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是“读懂中国画”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聚焦对中国绘画、美术、传统文化感兴趣,有需求的全年龄段普通读者,从认知度高的名画入手,引导读者了解画作本身、背后的故事,如何欣赏名画,画家的趣事以及相关传统文化与美学特征,从而达到普及美学知识,提高审美修养的出版目的。
《虢(guō)国夫人游春图:大唐丽人的生命瞬间》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传世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品读。本书分为十个章节,层层递进,从虢国夫人的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入手,借助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题的形成与画作递藏的梳理,带领读者逐一解读这件作品的视觉图像中所蕴含的历史细节。作者着重从艺术和历史两个方面解读笼罩在这件作品之上的诸多谜团:“虢国夫人”是谁?她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有怎样的关系?《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历史性的如实记录还是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这幅国宝名画有怎样的坎坷经历?它对于我们认识唐代的历史有没有帮助?它对于我们理解唐宋时代的艺术有怎样的意义?本书围绕着这一系列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给出了新的解答。黄小峰教授通过对作品图像超乎以往的细致阅读,带领大家“重回艺术现场”,感受古代画
本书系上海书画出版社 插画大师 中国古典名著插画新镌 系列之一。《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描绘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传奇。本书由画家丁小方根据《水浒传》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创作出英雄形象,每位好汉配有生平简述及对其评价。该书试图以现代人的观感再现这一经典小说的精神内核,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现代艺术的创新。
本书是新海诚导演作品《言叶之庭》的分镜画集,收录了故事导览、导演访谈、分镜名词解释、分镜设定等丰富的内容,回顾了电影的名场景和唯美画面,完整收录了整部影片的分镜脚本。似曾相识的二人,仿佛约定好了一般,每到落雨之日便从世俗的烦恼中逃脱出来,相会于这座钢筋铁骨都市丛林中宛若世外桃源的幽静角落。在梅雨季节的日子里,他们的心渐渐向彼此靠拢。志愿成为手工鞋匠的秋月,决心以雪野为模特做一双鞋。雨过天晴,艳阳高照,庭园中久久不见秋月和雪野的身影,相会无期亦有期……
《春节》是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春节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本书中,作者以一年的轮回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作为中国节俗中最重要节点的春节所蕴含的时间观念;讲述了春节在其三千多年历史中的演变历程;进而以微观的视角,完整再现了一个传统国人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完整的过年历程;并在最后综合展示了春节在海外的节日现状。全书精选50幅高清古画,在时间的终极仪式中体会春节蕴含的感情与愿望、伦理和信仰,带你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吉卜力的天才们》是日本动画制作人、吉卜力“掌舵人”铃木敏夫的代表作。 日本有个工作室叫吉卜力,诞生了两位天才大师——宫崎骏和高畑勋。但不为人所知的是,这两位天才的背后有一位策划师——铃木敏夫,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吉卜力。 从《风之谷》《龙猫》《千与千寻》等经典,到《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等备受瞩目的新作,《吉卜力的天才们》讲述了吉卜力每部作品背后的故事。从创意的萌发,到创意实现途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到吉卜力作为一家公司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再到宫崎骏与高畑勋的友谊,铃木敏夫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吉卜力一路走来的历程,分享天才们之所以为天才的秘密。
