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为工:王裕国工笔山水作品集》收录了工笔山水画家王裕国先生的工笔山水作品共一百五十余幅。王裕国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锦州市工笔画学会会长。王裕国先生的基本功扎实,艺术语言独特,他画的工笔山水是主要借机理效果的想象空间而成,画面清新宁静,具有深层的生活感受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书收录有关严州历代书画约200幅,大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为严州域外历代书画名家作品精选,即徐浩、陆游、黄公望、沈周、唐寅、吴伟、董其昌、蓝瑛、项圣谟、傅抱石等以严州风景为题材的作品,以及与严州有关的历代史料作品,如《唐故银青光禄大夫睦州刺史上柱国张府君碑》《睦州录事参军朱巨川告身》等。二是严州籍书画家的作品精选。三是有关严州的历代版画作品精选。这些作品分别被列为上、中、下三编。
《中国山水画研修班-山水画教程.王中年 第四册》 ???本书与传统的老版书《芥子园画传》有所不同。《芥子园画传》其教授法只讲摹仿,不涉及其他艺术形式易忽视写生和创作,因为临摹和写生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二是版图印制较粗糙既无色彩,墨色又无浓淡干湿变化,难以展现山水画技法;其三是陈旧的造型方法与时代不相呼应,使得笔墨已不具对生活及大自然的表现力,不易融汇、吞纳吸取外来艺术理念和营养。《山水画教程》基础课内容一至八册中的范画基本上是作者到生活中去以自然为师,通过写生对所描绘的景物已做了取舍、提炼和概括,是接近大自然的画稿,在表现方法和手段上既不是概念的套路,也不是固定的程式,而是最接近生活的范画和图例,使临摹者熟练掌握技法后,到现实生活中写生创作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法和手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随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的部分继随下来{古为今
《王时敏仿古山水册》共计十二开,纸本,其中墨笔七开,设色五开。每开纵44.5厘米,横29.7厘米。近人庞无济《虛斋名画录》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仿古山水册》系清顺治九年(1652年)春,六十一岁的王时敏隐居乡里时为其女婿吴世睿所作。此册笔墨技法多样,有仿黄公望松秀清润的,有取王蒙缜密灵秀的,有学倪瓒疏简峭劲的,亦有学吴镇淋漓浑厚的。从全册的笔墨风格等方面看,这些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已显露出王时敏的艺术特色,可以说是反映了画家中晚期山水画的特色,表现了画家追求古意和笔墨情趣的审美观。清末吴大溦评曰:“余所藏,所见真迹,是册为神品。”
王翚(一六三二——一七一七)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江苏常熟人。清初画界[四天王]之一。王翚在“四王”中虽属小辈,但其天资功力俱登峰造极,被誉为“五百年来从未之见”的大画家。五翚精研画理,熟谙历代名家技法,却不为流派所惑,能“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他的山水画注重画面构成的创造性,注重山川气象及纵横、俯仰、远近的章法。设色崇尚淡雅,一色中有变化,无色处见虚灵,于意中求变。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皇帝命他主持绘制《南巡图》长卷,他与弟子杨晋北上京师,用三年多时间绘成,康熙赐书“山水清晖”加以褒奖,声誉鹊起。后拒官南归,家居卖画三十载,成就了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同样的主流地位。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父母早亡,被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收养,故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净竖,晚号井西道人,晚岁常署大痴学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烦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口天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此图是画家晚年居住在浙西富春江时,为友人谢无用道士(画上题字称“无用禅师”)而作的。此画大约在元至正七年(1347),黄公望
张明的中国画作品极其注重形式之美,他在形式美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从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张明以抒情的工笔与彩墨的交合立足于当代画坛。他作品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品形式具有审美视觉效果,并通过视觉审美的语言进行表述。 《记住乡愁/张明田园山水中国画作品集》集收录了张明所创作的田园山水中国画的代表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写生作品集》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近年来的写生作品,作品包含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种类,作品题材丰富,贴紧自然,贴近生活,格调清新、形式新颖,书中有教师们写生创作的感想,中国画系教师多为中国画坛画家,其写生作品对学习和研究中国画创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书通过“笔墨元气”、“水墨新境”、“抽象视界”三个部分八十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对水墨艺术的基本生态进行了理论梳理和文化透析。其中,“笔墨元气”展示了老一辈艺术家在写意和造型领域的成就;“水墨新境”介绍了年轻一代在图像视觉结构和文化观念上的突破与创新;“抽象视界”,则是艺术家在纸本层面对于形式美学和过程体验的探索。全书介绍、解析了21世纪水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活动,从艺术风格和形态学层面向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景式的水墨生态。
为了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彰显草书艺术的专业性、独特性、抒情性和高难度,增强大众对草书艺术的认识度和审美兴趣,提高草书艺术的创作与研究水平,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与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墨舞神飞: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