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18幅宋人山水作品。 2.每一幅作品都附有老师的深度解析,包括画面解读、技法解析和临摹指导,可以更好的帮助读者欣赏、学习和临摹宋人山水小品。
本书涉及视觉研究和艺术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的议题,布列逊一方面立足于艺术史的传统问题,另一方面大量借用法国新理论对问题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反思,对被视为经典或者被认为自然而然的习见给予批判性的考察,对观者与绘画的关系做了重新审视。
本手册分为上、中、下三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展示了绘画心理学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应用。上篇分章节介绍了中学生的11种常见心理问题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并通过120个中学生绘画心理分析实例详细讲述了如何进行中学生绘画心理分析;中篇主要讲述绘画心理学在中学生心理建设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心理普查及心理课活动等,以便让读者们知晓如何将绘画心理学与自身的工作有机地结合;下篇首先介绍了绘画测试(包括普查和个体咨询)的测试过程,然后结合400余幅例图详细讲述了如何进行绘画心理分析。该手册为国内目前关于中学生绘画心理学的内容*为详实的一本书,我们希望通过本手册,读者们能够更好地通过绘画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实践广泛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历代名画记》是晚唐士人张彦远的代表作。作为画史之开端与绘画百科全书,它对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有莫大的影响。本书不仅向读者展示了《历代名画记》的成书过程,也图文并茂地介绍、解读了绘画作者的人物评价与作品评价之间的关系、儒家思想与老庄思想共通的 气 之思想与用笔理论等,以及这部名著的种种魅力。 余自弱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减粝食。妻子僮仆,切切嗤笑。或曰: 终日为无益之事,竟何补哉? 既而叹曰: 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 张彦远
《春节》是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春节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本书中,作者以一年的轮回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作为中国节俗中最重要节点的春节所蕴含的时间观念;讲述了春节在其三
《中国美术史(白金版)》是一套专为艺术考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课考试获取高分而编写的考试备考用书。在编写思路上,我们本着 一切为方便考生考取高分 的宗旨进行:梳理重点必考知识点:摒除一般艺术类基础史论参考书目或指定教材复杂冗长的叙述,综合汇编所有考试教材重点的、必考的知识点。
艺术家是如何获得灵感,又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或创作主题的呢?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通过与世界上伟大的创意思想家多年的亲密接触,BBC艺术频道主编威尔?贡培兹发现了这些大师共同的特点――他们是靠前好奇的、勇敢的、懂得思考的……贡培兹将从古至今的艺术大师分门别类,以轻松风趣的语言重点讲述了20余位艺术家背后的创意故事,更记录了他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著名艺术家的直接交流。我们每个人都能借鉴这些艺术家的经历,是时候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了!
郭尚先著的《芳坚馆题跋》系研究古代书法的经典著作,为“艺文丛刊”第四辑之一种。“艺文丛刊”是一套收罗历 各种好玩有趣、精巧别致“小书”“闲书”的系列丛书,内容涉及文学、书法、绘画、生活、园艺、美食、鉴赏、掌故等诸多题材,力图从各个视角、各个层次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细节,以及中国古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格调品味。
1.宋人花鸟小品形式多为方形、圆形或团扇形。 2.每幅画后附有名师的深度解析,包括对作品进行画面解读、技法解析和临摹指导,能够更好的帮助读者欣赏、学习和临摹宋画经典作品。
在近代历史上,黄宾虹不仅是坚守本土文化立场并从传统内部寻找**动力而借古开今的画坛巨匠,而且是毕生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沟通中西画学而*作等身的美术学者。他初版于1929年的《古画微》,是近代中国**部在叙述发展过程中不受外来影响而自行撰述的中国绘画通史,既不按 上古、中古、近世 的 日本模式 叙述,也不按西方人的 外来影响模式 阐述,而是按着历史进程自行发凡起例,被黄苗子评为 对我国美术史有独到的见解 。此次出版,列入上海书画出版社 朵云文库 学术经典 系列,由薛永年撰写学术导读,系统梳理黄宾虹于近代美术史学之特色、贡献,《古画微/朵云文库》并增附图版五十余幅,以飨广大读者。
20世纪初,有关“艺术作品是神圣的物品”这一观念遭到了强烈批评,随之而来的结果是艺术作品仅仅被当作“物品”来理解。这是对现实主义的攻击,也是对以博物馆长期以来的保藏任务的攻击。作者认为,这种情况导致了“直接现实主义”的发展:艺术不生产物品,它生产的是不会留存下来的实践(从表演艺术到关系美学)。在本书中,格罗伊斯探索了互联网时代的艺术。他关注的问题是,当艺术品的命运与其他寻常之物毫无区别的时候,我们如何谈论艺术。作者借用“流变学”的说法,在本书中试图讨论流动着的艺术,以及流动中的艺术产生出的它自己的传统。他认为,如果说机械复制技术给了我们没有“灵晕”的物品,那么数字化生产则给了我们没有物品的“灵晕”,它将所有的材料转化为了短暂存在之物消失的标记。
