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引进的《对话艺术家保罗 考克斯:创意源于限制》的同系列书籍。本书通过法国儿童文学家韦罗妮克 安托万 安德森的引导,带我们进入了作家兼插画家凯蒂 克劳泽的世界。书中讨论了凯蒂 克劳泽的童年、价值观、灵感来源和工作方法等话题,两位作家的交流使这些主题相互交织。 读者仿佛坐在沙发上,沉浸在这段难得的、充满思考的时光中,得以慢慢发现和理解写作与绘画间的关联、技法与想法间的联系 书中配有丰富的插图,包括艺术家的个人照片、工作室照片,以及她的创作作品。
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后一位大师。他画的 圣母子像 非常出名。受 尼德兰 肖像画的 影响 ,波提切利是 意大利 肖像画 的先驱者。 《波提切利》从全球近百家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整理了波提切利的几乎全部代表作,包括画作、草稿、设计草图以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搭配专业的作品赏析。《波提切利》用清晰的体例、通俗易懂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解读了达 芬奇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部分作品还配有局部解析,图文相得益彰,阅读方便。《波提切利》不仅是一部从艺术评论的角度来看具有专业性的书,更是一本对伟大艺术家的敬礼。翻开《波提切利》,你不仅将看到关于这位艺术巨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还将透过一系列深入而详尽的文字,走进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传奇的一生。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梵高悲伤、疯狂、忧郁,然而他在和弟弟提奥的通信里,却常常流露出温柔、阳光的一面,热爱生活,积极接纳身边的一切。 《梵高画传:为画画而活的人》从这些真实信件中汲取灵感,用图画生动有力地揭示了这位天才画家鲜为人知的一面:他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他的一生为何总在颠沛流离?他的感情世界究竟是什么样? 作者用线条与色彩徐徐涂抹出梵高 为画画而活 的一生,每一页都饱含对世间情感的真挚赞美,闪耀着令人动容的人性光辉,为每一个想走进梵高世界的人提供了通途。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 的起源地,持续于14世纪 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是欧洲近代史的序幕,开 启了一个理性与文明的新 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 术家与学者将中世纪看作 一个黑暗的时代,他们从 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寻找 灵感,使这个失去了的黄 金时代再现光辉。意大利 中部的佛罗伦萨是一座至 关重要的城市,它记录和 留存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多 数艺术家的活动足迹,比 如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 ,吉贝尔蒂的 天堂之门 ,以及无处不在的壁画和 雕塑等。实际上,讲述佛 罗伦萨的书籍已经很多, 这本书选取的角度是佛罗 伦萨画派。在佛罗伦萨画 派以前,中世纪的宗教绘 画大多数是刻板、浓重的 哥特风格和拜占庭风格, 这是一种平面化的装饰性 画风,强调神性,而缺乏 人的感情,佛罗伦萨的画 家致力于用人性的温情改 变这种僵化的风格,为中 世纪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修订本)延续原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改变:一是增设了“第五篇:美术核心素养新语”,分为“上篇:大家新谈”和“下篇:博士微谈”。增加了尹少淳、胡知凡、周凤甫、王大根、兰岗等美术课标组专家在重要学术研讨中的授课课件;二是对“核心素养”与“美术核心素养”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包括期刊文献、报刊文献和专著文献(含译著),有利于对美术核心素养有深入探究兴趣的硕士、博士等研究者和一线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写作需要,按图索骥,进行参阅。三是在形式上增加了书签,上有主编寄语“核心素养,大道行焉”。此外,加入融媒体技术,除了访谈录音外,还增加了视频资源:一线优秀教师如魏瑞江、徐军、唐笑等的精彩教学片段和尹少淳的精彩讲座视频片段。