《中国绘画的深意》是日本汉学家宫崎法子解读中国绘画的经典之作。 作者选取了中国绘画中 重要的两个类别——山水画、花鸟画,作为其研究对象,以这两类画的兴衰史为切入点,一一剖析画中的表现的主题与其背后蕴含的意义,结合艺术和社会史,解读一代代中国古人在绘画中编织的思想与梦想。既是艺术作品的赏析品味, 是社会学及人文精神的阐述。 全书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两卷。卷一山水画梳理了对山水画的确立、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背景,比如科举制度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出现、文人文化的普及;例举自五代以来到宋、元、明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绘画作品,详述了山水画中的旅人、渔夫、奇石与庭院等意象背后蕴含的文人阶层的隐逸理想;重点解读文人山水画这一派系,论述其创作背景、传播与发展以及中心主题的变迁,从北宋的实景
本册所选壁画位于山西运城永乐宫三清殿,名《朝元图》,面积403.34平方米,乃闻名海内外的作品,元代道教艺术的鸿篇巨制、精华之作,在中国壁画发展目前也占有重要地位。壁画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数百个人物,从神态、动作到冠戴服饰,细节精细繁复,各具特色;画法上,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用笔劲健而流畅;用色重彩勾填,以绯红、青绿色为主,色调厚重而丰富;整体规模宏伟,画面壮丽,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现壁画保存情况较好,整体维护得当。
本书以手帐札记的呈现方式,记录了湖北美术学院水彩专业许海刚教授两次赴意大利艺术调研与创作的情况。作者对调研场景进行了细致分析,介绍了所考察城市中 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和艺术作品;用速写草图与作品完成图互相对照的方式进行案例讲解。 对于艺术创作者和美术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艺术调研与创作的案例指导手册;对于人文旅游和文艺爱好者而言,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意大利文化艺术轻阅读佳作。
川濑巴水本名川濑文治郎,川濑庄兵卫长子。幼年就喜欢绘画,27岁时跟随镝木清方学画,1918年,受同门同学伊东深水影响而转向版画制作。当时正处于日本“浮世绘”版画衰败时期,川濑巴水立志像偶像歌川广重一样复兴日本版画。川濑巴水作为日本“新版画运动”复兴的领军人物,为创作版画而到处写生,足迹踏遍了日本、美国、朝鲜等 。在一生中共创作了600余枚版画,被誉为近代风景版画 人。 本书精选了川濑巴水200余幅版画作品,以其旅途系列为主,作品涉及东京、盐原、富士山等日本风景,以及部分他国风景,以期与读者共享。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大师。他几乎在代尔夫特度过了一生,在画布上精心描绘了比他的日常 有诗意的世界。他留存至今的作品不到40幅,但蕴含着永恒的气质,混合着宁静与张力,三百年后仍鲜活如初。他笔下宁静而精致的室内场景为我们展现了17世纪的荷兰日常生活,画中角色全神贯注,宛如静止在时间中,带着一种神秘的静谧感。 本书配有48幅精美的大幅彩色图版、详细的评注以及对比插图,为读者了解维米尔的绘画艺术提供了 指引。
在廉价的账簿本中,爱德华·霍珀对自己的所有油画作品进行了复制和记录。谁与他一起进行这项工作?他记录的目的是?他为何用钢笔素描的形式重绘自己的作品?对霍珀而言,复制作品不仅为了记录,更是与过去、未来的自己进行对话……在爱德华·霍珀绘画时,他自始至终都只是在通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周围世界进行再创作。他不知道也不在乎自己的画是否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满溢着寂寞、孤独、忧郁,他只想挥舞画笔,在画布上画下空旷的世界和无助的人物,通过绘画与自己的灵魂进行交流。在他眼中,情绪不需被解释,也无需被言说,只需被感受。
本书以轻松对话的方式,较全面深入地讨论了北宋王希孟及其《千里江山图》卷的数百疑问。运用证据学、逻辑学、地质学和野外考查等研究方法,以及寻找、使用物证的手段,解开层层谜底。作者首先通过内容分析、笔迹鉴定和材料检测,确信蔡京题文为真迹,证实了王希孟曾经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其姓氏和早卒的信息极可能来自卷外包首上的旧签(已佚)。根据北宋的神童制度,发现宋徽宗、蔡京与王希孟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据图中以庐山、鄱阳湖为主的景观并佐以闽东南、苏州利往桥等地的景物,推定王希孟早年的游历路线。全卷的核心内容是表现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的诗意。该图和当时一批重彩绘画的出现,意味着徽宗在世俗画家和文人画家的审美观念之外,建立了皇家雍容华贵的绘画审美观。随着该图在宋金元明清的辗转流传,其超长的构图形
吴冠中在上世纪50~9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本书收录吴冠中油画精品约200幅,艺术评论1篇,按年代顺序排列,所有入集绘画作品均曾由吴冠中亲自审定,保证了入集作品的真实性。吴冠中的所有代表性油画作品,在本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提供给学习者及鉴赏收藏者一种近距离欣赏研究吴冠中油画作品细节并可钻研学习吴冠中油画风景技法及精神的机会。本范本有吴冠中本人的创作感想和随笔,也有严谨详实的学术研究、精彩生动的分析鉴赏和技法讲解,本书的出版健全完善了市场上吴冠中出版物的产品类型,拓展了吴冠中油画类出版物的创新性出版
