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 》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 》为底本,甄选并增补 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 200 间处于转型期的 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 作 幅鲜活、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 充满了感情,三十年间足迹踏遍 的每 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 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将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真实地传递出来,真实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 。
“这本书,是为了表达感谢,希望它可以振奋心灵,即便是在至暗时刻。每一个日子也都如此宝贵,因为我们还在呼吸,依然能被洒向高耸的树枝、清晨的工作台或是心爱诗人墓碑的阳光所感动。”1994年,丈夫去世后,宝丽来Land 250胶片相机帮助帕蒂·史密斯度过了无法写作的艰难时光;2010年,她获得了 部手机,在朋友的启发下开始用手机进行艺术创作;2018年,她开通了社交媒体账户,持续发信,以影像与文字同当下时代建立联系。2022年,在隔离之中,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从社交媒体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部影像日记,记录下一年366天的珍贵时刻。 在《从昨日醒来》中,身为音乐人与作家的帕蒂·史密斯,融合古老与现代的记录方式,以简短克制的文字和相互关联的影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律,让过去与当下在纸上显影:手边的咖啡与墨镜、书桌上的琐碎之
本书作者是刘香成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得主。本书是刘香成的个人摄影集,也是为浦东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而准备的配套画册。画册本书从上海市文旅局审定的的253幅作品中精选出近200幅作品汇编成书,展现了刘香成先生镜头中的姿态、面孔和风土,传达了他清晰的摄影理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他的镜头中,中国改革开放后这四十多年的巨变如此直观、真实而伟大。刘香成的摄影虽是历史的现场记录,但是他的个人风格则是关注历史和潮流中日常的普通人状态,从而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早在20世纪初,郎静山、庄学本等一代摄影人便开始了对中国摄影现代性的追寻,而这种集体努力因战争的爆发而被迫中断。直到1980年代,随着“四月影会”“陕西群体”“北河盟”等民间摄影团体的涌现,中国摄影未完成的现代转型才得以重新启动。 四十年间,中国当代摄影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何种探索?《中国当代摄影景观(1980—2020)》是一次重要的回顾与梳理,以专题讨论和个案研究两条线索,勾勒中国当代摄影图景。 10个主题,细致剖析纪实摄影、肖像摄影、都市摄影等摄影类型的发展,敏锐把握摄影在呈现都市景观、身体、家族记忆等议题上的特质与尝试。 13篇个案研究,既有当代纪实摄影坐标式人物侯登科、长期关注国人群像的刘铮,也有挪用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自我的洪磊等,以其代表作入手,展现多样且生动的摄影实践。
本书是美食摄影的系统教程,详细讲解了美食摄影的完整工作流程。 作者从相机设置和道具准备入手,介绍了美食摄影常用的拍摄视角、构图与布景思路、美食造型,带领读者入门商业美食摄影的前期准备工作;布光是美食摄影的核心,也是本书的重点,作者从自然光和人造光两个维度,结合多个实战案例,揭秘故事感美食摄影布光技巧;在后期处理环节,作者结合Lightroom演示了美食摄影的完整处理流程,重点讲解如何调整和营造画面的色彩和氛围。 书中的案例精选自作者近年来的代表作品,拍摄内容涵盖了餐桌上常见的中西式菜品、糕点、饮品等,对于美食摄影的学习实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美食摄影师以及美食、静物摄影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3》是《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1》和《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2》的续本,是这个日本普通家庭的又一部生活摄影日记。摄影师森友治继续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一家四口以及两只爱犬的日常点滴。《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3》中的主要人物为:森友治(爸爸),阿达(妈妈),小海(长女),小空(幼子),豆豆(爱犬1),糯米团(爱犬2),还有《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3》中新加入的成员丸子、音符。《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3》延续了部和第二部的温馨和小清新风格,照片时间跨度为2009-2012年。 《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3》与前两部相比,两个孩子已经在不经意间长大了许多,家里又增添了两位新成员——丸子和音符。森友治继续端着他的相机,一一记录下他俏皮贤惠的妻子阿达、聪明可爱的女儿小海、古灵精怪