明中期的正德前后,艺术市场急需一种摒弃粗野而雅俗共赏的、文静细腻的画风。苏州一带出现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的画家群,共同致力于明代新画风的探寻。他们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中坚力量,带动了很多文人画家包括职业画家的创作,终形成一个新的画派,史称“吴门画派”。本书收录了多位吴门画派画家的近百幅精美画作。
如果去博物馆只能带一本书,那么就带这一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典雅易懂,极尽绚丽,用情感而非技术来解读世界名作,能深切感受到作品里细微的情绪色彩,是一本品鉴美术作品的入门之作。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艺术之美,有人通过这本书欣赏世界,有人通过这本书寻找本心。 傅雷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之间,以他极富个人情趣的艺术领悟,没有断裂和沟痕地一以贯之,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每一名作得以与哲学、文学、音乐、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融会贯通,以这个高度分析作品,讲得引人人胜。在图片完整的基础上,结合傅雷讲解顺序,并增添“附录-名画列表”,便于读者在阅读时进行画作信息的索引。并在本书最后做了一个图解拉页,内容全面且有趣。
由丹纳编著、傅雷精心翻译的艺术史通论——《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也是带领大家畅游艺术天地的一本导游书。丹纳通晓多国文字,是史学家、评论家,观点犀利独到,偏巧这本《艺术哲学》是丹纳所著的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内容来自于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授课时的讲稿,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丹纳在本书中不仅对美学提出科学见解,还将理论结合欧洲艺术史,讲解了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真所谓是鸿篇巨制。全书不但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艺术哲学》是帮助人们理解和领会艺术的经典书籍,不管是艺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线描画是儿童美术中常见的,但是让孩子用线描进行人物写生却是很不容易的,刘芯芯用她特有的教学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她的学生们画的人物形象超级生动传神,让人百看不厌,这个绘画过程就像用一根线去散步,轻松,自在,有趣,线条完全随着心走,看似大致一样的人物形象,却要反复寻找不同,直到读懂他(她)们的性格特点,才能在体貌特征上突显鲜活的生命趣味。看似简单的部分却能够深入细画,看似复杂的东西又可以大胆地概括提炼,只有让孩子释放心灵,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写生人物描摹得神采飞扬,才会有吸引观者眼球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的原作全都是超大尺寸,有些画比小作者的个子还要高,让孩子们感觉自己是一个大画家,不起稿,不修改,将错就错,一气呵成 书中一幅幅精彩纷呈的人物写生就是这样形成的。如今这些小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一书初版于1955年,由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研究传统中国画颜色的专著,分章阐述了中国画颜色的品种、性质和发展的情况,还介绍了中国墨的特色,以及民间画工、古代画家、现代国画家使用颜色的情况、方法等。 这次以上述初版本为底本,重新加以整理后出版。
《印象派》以短小篇幅、精彩案例详细介绍了印象派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艺术家及经典艺术作品。书中重点介绍了印象派的代表艺术家,如爱德华 马奈、克劳德 莫奈、皮埃尔 奥古斯特 雷诺阿、阿尔弗莱德 希斯莱、卡米耶 毕沙罗、埃德加 德加、贝尔特 莫里索,并对这些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进行剖析,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短小精悍的印象派艺术史,为读者展示了印象派艺术的精髓。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印象派艺术的精华,本书适用于想要了解印象派艺术风格的读者。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指具有“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得势”“得韵”“得性”。本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
书中的章节根据室内设计项目的基本进程而设计。通过系统性、规范性的呈现方式,设计师可以掌握运用简洁、优雅的笔触,将初始的、有时难以被外行所理解的灵感呈现于真实的图纸之上。而在为客户介绍项目时所使用的手绘技巧则采用一目了然的图形设计和沟通表达技巧,通过画面的体积、阴影、光线、质感、颜色和环境烘托来呈现设计方案。本书还涉及到不同行业所使用的相关的工作方式,助力工作顺利完成,确保设计项目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