本稿为《中国绘画名品》系列之《王冕墨梅图》。本稿选取他存世的两幅《墨梅图》代表作,王冕身处贫困境地多年,对异族压迫、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很深的体会,因此遍种梅花,吟诗言志,画梅抒怀。在他的笔下,梅花并非植物,而是一位逸世高人,被赋予高风亮节和坚贞不渝的人格内涵。
本书以写实的笔触介绍了中国现代七位美术名家的创作生平,以解析的方式展现了这些中国艺术巨匠的创作成就,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评述了名家名作的艺术特点、表现技法及对当代美术发展的影响。读者通读此书,不仅可以学到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中国艺术巨匠创作精神的认知和领悟,而且可以通过对美术名家代表作的赏析,特别是对其视觉形象和美学语言的研究,提升对艺术图像和符号的解读能力,升华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项圣谟花卉册(明)》是《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之一。项圣谟绘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山水画方面。受益于其祖父收藏之丰,使其能够纵览历代名家之作。他笔墨取法既有北宋的周密严谨、浑厚华滋、古朴苍拙,又兼取元人的气度韵致。同时不忘师法造化,使其画面布局大开大合,意境深远,结构严谨,笔法简洁隽逸,气韵高雅,极富文人气。
第五人格艺术设定集以《第五人格》游戏美术原稿、游戏剧情及世界观为设计基础,主旨为展现第五人格游戏美术风格。本书以一本角色设定集为主,赠送一本场景设定集、一本海报合集、一张邀请函和游戏内置道具兑换卡。
《历代名家册页:沈周》是“历代名家册页”之一,精选了明代画家沈周的经典佳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荣宝斋画谱”以中国古代绘画史为基本线索,围绕传统绘画的内容题材和形式体裁两方面的分别立册;以编辑典型画家风格化的作品和名作为主,注重技法特征,艺术格调和范本效果。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采用以一图一文为主,附以两图一文,甚至三图一文的形式,为读者逼真细致,全面立体地还原吴先生创作时的情境。从吴先生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具体的创作方法,感受到了细腻丰富的情绪宣泄。用吴先生的话说,中国传统谈经营位置,西方重视构成,其实都是推敲平面的分割问题。欲控制画面上下左右的所有领域,其间必然要运用纵横之术,无论以何种形象状貌出现,都不能疏忽纵横的构成,其间的相辅相成。这种纵横手法用多了,就逐步想扬弃物象,抽出纵横的魅力,这抽象画面的启示者正是我所拥抱过的大量现实。《吴冠中画作诞生记》的出版,展现吴冠中先生的整个创作历程和对艺术、人生的感悟,希望这《吴冠中画作诞生记》能够成为热爱艺术,且决心从艺的读者朋友的一盏指路明灯。吴冠中先生将其多年写生创作过程的得与失
纵观齐白石的绘画,无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草虫,画家总是将脉脉的人情味和通透豁达的人生观蕴含于画中,有文人画的雅致但并不清高;有市井画的亲切但并不浅俗。他总是能将深沉凝重的情感通过朴实无华的画面加以表露,而这一切画家做得怡然、自然、淡然。看他的画,其真挚强烈的人生感悟与人文关怀总是能以一种“春风拂面,沁人心脾”的方式让你感知。对于齐白石的绘画,任何分门别类的传统界定都是肤浅而狭隘的,它不是院体画、文人画,也不是职业画、民间画,但任何群体都喜欢它,正所谓“雅俗共赏”。也正因此,齐白石将中国画由传统带入了现代的大门。