爱德华· 蒙克(Edvard Munch ,1863 —1944 ),挪威最的画家,享誉世界的西方表现主义画派先驱。蒙克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带有强烈悲剧意味、描写人类真实心灵的绘画作品。同时,蒙克也是最早涉足摄影的艺术家之一,更是一度沉浸于摄影技术的实验与探求,并在绘画创作中频繁使用摄影技巧。此外,摄影也是他对人生赤裸裸的记录与分析。 本书作者通过对奥斯陆蒙克美术馆藏品的研究,以及对文字材料的分析,记录、解读了蒙克在创作中对于摄影的运用,揭示了蒙克艺术及艺术实践中的新层面,并建立了对于蒙克作品欣赏、理解的新语境,也有着对于人性敏感的体察。 书中图片不仅囊括了蒙克几乎所有的代表画作,还包括他的大量手稿、素描,当然,还有他一生的摄影作品。
王福春从事纪实摄影40年,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的时代,成就了的作品。从1978年开始,王福春以独特的眼光和对社会的感知与认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几十万公里,用手中的相机,依托火车这方“流动的国土”,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用万余张底片忠实地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宝贵的一段历史。王福春从拍摄的万余张底片精选的近300张,成就了《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影像记录》。 王福春沿着时代列车的轨迹,一路满目春风,一路高歌猛进。他以“火车上的中国人”为对象,通过捕捉他们的表情、神态,实现喜怒哀乐的中国式表达,清晰呈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印迹。睁开眼睛看世界,镜头中的生活好热闹。在王福春的作品中,每一张中国人的脸上,都写着鲜活与真实,写着自信与快乐,表达了特定时期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192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陶斯,乔治娅?奥基芙与安塞尔?亚当斯初次相识,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美国西南部的苍凉、非凡之美,深深地吸引了奥基芙与亚当斯,两位艺术大师都创作出了各成体系的大量艺术作品,有效改变了人们对西南部风光的审美视角。奥基芙用她的画作、亚当斯用他的摄影作品表达自己与自然的深厚关系。两位艺术家都与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关系密切。斯蒂格里茨是美国很前沿的摄影师之一,也是美国靠前位倡导现代艺术的大师。他是奥基美的丈夫,是一名画商,与亚当斯缔结的友谊经久不衰。 《乔治娅?奥基芙与安塞尔?亚当斯(自然的亲和力)》旨在探究这两名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发掘他们作为画家和摄影家,在捕捉自己周围世界的本质和真实性方面所展现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厘清他们对自然界相似却又独到的洞察力。 《乔治
在过去的近四十年时间里,开放的中国造就了靠前的艺术发展环境。就摄影艺术而言,中国有众多优秀的创作者涌现,他们与全球各地的摄影艺术家一起努力地探索和实践,成为世界摄影艺术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摄影家的作品及其价值远远没能为全球所认识和关注。中国当代摄影的学术体系和发展脉络还未得到系统的梳理,摄影者的创作也经常被各类观点模糊的奖项所影响。《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意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这是一个必须去做的基础学术项目,也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艰辛尝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套图录的意义将逐步显现出来,而且必将对今后中国摄影的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书收录潘风光的摄影作品。
《一本摄影书》的内容是由畅销摄影书《很好摄影器材》制作团队的十几名优秀作者与编辑历时4年时间共同创作完成的。 这是一本真正从一线摄影师的视角向初级爱好者和有进阶需求的爱好者传授数码摄影技术、解答摄影疑问、提炼关键知识点的摄影书。本书的图片和文字来自全球200多位优秀的人文地理、新闻、婚礼、旅行摄影师,而更有吸引力的是他们从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拍摄思路、实拍技巧与重点提示。这本摄影书,无论是器材知识的介绍,还是摄影技术的阐述,都会使读者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了解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观察、思考方法。相信本书会给摄影爱好者带来靠前的学习体验。
