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发展了墨竹画鼻祖文同的画法,主张以书入画、书画结合,自称 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柯九思画竹一般竹节不作勾勒,而是先用淡墨晕染,再复以重墨晕染竹节的两端,然后以草法写成竹叶,善用浓淡墨色分竹叶的阴阳向背, 以浓墨为面, 淡墨为背, 层次分明。这种以书入画的画法,融入各种书法用笔,笔力浑厚、劲健,使得整体画面明净,布局清朗,形神兼备,在中国画竹史上独具一格,影响颇为深远。此书搜集整理柯九思的墨竹画谱和历代墨竹画的精品力作,并配上一些相关画论,使读者能完整欣赏到柯九思的墨竹绘画艺术,并可做学习临摹之用。
本书是画家黄月对自己艺术生涯的反思,也是对国画发展演变的思考。黄月的花鸟彩墨画源于中国的绘画传统,在风格样式上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样式(诗、书法、印章、留白等艺术特征),以他独特的绘画语言,注重色彩在宣纸上的情绪表现力,创造出了一种色彩层次丰富,独具视感魅力和个人风格鲜明的彩墨绘画,获得国际国内众多艺术机构的关注。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将传统绘画的创新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探讨了色彩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关系、色彩在宣纸上的艺术表现、色彩的时代精神、色彩在当代绘画上的重要性,以及绘画与人的精神关系等,探索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传统与当代绘画的继承与创新。
本书从古代山水画入手,将历代画论内容重新归类,再按照历史的演进予以纵向排列,全书系统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研究,并且予以简明的注释,这对于学习中国画论者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本书选帖为明天书法家祝允明《草书诗》,唐伯虎《行书自书诗》,文徵明《行草书咏杂花诗》《行书诗翰十札》(选一),董其昌《行书杜甫诗》《行书方圆魔记》等行、草书墨迹,其中部分作品珍稀罕见。 每件墨迹的出版体例安排包括两项内容: (1)彩色图版(墨迹正文、后人的题跋墨迹及收藏印鉴); (2)释评文字(作者书艺的历史评价诗文与墨迹正文的楷书释文)。 阅读本书,不仅有益于提高书艺、而且有助于书法鉴赏、考证、辨伪、收藏、以及了解书法的历史传承。
《天美画典:齐白石册页选(花鸟·虫鱼)》撷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典藏之齐氏花鸟虫鱼册页精品,原状尺寸,凡三十五幅。齐氏所画花鸟虫鱼,以日常所见为据,绝不凭空造作。少有人关注的路边野花、寻常草虫,鸽子、喜鹊、蝈蝈、青蛙、蜜蜂、蜻蜒、老鼠、水牛纷至沓来,兰花、牡丹、荷花、菊花、牵牛花、鸡冠花,众花齐放。
永茂先生生于北京,习画之时,有幸受到李可染、刘凌沧、何海霞、白雪石等先生指导,并师从著名画家王明明,受到严谨的中国画训练;又于上世纪末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使其修养、技艺得到极大提高与升华,且眼界,胸怀得到拓展,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愈发走向精神层面,作品图式与笔墨技巧也更加个性化,更加注重性情的流露与表达。 从性情出发,从个人气质出发,于永茂把自己的创作题材,逐渐从人物画转向山水,而画山水又渐从北方山水转向江南山水,并全然痴迷在江南山水的烟树柳岸、江村云雨,岗峦叠翠的境界之中了。可以肯定,这些作品表现了画家梦寐以求的家园图景,尽管它带有“世外桃源”的迷离色彩,却给人以“身在此山”的亲切感。一个生于北方的画家,偏爱并专事表现江南水乡风情,而且在笔、墨、色中涵咏着华滋秀润、清新隽永
中国绘画,流传的历史十分久远,今从考古发掘中可以见到战国时期绢帛上的笔墨钩勒,重彩敷染,所谓“应物象形、随类赋彩”这种的传统,绝不可能是西汉初年突然冒出来的技术,从上追溯可以想像大约不止千年,才成了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由于封建制度的腐败而引起人民对政治制度的憎恶,迫切希望改革,便迁怒到一切文化艺术的传统,却不想黑头发、黄皮肤并不易改,即使改成黄发白皮,也无法在自然科学、生活制度上完全追上西方。并且文化艺术也不可能随着封建政治体制一天就全改变了。文化艺术的风格,由于作者的不同也就出现一些小流派。例如唐宋以业,有大传统中的工整精细的一路和行笔简单的一路。明末董其昌是一位书法家,他把唐宋山水工整一派作风秒为北宗,把宋元文人的写意山水一派称为南宗。董氏自居的南宗。而著作专门论文,
