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99岁老人的平凡日子,让大家分享到了朴实无华的人生智慧。倪萍在绘画中,也贯穿了浓得化不开的“姥姥情结”,画册直白地命名为《和姥姥一起画画》。 与《姥姥语录》一样,《和姥姥一起画画》同样抒发了对姥姥的怀念与感恩之情。她的画笔之下,大多是自然、淳朴的东西,如姥姥院子里的向日葵、月季,可爱的小鸡、游水的鸭子等等。倪萍说:“感谢姥姥一生用爱、用良善养育着我的心灵,没让我的眼睛饿着,让我始终能看到美。” 评论家认为,倪萍的画作个人风格鲜明,“笔笔有情”,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品轻形式重意义表达,很多作品以图文并茂方式讲述了人生的过程和道理,充满了人生哲理。
孙成慷的山水画作品无疑是属于写实的一类。他以写生的方式来描绘故土乡情。通过对川西风貌真切细腻的描绘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多年来不懈怠地写生,画自己熟悉的山岗、村落、老树、老屋、灵山、秀水、古桥。他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审美格调上融为一体。成慷的画正是在深入了解现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追求加以提炼而成。他的画,布局平淡天真,直抒胸臆,以魏碑的笔意入画,设色明快鲜活,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股清新自然的蜀山风情扑面而来。读其画不难看出,其艺术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且多为普通常见的田园风光。画家将自己儿时的记忆、感知以及多年来对四川山水、乡村的真挚的情感倾注其中,故其笔下的古镇、石桥、老树、瓦屋、溪流渔船、西畴南田、九峰三泖、农叟荷筱、平坡鸭喧,无不自
《巨匠经典人体水墨》是一本汇集画坛巨匠经典人体水墨精品集,精选30位画坛巨匠及其300余幅经典人体水墨作品。 人体水墨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巨匠们艺术特色的集中展现,也是国内次较全面介绍画坛巨匠经典人体水墨作品精选集,展现了人体墨线艺术之美。通过简短的文字介绍了画坛巨匠艺术特色、创作心路历程和对艺术虔诚的态度。 围绕表现墨线和再现的素线来展示巨匠经典人体水墨作品,突出了墨线是讴歌和赞美生命之美的独特艺术语言。尤其选择艺术家埃奥?陶凯恩、阿麦瑞卡?玛婷和耶尔?帕奈克等巨匠经典人体水墨都是国内难得一见。 以问道为核心,从多角度、多层次介绍艺术家的创作心路历程,点缀在版面中的艺术家创作灵感心语,增加了读者对艺术家创作灵感领悟。 高等艺术学校教学和欣赏国外一流艺术巨
元四家是指中国画史上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元代画家,他们对水墨画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倪瓒(1301-1374), 字元镇, 号云林, 别号幼霞生、荆蛮民等, 常州无锡人。出身江南富豪, 家境十分富裕。倪瓒早年丧父, 由长兄抚养成人。倪瓒生活于元代后期,其时文人绘画的创作理念和纸本山水画的"干笔皴擦"笔墨技法已经完善,《六君子图》可谓倪瓒经典之作,本画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 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全图气象萧疏, 近乎荒凉, 用笔简洁疏放。有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拥披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
杭州自古河山秀色,人文荟萃。在这片素有天堂之称的神圣土地上,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相吸相融,有着悠久和斑斓的历史。能够在这美丽的西子湖畔,啜一口清茶,沐半缕清风,品味着这丰富的历史与人文,真是人生一种莫大的福报。
《李苦禅讲写意画》由李苦禅口述、李燕、郝之辉整理,本书主要收录了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在中央美院的讲课记录及对其子李燕先生讲述的绘画心得。主要涉及绘画的构图、设色、写生、笔墨、造型及书法等问题,也涉及李苦禅先生对历代画家和作品的评介,如齐白石、八大山人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周华君出生于四川,曾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名家班”。曾任苏东坡博物馆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协理事,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东坡画院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传统建筑传统园林会会员。 荷,是周华君情有独钟的题材。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以画荷而名重花鸟画坛。由于他执意于以现代人的惰性切入这一古老题材,因此,他笔下的荷花在长线、短擦、泼墨、点染、冲水及墨色互渗交融中,化机一片,尽得一种空灵之气与浑然朴茂之美,传递出一股浓郁而纯正的文化气息,显示出清逸淡远的品性和富有现代形态的创意境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画家的智慧与才情。 本书为“中国画名家艺术研究”中的一本,选录了周华君潜心创作、辛勤耕耘的新收获,以飨读者。