《虢(guō)国夫人游春图:大唐丽人的生命瞬间》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传世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品读。本书分为十个章节,层层递进,从虢国夫人的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入手,借助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题的形成与画作递藏的梳理,带领读者逐一解读这件作品的视觉图像中所蕴含的历史细节。作者着重从艺术和历史两个方面解读笼罩在这件作品之上的诸多谜团:“虢国夫人”是谁?她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有怎样的关系?《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历史性的如实记录还是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这幅国宝名画有怎样的坎坷经历?它对于我们认识唐代的历史有没有帮助?它对于我们理解唐宋时代的艺术有怎样的意义?本书围绕着这一系列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给出了新的解答。黄小峰教授通过对作品图像超乎以往的细致阅读,带领大家“重回艺术现场”,感受古代画
《虫子书》是著名设计师朱赢椿继《虫子旁》之后,“虫子系列”的又一心血之作,经作者数年酝酿,其间几度推翻既有方案从头开始,可谓他数年来与工作室的各色昆虫、小动物朝夕相处的结晶。崇尚慢生活的朱赢椿,在小动物身上得到无数灵感,创作出《蚁呓》《蜗牛慢吞吞》等广受欢迎的作品。这部新作,主角依然是虫子,但全书无一汉字,不是一部“有关”虫子的作品,而是虫子们自己创作的神奇作品,朱赢椿只是一个发现者、整理者。蜗牛、蚯蚓、椿象等小动物行走过的痕迹,旁人视若无睹,朱赢椿日久凝视,越看越觉得讶异、神奇,仿若一幅幅书法或是山水画,颇费琢磨:潜蝇的行书、蚯蚓的大篆、蜡蝉的工笔、天牛的点皴、瓢虫的焦墨、蜗牛的写意、椿象的飞白、马蜂的狂草……这是造物的神奇,仿佛也是生命的偈语,等待有心者的发现。 特别
本书是一本讲解动漫人物服饰绘画技法的图书,书中以甜美可爱风格的少女服装为主题,从服装到配饰,向读者展示绘制甜美、可爱的二次元少女形象的设计思路与步骤、绘制技巧与要点。首先,书中讲解了少女服饰的基本构思方法;其次,为读者提供了多种可爱风格服饰的参考实例;再次,罗列了从服装到发饰再到配饰等可爱风格的服装设计配件,以供读者创作时自由搭配,作为服装设计的参考。本书内容丰富,图例绘制精美,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本丛书以山西境内10座古寺的壁画遗存为主题,年代跨度从北宋至明朝,完美展现了山西地区民间古代绘画艺术的风貌,其内容主题多样,各处遗存均具有独特的美术风格。由于这些壁画绘制年代较早,部分出现残损,其图像质量日益下降,故此次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均优选限度地保留原画的样貌,可作为珍贵的美术史料供读者鉴赏。本册所选壁画位于山西晋城开化寺大雄宝殿,绘于北宋元祐七年至绍圣三年。这是全国现存专享的北宋佛寺壁画,也是面积优选、公认艺术水准极高的宋代壁画珍品。开化寺壁画铺满大殿东西北三壁,以充满世俗生活气息的经变画著称,规模宏大,情节丰富,加之画工笔力遒劲细密,楼台界面与人物并重,用色华丽。壁画配以沥粉贴金,不仅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而且在建筑、社会文化、风俗各方面,极为写实地呈现了宋代的社
本书介绍19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国金石学的发展与西方绘画传统的交互影响下,对中国绘画的启发与变革。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精英纷纷涌入大都会上海,海派职业画家发展出迎合文人复古情趣的金石碑版篆隶书风。1912年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努力引进西方的科技与知识,并在艺术上尝试借取西方的写实再现风格。1949年后,中国画家对苏联社会现实主义风格的吸纳正是与儒家的艺术教化观相呼应的。有关现代中国画的研究为理解现代世界中跨文化影响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画与西方画根植于再现性绘画两种对立的传统。本书希望通过关注艺术作品中的视觉证据,并且将它们置入中国艺术史和比较文化价值的背景中, 好地理解处于中国历 动荡时期的重要现代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生涯。
《古色之美》选取中国传统五正色和三间色:青红黄白黑紫绿褐,详析八大色系七十一种传统颜色(胭脂、藤黄、月白、藕荷……)的源流与现状。 每个色系分三篇论述:言色、物色、行色,从字源、国宝器物,和作者旅行途中捕捉的景色三个角度,分享古色之美。分析色彩的文化隐喻,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一本读懂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七十一种经典古色、两百张绝美摄影,精选纸张、四色印刷,完美呈现中国传统色彩与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