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收录石守谦教授自1994至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画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纪。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关於中国绘画研究的方法与模式已有长足发展,其中以风格学的形式分析贡献最力,在时代风格的确立与特定风格系谱的建立方面,成果卓着,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局限。作者对此作了回顾与反思,质疑以西方狭义的「再现」(representation)标准来研究中国绘画的适当性,进而提出「画意」作为一种观看中国绘画的方式。「画意」一词原出自中国传统画史,但作者试图从艺术品与观者互动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将作品还原至创作初始的文化情境来理解其「画意」。全书以「画意」一旨贯串,於风格分析
《寒玉堂书画论》一书,共包括两部分:《寒玉堂画论》《寒玉堂论书画》。其中,《寒玉堂画论》乃以《寒玉堂画集》所附本予以点校整理。该书共分“论山”“论水”以至“论用笔”“论傅色”等二十二门,书中所论皆为溥氏多年从事书画创作的经验之谈,往往发前人所未发。其次,《寒玉堂论书画》则以世界书局影印本予以点校整理。该书包括《论书》《论画》两部分,溥氏以传统“书画同源”理论为根基,阐发书画创作用笔用墨之特征,如《论画》中即云“古画雄古浑厚,不在形色而在用笔,犹书法之不在结体而在点画”,诸如此类,颇具启发意义。
本文在理学对于山水画美学思想影响的一章中,由于论文格式所限,未能展开论述,只能从一个最直接的点上深入浅出的谈了个人的观点,着重于理学思想对山水画美学初期的潜在渗透进行了分析,从思想学及认识论上进行了比较和理解,使自己通过对理学的研读,消除了原来对理学的误解与偏见,在较为准确地了解两宋山水画何以会走向写真的成因之外,又能以理学思想的观点去观照其他各个不同时期山水画的发展、演化的成因。另外,本文在撰写当代部分的时候,引用了一些当代画家的作品进行分析,不当之外还望见凉,并在此表示感谢。
《犍陀罗美术寻踪》通过精炼的选材、缜密的阐述、科学的分析,从纷繁的印度、犍陀罗美术作品中理清出各自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阐明了佛教美术、佛像、大乘佛教美术起源和发展序列。同时,不单纯是作品的记述,而是试图从某个视角来考察;笔者所说的某个视角亦即“起源”“起始”,换言之,笔者试图从“起源”这一视解来进行研究。
选取了自文艺复兴开始到20世纪现代西方绘画艺术中颇具代表性的100幅作品进行解读,不仅详细介绍了西方不同时期各绘画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还对绘画大师的代表作进行详细的艺术分析,令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通过经典作品的展示,分析作品的绘画背景、构图、线条处理和色彩搭配等内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数百年来波澜起伏、灿烂辉煌的西方绘画艺术。
《中国现代绘画史》共三卷,《中国现代绘画史(第3卷1950至2000年)》是第三卷,介绍当代绘画。20世纪的后半期,中国经历了从封闭走向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经济主导,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改革。绘画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国情。本书介绍了这一时期中国绘画 从以服从官方艺术体制到逐渐走向市场化的特点,同时也介绍了受西方影响极大的台湾、香港以及海外华人作家绘画的发展。 《中国现代绘画史(第3卷1950至2000年)》作者李铸晋、万青力撰写风格精辟简短,对画家的生平有简要的介绍,并且挑选了精彩丰富的作品,再加上细致大方的编排,使该书呈现出媲美图录的水准,是一本值得典藏的美术书籍。
当今时代的基础美术教育,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使构成美术课程的元素不断更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研究角度趋向全面,思考水平愈加深入。本书基于特定的视角,观察不同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用新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多维度对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及其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书的撰写以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为基础素材,倡导对话反思式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学龄段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关联性思考。
文集的内容大至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画史中比较专门的课题,如钱选的“戾家画”说、“文人画”的历史界定,笔墨在明清绘画中的地位,中国商人中有影响的画家,十八、十九世纪广东外销画,香港近代美术教育等。二是一些画史中具体的个案研究,如刘彦冲、刘德齐、陈小蝶、蔡元培、滕白也、潘天寿、李可染,以及费尔南德?柯罗蒙、安椎?克罗多等。三是涉及较为宏观的课题,如美术展览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美术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以及美术史知识的普及等。 作者多年来对近百年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成果,表述为一个重要的结论;“并非衰落的百年”。也许他的思辨并无意于拨乱后正,却虽然具有廓清历史观的意义。它不仅给予近现代美术以一个新的认识和历史评仨,而且历史观上澄清了分歧所在,揭示了美术史研究的人文价值。
《如何读懂一幅画:七步图解国画》是一本培养艺术欣赏素养的入门级书籍,全书收录了从东晋到晚清具代表性的46幅名画,设置有“作者”“品赏”“图解国画”“细节赏析”“技法赏析”等栏目,从历史、艺术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中国画的精髓,让读者了解名画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国艺术的精妙。
当今时代的基础美术教育,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使构成美术课程的元素不断更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研究角度趋向全面,思考水平愈加深入。本书基于特定的视角,观察不同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用新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多维度对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及其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书的撰写以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为基础素材,倡导对话反思式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学龄段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关联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