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泉(瑔),字清源,1937年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为该校首届毕业生;196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同年在北京画院进修班学习传统人物、山水,两年后在院任专职画家。 马泉先生曾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秘书长、副会长,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人物画室主任,北京长鸿美术学校校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顾问、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美国世界华人文化联合名誉会长、旧金山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马泉先生擅长中国人物画,尤擅画中国历史故事和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兼能山水、花卉、书法、篆刻,并对中国旧体诗词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马泉先生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受邀参加全国省、市级以上画展三百余次并多次获奖;绘画作品曾在美
本套书既单独成册,又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本套书以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练习为主线,编排科学合理,步骤清晰,讲解透彻,重点加强基本技法的训练,以提青少年朋友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大量优秀的作品范例,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学习美术基础的概念、内容、观察分析方法和绘画步骤等内容,总结了学习美术基础的入门知识、基础技法,重点在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旨在引导热爱艺术的青少年朋友走上专业、正规的学习道路,为进一步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姜冬莲编著的《白描仕女》收录了仕女白描画稿作品。每幅作品的线条优美、步骤清晰、结构明确、形象生动。并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使读者轻易得其精华之笔。本书不仅具有欣赏性,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临摩学习。
新时期以来,在传统的基础上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中,苏百钧是令人瞩目而且非常突然袭击出的一位。 苏百钧出身于书香门第,他从小就背诵唐宋诗词、中国古代画论、古文学以及练习书法等。从他父亲的教育中受益匪浅,他在绘画中学到的不仅是具体的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用绘画语言传达内心情感的原则。一九八四年,他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八十年代末,他脱颖而出,作品《小憩》入选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并获一九八八年中国画大赛大奖。他的雅致、清新而略带蒙眬味的抒情风格也逐渐形成。九十年代初他发表的作品《圆寂》《夕照》《涟漪》《暮韵》《晚风》《秋韵》《庭院》《春雨》等,表明他的个人风格更加成熟。
中国画的线描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虽然拒严谨的科技于门外,却接纳哲学入室,将东方的辩证法运用其中。疏密关系、虚实关系、纵横关系、开合关系,每一对关系的对立面均相反相成,将这些相反相成的关系运用、处理好了,自然形象鲜明,气韵生动。形象鲜明容易理解,气韵生动则是有音律感、有境界。 线描可以表现质感,既可画行云流水,又可画枯树怪石,但是只有一种笔法则不行。用笔有正、顺、逆、侧; 有皴、擦、点、厾;还有顿、挫、起、收,用对了则应物象形,有不当则驴唇马嘴。 线描有情绪、有性格,画钟馗与画林黛玉肯定不一样,画搏斗和画谈恋爱肯定不一样。 线描还有“姓名”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柘柴”、“游丝”、“钉头鼠毛”等。这其中有两个话题:一是艺术风格问题,二是艺术手法与表现内容的关
工笔设色是传统绘画中最主要的一种表现技法。工笔花卉则是在白描花卉的基础上,根据对象的各部分的色彩关系重新塑造而成,因其使用的颜料不同,有淡彩和重彩的差异。画面上主要用矿物质颜料者为重彩,主要用植物质颜料者为淡彩。但在目前重淡彩无界线,画面中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 工笔设色的过程一般分为四步:一是白描造型,二是渲染打底成体,三是罩染表现,四是刻画显质。最后调整完成。 《毕彰老师讲国画——工笔花卉设色技法》备有十三种花卉的白描稿、设色步骤、完成稿和相关的画法说明,供初学者临摹学习之用。
《新工笔文献丛书》图通过画家自述、艺术家访谈、画作评论以及高清图集,呈现当代年轻工笔画家们的心路历程,彰显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更试图勾勒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轮廓、脉络与方向。该丛书的出版,并非意味着这一任务的结束、目标的实现。相反,它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绝不会就此止步,画家们的探索更不会就此停止。就让我们站在这新的起点,再次期待,期待这些年轻的艺术家能此刻的成就,迎向更为辉煌的未来;期待他们的画作为中国当代工笔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本书为“新工笔文献丛书”之《秦艾卷》。