十二生肖图,在民间绘画里常见,在文人画里少见。这不只是因为文人画家不悄于此类“俗”的题材,也因为十二生肖很难画,需要有塑造12种动物的能力。但民间艺术家作十二生肖,能求其像似未必求其生动,即求其生动也难以求其笔墨与个性表现。能造型生动又求其笔墨与个性表现者,非具有出色的综合能力与艺术素养不可。 本书12幅小画均以水墨为主,略施彩色,其中多数配以相应的景物,如蛇配草,牛配柳条,鼠配花生,兔配桂花,羊配柏枝,猴配寿桃,狗配大门,猪配栅栏;少数如虎、马、龙、鸡则什么也不配,反而显得它们更雄健有力。
本书既展现了一个作为作家的冯骥才,也展现了一位作为画家的冯骥才。全书由冯骥才50余幅画作和与之一一相配的“画外话”题跋性散文组成,主要题材为风景画,这也是冯骥才先生最喜欢、最擅长的画种。冯骥才的画,意境悠远,画面清新,极有诗意,50余篇美文也极富感染性与可读性,虽似随手写来,而作者多年的艺海求索一朝厚积薄发,其艺术素养功力之厚重,由此可见,也足以让读者换一种角度走近冯骥才。
本册精选王原祁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经典作品10幅,拼接成巨幅条幅,让读者更清晰地领略到王原祁作品秀雅脱俗、秀润苍浑的艺术特色。画册图片极其精美,于细微之处见精微,再现了王原祁绘画“真率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熟”的杰出艺术成就。
中国画历史悠久,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其间涌现出的作品和理论著述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套丛书的著者多为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一线教师,这使得著述在关注技法传授的同时更凸显学术精神。在中西文化交融互渗的大背景下,密切结合当前美术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成果进行编写,即符合中国画基础教学规范性,又适应当代艺术创作规律。其体例新颖,表述流畅,既融汇了绘画知识的可读性和绘画技法的可操作性,保证了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适合各类业余美术爱好者的学习之用。
这本书主要讲解写意小动物的画法。详细介绍了猫、犬、兔及松鼠这四种可爱的小动物的画法及大量动态图示。初学画写意小动物的朋友,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书就是入门的钥匙,在于启迪与指引登堂入室的门径。
《水墨名家:方免衰和他的乱线画》收录了方免衰先生自己所的画法——乱线画。乱线画近看抽象,远看具象;以东方线条获取西方色彩。他的画在西方国家都受到欢迎,他用乱线所画的人物肖像经常被美国总统收藏。乱线画是中国画中的一朵奇特美丽的花。
荷花是人们所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它寓意着一种高洁的气质。它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所以中国人民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在中国绘画史中,喜画荷花的画家不胜枚举。本书作者为花鸟画家,她总结了前人的绘画方法,并有所创新形成一种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
学习写意画鸡的技巧,主要依靠两种途径:一种是临摹,一种是写生。两者都属于基本功,缺一不可。临摹时要尽可能接近原作,这包括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技巧。所临作品应是名家高手之作,不要局限于某家某派,应广泛淑猎,取众家之长,为我所学。写生与临摹可以交错进行,并坚持经常化。写生时要非常认真仔细,千万不要以为画写意画的写生资料可以马马虎虎,草率随意。细致入微的写生对于我们了解形态与结构,加强形象记忆非常重要,尤其是初学者更应着意细致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