大凡山水画中,画山必画水。《林泉高致》中云:“山以水为血脉……无水则不媚”。从传世画迹看,刑浩《匡庐图》“两岸逼而为瀑”;关于《山浮待渡图》瀑水三折,皆留白为水,后世画瀑泉者多用此法。 闽中莆阳青年画家林开亮深谙此道,从三五十幅山水画作品中,一览皆为山石丛木、奔湍巨瀑、云山崦霭,烟气出没,回溪断崖、空濛寂历,大有壮比志萧森屈曲摅发胸臆之势。画面所绘山水绝涧,飞流泉喷,其态惝恍若跣足披发散人,穿梭于云霞缥缈之间,匆匆如激电,天真烂漫,情趣高古。 《荆浩在山水节要》中论画体之诀——“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宗炳在《画山水叙》里说“致于山水,质有而趣灵。”这里所提到的“质”应该是指自然山水实际存在的具体形质,而“灵”即为画家所感受到的超越山水形质的灵妙意趣。开亮幼处闽中俊秀
《水墨人物画(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由徐正所著,本书集理论研究与技法教学为一体,二者互相印证,相互补充,能够使读者较为明晰而快速地对水墨人物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使水平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本书理论翔实,技法图例充分,重点突出。特别是在水墨人物画发展方向的研究上,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突出学术意义,避免了一般技法丛书的就技法论技法的单一模式,在水墨人物画的教学上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使用性。
赵之谦(1829--1884),有又铁三、益甫、冷君、无闷等别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他在书法与绘画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表现,在碑刻考证、诗文研究方面的造诣颇深;但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则当首推篆刻。赵之谦是一位非常富有才情的文人篆刻大师,他的艺术才华很全面。赵之谦的篆刻初学浙派,进而对秦汉玺印、宋元朱文、皖派篆刻均有深邃的研究。他从邓石如使用各种篆文刻印受到启发,将秦权诏版、汉碑篆额、钱币、镜铭的篆体广泛地入印,取材广泛、意境清新,刀法简练而能传神,突破了秦汉玺印的程式。在刻款上则更是开创了兼用六朝造像、阳文款识,开拓了刻款装饰的新形式,开辟了前无古人的新天地。 在篆刻中追求“墨趣”是赵之谦的一大创造。他的篆刻很少流露出刀刻的痕迹,倒是在那一绿缕的印文中饱含着浓浓的
观周裕国的画,自然之气扑面而来,恍若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身心为之所动。多年来,他以四川西部风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广受大众喜爱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尤其是雪山和云水的画法独树一帜。以传统技法画雪山,多经留白为主,有时加以简单的皴擦,在画面中也多为陪衬而已。而周裕国画雪山,则通过山石的块面划分,褶皱的聚散和背景的映衬,将雪山既纯净又巍峨的气势表现得极其饱满、壮丽和神圣。周裕国画云水吸取了传统的烘染技法,利用宣纸浸润的特点,将云与水的质感十分完美的表达出来,山石得云水而活,云水得山石而动,画而氤氲灵动,生气勃勃。这是周裕国的作品广受称道之处,同时也是颇受争议之处。然而他既不惶惑于这种争议,也不拒绝这种争议,而是把这种争议作为自己、完善自己的一种参照。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三大画科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萌芽于两汉时期,确立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兴旺于两宋,并在此 后的不同历史阶段不断嬗变完善,承前启后,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审美价值体系。它与人物画、花鸟画一同构建了独具东方特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绘画艺术形态。 郑泽仁的山水画风格即恣肆豪放,又秀雅温润。恣肆豪放乃缘于他擅用泼墨法,显示出奔放豁达的气度。本书收录了他的作品有:雁荡秋高、武夷山中玉女情、湖山春秋/七贤观瀑、秋/冬、大山里的歌声、明月落谁家/源远流长、清凉世界/扬帆万里、秋后香山叶更红等。
《中国油画家》是一套季刊型的专业型油画系列画册, 艺术的绘画性和传承性,自2010年首辑推出,已陆续出版了21辑。编辑内容专业,信息量新且大,受到业界人士的喜爱,在油画界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度。 本书为第21辑,栏目包括:名仕风范、当代映象、守望经典、心象万千、新锐视窗、学院之光、盛展留痕、佳作画廊等。
赵溅球的中国画作品走的是写生创作的路子,取法西画。赵溅球编绘的《赵溅球中国画欧洲巡回展作品集(2014)(精)》收入其欧洲巡展的展览作品百余幅,作为纪念并供广大读者欣赏。赵溅球的中国画作品走的是写生创作的路子,取法西画。本书收入其欧洲巡展的展览作品百余幅,作为纪念并供广大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