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在当代 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大展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三年一届的盛大展览。在中国当代艺术日趋多元化的格局下,工笔画创作的边界被不断地打破,开始与影像、装置等公共艺术形式产生连接。作为一个传统的画种,工笔画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重要文献资料,本届展览的画册《工在当代 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作品集》采用中英文双语模式,在开篇的大事记中回顾了30年来中国工笔画和中国工笔画学会的发展之路。在全书正文中,分特邀参展艺术家、学术提名艺术家、入会资格作品、入选作品四个部分,细腻生动地展示了本次大展的盛况。
本书共绘图一百幅,另配一百篇文字说明。用工整清秀的小楷写就。其大致内容有市井万花筒、市井娱乐和浙江名特产部分,依次来展现杭嘉湖地区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人物造型逼真、线自主权流畅、生动细致、技法娴熟。一卷杭嘉湖地区异常繁荣的风俗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史料价值十分珍贵。对于了解清代社会风俗和绘画书法学平,本书是一本极好的读物。
从绘画语言的角度研究工笔画的写意性,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式结构的写意。从立意到构图,是一幅作品的基础,图式的结构处理,是体现画面是否写意的关键。2.造型的写意性。中国画造型就是“意象”造型,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问题呢?这是针对现代人物的造型而言。面对现代的人和生活,其“意象”造型应该是什么样式的,有无规律可循。3.绘画语言的写意性。既要继承古人工笔画技法的精华,又要摆脱其束缚,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黄妙德先生多能兼善,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工。他开创了吞吐历代画鹰诸家之长、兼收并蓄而融为一体的工笔画鹰一路。工而不腻,放而不狂,构景布势、理趣、格调近乎宋人。画家以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和西画技巧画鹰,因而在解剖、透视、光感、结构、毛羽质感上比古画更具真实感,栩栩有生意;粗劲笔法山水配景所形成的取形用势、情景交融,达到了雄浑苍古的壮美意境。黄妙德能工能写,深谙用笔笔法、笔意、笔性之理,在他的作品中绝不是逸笔草草的墨戏或剑拔弩张的狂放,绝无一般工笔画的刻板;而是工而入逸、生动活泼,颇有南宋李迪之风,从而丰富、充实、强化了画鹰这一题材的艺术语言和内蕴寓意。
陈子奋称白描之线条为笔条,白描的笔条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向你细细叙说的不仅仅是花卉的造型结构、生长规律、最根本的是艺术家与花木精神往来、情感交流的信息。即陈子奋所谓“笔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现”。因此,笔条作为艺术形式对于内美的表达自有巨大的能动性,而且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艺术的格调品位,也自然而然流露着画家的功力、学养、性情、品格。因之,中国画家向来重视笔墨,白描画家重视线条,潘天寿甚至希望每一笔都经得志几千年考验。陈子奋对用笔格外重视,他认为:“笔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现,没有好的笔条,不能画出好的画。没有画家自己独特的笔条,也不能画出倚傍别人而且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 笔乾谓陈子奋的笔条超绝,不在于一般白描画手所能达到的造型生动、疏密有致、刚柔相微妙变化
此画册选择了12位画家,从他们数以千计的风格各异的作品中,挑选出75幅佳作编辑成册,这12位画家,从除了我省老一辈画家肖士英先生已经作古外,其他人都仍在丹青中精工不止的画家,有的还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画家。这些画家长期植根于云南这块神奇、美丽的地地,其中有些画家还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这些画家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云南名树名花、珍禽稀鸟和古朴独特的世谷风情,其作品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人文积淀的印记。 花鸟工笔画是中国传统工笔画的重要内容之一。收入本画册的花鸟工笔画,画家把云南常见的茶花、杜鹃花、报春花、牡丹花等花卉,把孔雀、犀鸟、白鹭、白鹇、锦鸡等鸟禽,或再现于热带雨林、峭石断崖、野坝荒滩,或设置于庭院深处、溪边桥头、枝末树梢,把工细与得力结合起来。意匠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效果,用花
《今品讲堂·郭子良·新工笔》邀请当代中国画坛多位享有盛誉、以笔墨精妙而著称的国画家参与,展示中国画的笔墨所在,解读笔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脉络,精巧地还原原作神韵并加以学术点评,以飨读者,并期望能推动公众对中国画的进一步理解。
中国近现代写意画宗师李苦弹(1899-1983),其成就卓著,影响深远。观其写意小品,亦颇精彩,画面虽小,气势不减。特别是随意随写的怍品,更是酣畅淋漓,直抒胸噫。因此观其小品则更有助于了解这位一生与国家命运同升沉、共荣辱的爱国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的人生、品格、传统文化修养与个人艺术风格的有机关联。本协出版,得到了李燕先生的大力协助,他为本书所提供的苦禅老人的作品,萁中三分之二为首次出版,尤为珍贵。李燕是李苫禅之子,画家,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与李苦禅念馆、李苦禅艺术馆副馆长。 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先生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历史上,继宋代法常、明代徐文长、清代八大山人、吴昌硕与近代齐白石之后的又一位统领时代风范的大师。书中收录了他的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的日益关注,动物画也日渐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视线和家庭,大批动物画家涌现出来。动物画创作日渐活跃。许多画家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扎根传统的,有中西合璧的。探索之路孕育着新的高潮。《李哲工笔小动物》收录其工笔花鸟画作品多幅,可供绘画爱好者或美术入门者学习、借鉴、临摹之用。
乘艺海风云,踏华光涯岸;工笔花鸟画流经岁月鸿途,勃然卓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在现代,工笔花鸟画或有吸收装饰画法,或有吸取西方明暗处理,或有借用油画水粉的色彩运用,在技法范畴中呈现出多元的态势,而传统始终被奉为至上的珍宝。在开放的思绪里,我们已可预见工笔花鸟画一个极为宽广的技法运用天地。
路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工笔花鸟,以画鱼、荷著称。他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在绘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画法细腻工整,色调柔秀清新。《路雨年工笔鱼新作》收集了路雨年近几年对工笔鱼画的创作成果,其风格奔放,严谨的水墨技法中不失对中国画“韵味”的体现。
《新工笔文献丛书》图通过画家自述、艺术家访谈、画作评论以及高清图集,呈现当代年轻工笔画家们的心路历程,彰显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更试图勾勒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轮廓、脉络与方向。该丛书的出版,并非意味着这一任务的结束、目标的实现。相反,它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绝不会就此止步,画家们的探索更不会就此停止。就让我们站在这新的起点,再次期待,期待这些年轻的艺术家能此刻的成就,迎向更为辉煌的未来;期待他们的画作为中国当代工笔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本书为“新工笔文献丛书”之《高茜卷》。
工笔画是以“工”为特征的中国画画体。它以细致的刻画、准确的造型和精微的色彩进行严谨的创作,其作品呈现工整、工细与工丽的画风特色。中国工笔画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绘画的园地中是棵古老的大树。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之一,曾画有过光辉灿烂的年华,但文人画兴起后,一度备受贬斥、摧残,清代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载:“画有士人之画,有作家之咧。士人之画妙而不必求工,作家之画工而未必尽妙。故与其工而不妙,不苦妙而不工。”在20世纪文化曙光的普照下,特别是如今,中国工笔画得到了复兴。从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历程来看,工笔画的发展最富生机,也最为迅猛,当代工笔画已是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可以说是中国画坛中意识、变革精神与探索锐气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独立的学术价值在中国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