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影响着绘画、雕塑和其它绘画形式的发展。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产生以黑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绘画,白描和水墨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素描的基本手段。由于西方解剖学和透视学在美术领域被揭示,十五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孕育了一批大师,把素描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严格与严谨在学生学习素描时,特别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必须提倡的。没有长期的,严格的训练,没有严谨的写实功夫,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学习是得不到成功的。 由于学生对素描学业习中的规律性认识不足,产生许多盲区和盲目性,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由于对素描这门学问的深奥性认识不足,缺乏艰苦的思想准备,易产生急躁情绪和厌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 根据以上种种问题,作者把三十多年素描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根据作者的教学笔记整理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天主堂周围的洋楼、天主堂塔顶、鹿礁天主堂、鹿礁海滩的渔船、博爱医院、八角楼、原日本领事馆等。
《图说中国连环画》不是史书,但连环画的演变脉络清晰;不是评论,但有见地;不是资料,却记载着人、事、物的生动存在;不是图画书,穿插于文字间的图例也有几千帧。不是而是,是而不是,我们所说的“说话体”,大概便是这样,而且是以图说话的,又可称之“图说体”。不管这体那体,我的理解是深入浅出、百姓乐于接受的“雅事俗讲”。 连环画的过往辉煌,已湮没在历史中,就像经年的书,昏黄了。我们无法从头再来,但还好,我们拥有记忆。不是有个说法,“给记忆一个流淌的出口”吗? 追忆那段历史不但合情又是合理的。有人说,“纵观中国百年,连环画是历史忠实的记录者”,这话有点拔高但不算太离谱;“谈上世纪80年代上半叶的中国美术,看连环画行了”,这有点作大但也凑合。时下不是有个说法叫“文化脑震荡”吗?其实我们早
这是一条通往艺术家脑海,探索最原始创意思路 的捷径。《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 簿(珍藏版)》(作者:丹尼·格雷戈里)中收录了许多 画作、涂鸦,还有那些实验性的或是经由细心观察绘 制成的作品。书页中层层叠 叠铺满了色彩,空白处记录着许多购物清单和;封面上则是饱经旅行风霜的印迹,它们曾被装入 背囊、口袋,也曾飘落在雨里、遗失在草丛中。 《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珍藏版)》中向你展示了一种在美术馆、博物馆、金 色画框中无法见到的艺术形式。这是一种只要它存在 ,便需要被欣赏的艺术形式。每个人,当他们翻卉 这些速写簿时,都会将头深埋于其中,被那些作品和 点滴记录所吸引,然后翻至下一页。每一次翻阅都会 带来无穷的惊喜。这些打开的画纸就像一则 故事、一篇日记、一段生活。每一本速写簿
对于画家来说,素描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但有技术方面的、艺术思维方面的、还有精神素质方面的、人文素质方面的能力综合。因此,素描训练是对画家全面素质的训练,或者说是在国家的全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的训练。非此不能达到真正提高艺术造型能力,造就一代艺术新人。素描教学实际上塑造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正是从这里出发去完成它的艺术创造。素描教学承担着对学生的创造意识、表达技能的全面培养的功能,是其艺术成长的奠基石。素描教学既要有单独课程安排,同时也要把素描教学放在整体艺术教学中去进行,如在色彩和创作课中同样重视造型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