《余光中讲梵高:追寻生命》是集我国著名文学家余光中的文学经典与世界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传世画作于一体的一部杰作。 1990年,余光中远赴荷兰,只为了赴梵高的百年大展之约。在那次大展中,余光中先生用他的文字向世人诠释了梵高画作中所蕴含的美学奥秘,同时也让国人真正全面地认识了这位举世闻名的天才加疯子。 从《博里纳日矿区》到《吉诺夫人》,再到《向日葵》《星光夜》《麦田群鸦》,本书共收录了两百余幅梵高的原创高清画作。而作为中国首位翻译《梵高传》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更是凭着他对梵高全面而独特的理解,将梵高画作进行了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的解读。 余光中与梵高虽各处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但却有着相同的艺术感知。余光中先生绚烂多姿的文字与梵高奇幻瑰丽的画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他的笔下,梵高
全书从时代、山水、人物三方面探研了张大千“借古开今” “复古为创新”的艺术创作之旅。“时代”部分,由张大千与汪亚尘、溥心畬的艺术道路的对比,结合时代的变迁探讨张大千创作从传统走向革新的历程;“山水”部分由张大千青绿山水创作早中晚期的不同特点,探究了他的复古与创新、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人物”部分对张大千自画像反映的心理状态及时代意义,做了不同角度的探索,对其笔下仕女画的感情投射对象及加入的现代新元素进行了解析。通过对张大千不同时期作品的研究,及张大千与同时期画家的对比,多维度论析了张大千从集传统于大成到晚年泼彩画法的创新历程及内在理路,并认为张大千用色大胆敏锐,是20世纪中国画家中使用色彩最为成功者之一。作者曾任张大千的私人秘书多年,艺术考古系博士毕业,长期在艺术系、书画系执教
达·芬奇一生勤于记录,写下了数以万计页的手稿,而现存的手稿则有5000 多页。 在他那卷帙浩繁但疏于整理的手稿里,达·芬奇就像一个被神秘的欲望激动得左冲右突而最终无所斩获的孩子。这些经过诸多波折分散于世界各地的草稿很少注明日期,事实上人们已经习惯于将达·芬奇手稿称作“含义模糊的纸片”。它不仅包括未寄出的信件、各式表格、不同语言的读书笔记、机械和工程草图等,而且即使同一张纸上也往往会有其不同研究领域的痕迹,一篇关于光学的文章旁边可能是一幅人脸素描、一种关于特别颜料的配制方法或者是关于某篇医药配方的论文。 鉴于此,他的米兰时书写的连续72页的《哈默手稿》则更见得弥足珍贵。手稿当中包含大量对水力学、天文学、建筑学、岩石和化石的阐述文字和手稿草图。当1994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以3080万美元
《吴道子研究(修订版)》是作者花费了十五年时间的心血和精力写成的。作者不仅做了大量严谨的考证,而且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与考辨,正如汁澄清先生为其作序所说:“有根先生于堪校旧籍外,凡道子所游处,皆远道往察。”为了搞清吴道子有关问题,多次赴四川资阳、嘉陵江,从广元到南部沿途各县市,贵州都匀,河北曲阳、赵州、保定,山东兖州,陕西西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吴道子青年时期是否入蜀,赵州柏林寺画水壁画是否吴道子所作,现存曲阳北岳庙壁画、现存卷轴画《送子天王图画卷》是否吴道子真迹,以及山水画皴法的与运用,嘉陵江写貌,暮年入蜀客死资阳等问题的研究探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独到的学识见解。本著作从吴道子生平履历、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社会功能、成功之路、缺憾与不足,以及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绘画
《穆夏画集:少女的诗篇》收录了新艺术运动先锋穆夏ZUI JU代表性的百幅画作。 穆夏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对外形和轮廓线优雅的刻画,用轻柔梦幻的笔触和华丽张扬的色彩,勾勒出鲜花间绽放的少女情态。他笔下那些古典而唯美的少女,或是明艳高贵,或是天然纯真,流露出女性的独立之美。 本书分为四个章节:“如歌的行板”“织梦者”“漫游诗篇”“咏叹调”,用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艺术大师一生的起伏,专业色彩还原穆夏的百幅经典之作,并对创作背后的故事进行解说。书中还附有索引,每幅作品都用以清晰简洁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翻阅。 本书由知名设计师操刀,硬壳精装甄选品质,烫金、镂空工艺尽显奢华,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的经典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