半叶摄影术诞生早期,中国就已经出现在摄影师的镜头里。从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前,宫廷画师、博物学家、探险家、商人、随军摄影师、商业摄影师、记者等各色摄影者纷纷进入中国,拍摄了数以万计的作品。1949年到1979年,外国摄影师进入中国拍摄的机会相对稀缺,那时的中国非常渴望与世界进行交流。那段时期中国是摄影的沃土:那些一去不复返的色彩和声音,那些难得一见的面容,那些个性淹没于共性的画面语言,它们是人和社会关系重新结构的珍贵标本。 1979年开始到千禧年,进入中国的摄影师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中国有一种魔力,吸引真正热爱这片土地的摄影师一次又一次地来,一遍又一遍地行走和拍摄。 本书主编团队用了两年的时间,阅览世界知名新闻通讯社、历史影像机构、画廊和藏家、摄影师基金会,观看了数以百万计的照片
杰夫 沃尔,出生于1946年,加拿大籍艺术家,也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他的照片被称作 摄影观念艺术 。沃尔以 现代生活的绘画者 自居,被称为摄影界的 安迪 沃霍尔 。 作者选取了沃尔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17幅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探讨了其在摄影创作中对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多层引用。通过将艺术家的作品和沃尔的照片进行并置分析,例如德拉克洛瓦的《萨丹纳帕勒斯之死》和沃尔的《被摧毁的房间》、罗丹的《思想者》和沃尔的《思考者》等,尽力挖掘了沃尔作品的 深层含义 。本书既是一本摄影图集,也是一本优美文集,作者将由照片激发的心象和思想转化为深刻的文本,为读者提供另一种对沃尔作品的解读思路。
每天晚上,世界各地都会上演一场 看不见 的美妙歌剧。世界著名摄影师阿特 沃尔夫带着读者踏上了一段神奇的旅程,前往这些通常笼罩在黑暗中的美景。他走遍了各大洲,探索和记录夜景世界中的动物、人类和自然。书中极致绚丽的影像包括中国广西的漓江山水、南极冰面上的炽热夕阳、阿尔卑斯高山上的银河、纳米比亚野外夜色下的犀牛、缅甸茵莱湖上的渔歌唱晚、印度北方邦的恒河夜祭、东京夜间街头的狂野赛车、美国夏威夷州的天文台、爱琴海中的风车小镇、摩洛哥夜市的喧嚣与繁华、巴厘岛的火舞者、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的星光大道、黎明时分的巴西牛仔等。这本书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记录了前所未有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酣睡的暗夜世界。 本书是以极高质量的图片组成的摄影图册,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这是一本写给自然爱
探索 冒险 发现 在过去的125年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全球各地无数的读者与观众一起成长,走过了这段难忘的历程。今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所使用的家喻户晓的 黄色边框 更不用说电视频道、图书和网站 依旧传达着和1888年一样的信息:赞美 世界和世界上的一切 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亘古不变的使命。《美国 国家地理 125年伟大瞬间》讲述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如何从一个羽翼未丰的学术俱乐部成长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科学教育机构的故事。 600多幅引人入胜的照片(包括我们之前从未发布的存档图片)展现了马克?柯林斯?詹金斯用生动的语言所介绍的探险家、摄影师和讲故事的人,这些人推动了发现活动的进程,并成就了今天的美国《国家地理》 一家具有悠久历史并始终在寻找下一个新领域的机构。我们不断地问自己, 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下
如今,影像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媒介,摄影的门槛因数码技术的发展而变得很低,影像因社交媒体的传播而泛滥,变得更加碎片化。面对以消费主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的挑战,如何重新界定摄影?摄影是否仍然有力量?摄影将如何发展?这些是所有摄影艺术家需要思考和以实际行动回答的问题。 本书收录了对29位在国际上享有声望的摄影人的采访,包括摄影家、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图片编辑、策展人。作者江融是一位长期关注和研究当代摄影现状及趋势的专业摄影人。他直接、尖锐的提问,直指当代摄影的核心问题;受访者敏锐而又深邃的回答,折射出当代摄影人对摄影媒介和艺术及其所涉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关心与思考。读者不仅可以从每位摄影人的采访中理解其摄影理念和技巧,而且可以从他们的摄影实践和心得中获得启发与灵感
1973 年 9 月,时任法国总统乔治 蓬皮杜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巴贝作为总统府认证的新闻记者加入了随行记者团,他用*喜爱的柯达克罗姆胶片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场景。巴贝也因此成为了*个用彩色胶片拍摄中国的摄影师。从此之后,巴贝多次来到中国,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四川、广西、新疆、香港、澳门等地,用颜色的变化见证中国的发展历程。本书收录了巴贝自 1973 年以来在中国拍摄的三百余幅彩色照片,用纯粹的影像记录历史的演变。这些照片内容广泛,画面精致,极具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触摸经典——175+175·世界摄影大师原作》展示了175幅出自127位世界摄影大师的原作精品,展示了自摄影术发明至今*影响力、*代表性、富感染力的经典照片,涵盖了画意摄影、新现实摄影、关怀摄影、现代主义及至后现代主义摄影等诸多流派和风格。图书还介绍了摄影大师的生平、创作经历和艺术成就、影响力,囊括了摄影大师对摄影创作极富启发性的经典名言,展现了摄影在记录社会情态、观照时风流变,及至形塑美学趣味等方面的变化和作用。《触摸经典》可以让人感知历史长河中,摄影对历史记录的贡献,认识摄影在艺术史上的永恒价值。 同名展览将在摄影术发明175周年之际,于北京国际摄影周期间,在中华世纪坛世纪大厅与观众见面。
