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研修班-山水画教程.王中年 第四册》 ???本书与传统的老版书《芥子园画传》有所不同。《芥子园画传》其教授法只讲摹仿,不涉及其他艺术形式易忽视写生和创作,因为临摹和写生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二是版图印制较粗糙既无色彩,墨色又无浓淡干湿变化,难以展现山水画技法;其三是陈旧的造型方法与时代不相呼应,使得笔墨已不具对生活及大自然的表现力,不易融汇、吞纳吸取外来艺术理念和营养。《山水画教程》基础课内容一至八册中的范画基本上是作者到生活中去以自然为师,通过写生对所描绘的景物已做了取舍、提炼和概括,是接近大自然的画稿,在表现方法和手段上既不是概念的套路,也不是固定的程式,而是最接近生活的范画和图例,使临摹者熟练掌握技法后,到现实生活中写生创作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法和手
中国绘画讲究师承和传统的延续,千余年来一直是这样。与传统的对话、与先师的学习往往成了中国画家的必修课。跳跃式的师承和传统延续也叠加了中国绘画的精度和厚度。这里谈到的丁世弼,是一位借古开今的传统型画家。在丁世弼的水墨仕女人物画中,较多的表现江南小景,以历史人物作为主体,配有小船、杨柳、桃花、修竹、芭蕉、溪流、篱笆、庭院等。墨彩酣畅淋漓,用色大胆,随意点染;画风质朴醇厚,构图严谨饱满,有浓厚的江南婉约情韵。他将深厚的传统笔墨与时代气息紧密结合,使画面既有生活的气息,亦有时代的声音,更有远古的回响。诚然,丁世弼的中国人物画还处在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并非件件作品都值得称道,然而,这位年近古稀、饱经风霜的老者,对艺术极其执著,为免去俗事的干扰和赢得更多的时间从事中国画创作,而独居一室,生
李津的画充满了对俗世的热爱,也充满了无法扼止其必死的悲伤。他揭示了通过对俗世飨宴最深刻的快感能触及到不朽的神光。他的画张开感官的毛孔,并通过毛孔敞开通向宗教的大门。他的画让我们明白,肉身的欢乐会使我们以人所能达到的程度接近神性,同时也朝把我们分开的死亡步步逼近。《活泼泼地》收录了其创作的绘画作品。
本书介绍了写意荷花的画法,针对荷花的画法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关于荷花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详细介绍。本书作者画风洒脱、流畅,与众不同,写意方法独到,适合初学者学习。
王翚(一六三二——一七一七)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江苏常熟人。清初画界[四天王]之一。王翚在“四王”中虽属小辈,但其天资功力俱登峰造极,被誉为“五百年来从未之见”的大画家。五翚精研画理,熟谙历代名家技法,却不为流派所惑,能“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他的山水画注重画面构成的创造性,注重山川气象及纵横、俯仰、远近的章法。设色崇尚淡雅,一色中有变化,无色处见虚灵,于意中求变。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皇帝命他主持绘制《南巡图》长卷,他与弟子杨晋北上京师,用三年多时间绘成,康熙赐书“山水清晖”加以褒奖,声誉鹊起。后拒官南归,家居卖画三十载,成就了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同样的主流地位。
《墨缘诗情:翟泰丰中国画集》中的一百五十余幅作辑录的是翟泰丰先生近年的新作品,这些成就全面反映了一位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澄怀味象(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论文集)》此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第三届院展论文集,收入院内画家34位画家的研究论文,配以画作,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的综合创作实力,彰显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厚的学术积淀,体现当代中国画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学术思考,反映新时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变迁。
《赵卫画集》内容主要包括亏生散记三则、安日记二则、赵卫说石豁、记念张仃老师1984年北京地铁西直门站壁画创作回忆小记、赵卫其人其画、白话赵卫、读赵卫的山水画、得之冷峻赵卫画作读感、从传统里觅现代在生活中找感觉、走过燕山赵卫的人生机遇与艺术视野、3图版和51艺术年表。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父母早亡,被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收养,故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净竖,晚号井西道人,晚岁常署大痴学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烦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口天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此图是画家晚年居住在浙西富春江时,为友人谢无用道士(画上题字称“无用禅师”)而作的。此画大约在元至正七年(1347),黄公望
《当代中国画名家画龙(顾青蛟)》精心选取江苏国画家顾青蛟先生历年来的画兔作品50余幅集结成册,所选作品皆具有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造型严谨、生动、多变,构图以及用色也都很有功力和特色,作品的选择上尽量兼顾了不同风格和表现手法以及画幅形式等,使人能全面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感受到画家的艺术追求。
《承传与演进渐江与倪瓒山水画风比较研究》以渐江和倪瓒的山水画风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研究和平行比较等方法,就渐江与倪瓒山水画风格特征、画风成因、绘画美学思想、画风的影响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在比较过程中,对于一些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等的细致考证,因其对画家思想心态和画风的形成与成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显得必不可少,由此,《承传与演进渐江与倪瓒山水画风比较研究》提出并论证了一些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