《新工笔文献丛书》图通过画家自述、艺术家访谈、画作评论以及高清图集,呈现当代年轻工笔画家们的心路历程,彰显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更试图勾勒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轮廓、脉络与方向。该丛书的出版,并非意味着这一任务的结束、目标的实现。相反,它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绝不会就此止步,画家们的探索更不会就此停止。就让我们站在这新的起点,再次期待,期待这些年轻的艺术家能此刻的成就,迎向更为辉煌的未来;期待他们的画作为中国当代工笔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本书为“新工笔文献丛书”之《徐华翎卷》。
《新工笔文献丛书》图通过画家自述、艺术家访谈、画作评论以及高清图集,呈现当代年轻工笔画家们的心路历程,彰显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更试图勾勒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轮廓、脉络与方向。该丛书的出版,并非意味着这一任务的结束、目标的实现。相反,它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绝不会就此止步,画家们的探索更不会就此停止。就让我们站在这新的起点,再次期待,期待这些年轻的艺术家能此刻的成就,迎向更为辉煌的未来;期待他们的画作为中国当代工笔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本书为“新工笔文献丛书”之《郑庆余卷》。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对于鸟的研究、探索与发现愈发深入,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鸟的形象今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生活中,这些已经大大的超出了我们过去所熟知的百鸟形象。为了适应和丰富我国美术行业以及文化艺术市场对鸟类形象的需求,现将本人多年来关注、搜集的200余种鸟的形象以白描的形式整理绘制成册,名为《白描百鸟图》,目的是使其成为一本专业工具书,期其资料的广泛性和画法的规范性对广大爱好者能有所帮助。本书以图例为主,辅以对鸟的基本认知,鸟的结构部位分解图示和绘画工具,白描画鸟的要点等资料。
创作与生活是分不开的。这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认为还非常有必要再论并引起同行画友重视。生活有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生活,另一类是间接生活。两种生活不能缺,尤其是直接生活——写生,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席卷下,人心比较浮躁,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等思想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画界,怕吃苦嫌麻烦,很少或根本不深入生活,单靠间接生活(如照片、录像等资料)进行创作的越来越多。殊不知,这些间接生活的素材远没有直接生活(写生)有感染力。如果一个画家拿出自己都不激动的东西叫观者动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写生时的“情”与“感”,画照片是得不到的。 学艺就要按艺术规律走,不要企图抄近道走捷径;要以劳取获凭自己的智慧和的努力来换取收获。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非常
本套丛书为国画基础类技法书籍,是国画初学者的图书。所选的几本为常用的题材。图书以范画为主,配套部分文字讲解,和作者的画食物的实物图片,从而有利于读者的学习。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部分。其融精妙的技巧、绚丽的色彩、严谨的造型于一体,极尽描摹之能事,再现大千世界的奇花珍禽,传达百卉众木的形、神理、趣、体现画家丰富的情感和自我的灵性。 本书为“当代工笔画技法解析”系列丛书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工笔荷花的绘画技巧,荷花的工笔画画法,并展示了一些工笔荷花的作品,供读者参考。
《工笔画完全入门教程》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如何挑选笔墨纸砚,帮大家解决购买画材时的选择困难症。第二部分详细讲解了白描底稿勾线和染色的基础技法,一步一图,让零基础读者也能无障碍地学会。第三部分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选取工笔绘画中极具代表性的四季百花、禽鸟鱼虫题材进行案例练习,令大家在实践中逐步将工笔画技法融会贯通。第四部分为花鸟鱼虫姿态图谱,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临摹素材,同时还有高清古画和本书案例的原大白描底稿,供大家欣赏和临摹拓画。《工笔画完全入门教程》带大家用手中的毛笔让自然万物跃然纸上,在浮躁而喧嚣的城市中回归心中那片宁静的天地。
本书在理论上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论述分明;许多难以说清的问题在其笔下都变得平实晓畅,可谓举重若轻,化难为易。书中的人物线描写生范画,造型准确严谨,动态自然生动。线的组织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洒脱典雅,轻松自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行文中配有大量的图例,使学习者读后豁然开朗,在使用和学习上更易见到实效。 本书对线描人物写生的教学和学习无疑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