“地上文物看山西”,本书是一本带领读者穿越历史,了解山西珍贵文化宝藏的旅行宝典。全书以近20万字的容量,精选了600余张高清图片,图文并茂地呈现了山西古太原郡(山西中部)、古河东地区(山西南部)、古上党地区(山西东南部)和雁北地区(山西北部)近百处文化古迹,包括带有神秘文化密码的古遗址和古墓葬,历经千余年沧桑的石窟寺及精美彩塑、壁画、石刻,经济繁荣时期的庞大古堡群以及晋中豪门巨贾留下的深宅大院……那些意想不到的瑰宝奇珍都可在本书中一一阅见。本书还附有 的旅行信息,包括交通指南、景点门票价格与开放时间等,帮助读者 好地实地前往一探究竟。
在本书中,知名摄影作家杰玛·帕德倾囊相授,对从社会、知名度、艺术等角度都较为成功的近100张照片进行的细致的分析。打破常规,反思真我,重新从十个视角进行归类,探索它们成功的秘密,带领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摄影带给我们的力量。
《孤山路31号》是浙江广电集团与杭州市委宣传部、西泠印社和浙江大学联合摄制的系列纪录片《西泠印社》的部,以影像精美、解读文本新颖独到赢得业界一致好评。 《孤山路31号》收录了纪录片《孤山路31号》摄录的几帧精美图片和通过高科技手段复原的孤山西泠印社建筑和湖山关系图,结合西泠印社珍藏的一些图片印谱,图文并茂,装帧精良,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和收藏阅读价值,是浙江文化的一张新名片,更是献给西泠印社创社115年的一件特殊礼物。
" 该书为“遗失”的民国摄影大家约翰·詹布鲁恩的民国北京摄影作品集,汇聚了约翰·詹布鲁恩在华期间(1910年-1929年)拍摄的壬子兵变、袁世凯祭天、内阁会议、袁世凯葬礼、孙中山移灵、庆祝一战胜利、五四运动、孙中山奉安仪式等发生在民国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多数为抢先发售发布),大量风景建筑和民俗影像,以及他租用热气球俯拍的北京城影像。 不仅如此,詹布鲁恩的影像,曾被制作成不同尺寸的照片、幻灯片和彩色明信片售卖,成为了民国照相馆生态、摄影技术技法和影像传播研究的靠前手珍贵史料。特别是他留下的保存不错的10英寸底片,不仅记录着大量珍贵的影像,还隐藏着一段段民国摄影史、民国摄影科学技术史,民国照相馆史,民国中西摄影文化交流史。"
" 该书为“遗失”的民国摄影大家约翰·詹布鲁恩的民国北京摄影作品集,汇聚了约翰·詹布鲁恩在华期间(1910年-1929年)拍摄的壬子兵变、袁世凯祭天、内阁会议、袁世凯葬礼、孙中山移灵、庆祝一战胜利、五四运动、孙中山奉安仪式等发生在民国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多数为抢先发售发布),大量风景建筑和民俗影像,以及他租用热气球俯拍的北京城影像。 不仅如此,詹布鲁恩的影像,曾被制作成不同尺寸的照片、幻灯片和彩色明信片售卖,成为了民国照相馆生态、摄影技术技法和影像传播研究的靠前手珍贵史料。特别是他留下的保存不错的10英寸底片,不仅记录着大量珍贵的影像,还隐藏着一段段民国摄影史、民国摄影科学技术史,民国照相馆史,民国中西摄影文化交流史。"
在过去的近四十年时间里,开放的中国造就了靠前的艺术发展环境。就摄影艺术而言,中国有众多优秀的创作者涌现,他们与全球各地的摄影艺术家一起努力地探索和实践,成为世界摄影艺术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摄影家的作品及其价值远远没能为全球所认识和关注。中国当代摄影的学术体系和发展脉络还未得到系统的梳理,摄影者的创作也经常被各类观点模糊的奖项所影响。《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意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这是一个必须去做的基础学术项目,也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艰辛尝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套图录的意义将逐步显现出来,而且必将对今后中国摄影的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本书为其中一册,收录于涛的摄影代表作品。
萌兰,谱系号954,2015年7月4日出生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2017年10月回到妈妈萌萌的户口所在地北京动物园。爸爸妈妈都是大明星的萌兰从小就备受瞩目,后因聪明、耐心、好奇、友好的品质收获了大批亲妈粉。2021年,凭借越狱登上各大主流媒体。 《萌兰》一书完整记录了萌兰在北京动物园度过的6年时光,萌兰是如何从小小的、甜甜的,成长为现在的阳光开朗大男孩的?你还可以在书中看到么么儿的日常生活和多面的它。 摄影师曾祥录(微博/小红书@巴顿洛洛)跟拍萌兰超过6年,从超过10万张照片中精选出了200余张超清大图,首次集结成书。
这是一部将诗歌、摄影两种艺术形式和审美趣味有机结合的作品集,融汇了百余首诗词和与之相得益彰的摄影作品。这本集子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万物和平凡生活的感悟思考,传达着作者提倡的现代人应充分走进自然、感悟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理念,享受平凡、感悟日常的生活观念。字里行间焕发着积极昂扬和净朴归真的正能量,给人以启迪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