本书探索的是摄影中 迷人、 活力的主题——街头,这些照片是从街头生活的多重能量中浮现出来的。这本书出自一位受人尊敬的策展人和一位杰出摄影师之间长达15年的合作。 1994年 面世时就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出版物,被街头摄影师视为“ ”。本书作者讨论了大师级人物的作品,包括尤金·阿杰、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布拉塞、沃克·埃文斯、罗伯特·弗兰克和盖里·维诺格兰德,以及一些当代人物,包括马丁·帕尔、 -洛卡·迪克西亚和梅拉妮·艾因齐格等。在经过全面修订的新版中,街头摄影的故事与时俱进,重新评估了历史资源,囊括了 多当代摄影师,并探讨了当今摄影师面临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
本书收录了罗伯特 卡帕、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马克 吕布、布鲁诺 巴贝、史蒂夫 麦柯里等摄影大师的100余幅代表作。这是一本通过历史中小人物的照片和故事从侧面反映中国变迁的摄影故事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沧桑巨变,很多人都会觉得历史是大人物的局,但是真实的历史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是每一个人的收获与坎坷。这个时代是中国的大时代,也是每一个普普通通中国人的大时代。摄影大师给你带来100余张历史中的面孔,以及中国人的情感与生活。
这是一本“新时期文化艺术界人物影像集”,作者肖全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1980-1990年代一线文艺工作者群像。书中百余位人物都生于五六十年代,成长于十年代,是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孩子。生长于红旗下,经历过时代动荡,但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开始在诗歌、电影、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自由生长,逐渐汇聚成一条磅礴的文艺长河。在并不乐观的环境下冲破阻碍,为中国打开一扇改变历史的大门。20世纪90年代,姜文、巩俐、窦唯、崔健、三毛、张艺谋、贾平凹、陈凯歌、杨丽萍、余华、王安忆、陈丹青、唐朝乐队……他们在肖全的镜头下展现出自我的真实,或安静、或张扬、或痛苦、或思索。肖全通过其作品《我们这一代》,将这些难得一见的真实全部呈现于你我面前。
22位摄影师提供关于城市的影像作品, 盲配 22位作家对此自由地进行更拓展性的深度表述,是一份忠实且饱含温情的记录,意在唤醒、再现、重写一种根植于城市经验的时代缩影及其中集体或个人的境况 回望并阐释城市的不同历史阶段,观察今日之大都市,记录城市空间的变迁更新,深入到街头巷尾和市井纵深之处普通人的生活,捕捉城市独特的、丰富的生活气息或气质。此次落脚上海,其意义不仅在于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有太多的故事等待被人们发现和重写,还在于上海的典型性也得以让人进一步思考城市与人关系。
本书是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5周年的精选作品集,是《生命之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精选》的五周年官方改版,既是为了纪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举办55周年,也是为了献给野生生物摄影事业,更是中国野生生物摄影师在这项国际大赛上的见证。从*台手持相机的诞生到20世纪60年代的彩色革命,再到90年代数码摄影时代的来临,本书回溯了野生生物摄影的发展历史和摄影年赛的历史,并通过甄选各个时期伟大的自然生态摄影作品,展示了野生生物摄影作品高超的创作技巧、令人惊叹的美学风格和创意拓展,以及其现实意义,同时反映出野生生物摄影技术的巨大发展,和人们观察、理解自然的不同方式。
本书浓缩了摄影师肖全五次深入金川县采风的拍摄成果。金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多民族聚居,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遗迹众多。作者以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壮美绚烂的风景照和独树一帜的肖像照,配以拍摄手记和心得等文字,图文并茂、全面立体地展现了金川丰饶的风土人情。从为文艺先锋存照,到拍摄普通民众丰富快乐的表情,展示时代生活美好的愿景。本书揭示了摄影家肖全以自己的艺术生命,向大地致敬、向人民致敬的艺术历程。本书由著名作家阿来作序, 中国*美的书 获奖者白凤鹍设计,为读者展开一幅川西高原的动人画卷。
视觉中国银盐档案更鼓*书系:历史的底片是一部通过影像来记录社会历史的摄影作品集。 它从Corbis-Bettmann影像档案馆已经数字化的400万幅照片中,精选出290幅珍贵影像,分为6个章节,诉说着自1900年以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及戕害,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人类对科学世界和未知领域的探索,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体育运动的大胆突破,以及那些表面光鲜的名人背后的故事 另外,每章还设有相关的组照和专题,以加深读者对某一事件的认识与理解。 20世纪是摄影名副其实的 黄金时代 ,这些影像让我们的情感变得复杂而细腻,这些作品无疑成为了人类所处时代的见证 它们反反复复重复着一个主题 这个世界,会变得好吗? 推荐您购买中国国家地理 图书-艺术摄影:
罗伯特 杜瓦诺是广为人知的法国摄影师,他镜头下的巴黎,隽永典雅,浪漫迷人。然而,这并不是杜瓦诺的全部。1949 1965年,杜瓦诺供职于《时尚》杂志。在此期间,上至名流舞会的纸醉金迷、名媛佳丽的婀娜倩影、文化人士的谈吐交往,下到底层平民的战后生活,都被他以人道主义的方式一一记录。 《罗伯特 杜瓦诺:〈时尚〉时尚光影》即以全新的编辑视角呈现罗伯特 杜瓦诺鲜为人知的时尚摄影,它们是杜瓦诺对时代面貌的精准呈现。其中所拍摄人物既有毕加索、萨特、科克托等巨擘,亦有勤勉劳作的谦卑手工艺者。 翻开这本装帧精美、设计别致的画册,进入杜瓦诺不为人知的世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