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群星闪耀的时代,在以文立国的政治环境中,书画艺术空前繁荣,朝野内外崇文尚艺之风盛行。宋代的绘画发展十分全面,人物、山水、花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极大发展,绘画的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其中小品画以存世量多、题材广泛,成为欣赏和研究宋代绘画的重要对象。本书从真伪优劣、作者生平、绘画技法、文化特色等多方面对宋代小品画加以解读,侧重画法与画理研究的结合。 宋画色彩典雅幽暗,层次极为丰富,需印刷精良方见其真。本书将临摹学习与画作品鉴合为一体,不同于普通画册明艳失真的色彩,专家反复的校色使得印刷颜色在*程度上反映了古画的原貌。书脊设计上采用的 裸背包布 装帧方式,让书的每一页都可以完全平摊展开,为读者的观看
自1987年一没骨法创作出带有逆光感的系列人物肖像《小溪》、《草原》等之后,田黎明的水墨人物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冰由此孕育出一系列淡彩墨人物画,被批评界“利索当然”地纳入到当时风靡全国的新文人画的思潮之列。田黎明也尝试过多种基友的人物画的表现技法和手段,但超越传统的心理需求与落入传统套路的文人画绘画语言之间的深刻矛盾,无疑是建立自己的绘画范式的障碍。田黎明这几年的题材选择阳光下的乡村风情、游泳、少女等,与他对新文人画的反思,对自然生活的成熟理解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绘画语言上基本保持者没骨法的淡彩墨的风格样式,这是他独立于中国当代画坛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彩墨光感画面或许会演变成明快、厚重的浓彩墨光感画面;平面化的画面空间或许因为色彩的浓重和对比而变得富有
人物画是中国绘画中最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具有史诗般的特性,作品多描绘一些具有认知或教育意义的画面和场景,内容多样、题材广泛,因此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人物画还具有其他画科难以比拟的史学价值和社会学文献价值。本书对人物画的写生技法作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线描技法和线描范本两部分。线描技法——系统介绍了线描的学习方法、人物画的线描特点和勾线方法;线描范本选择了吴道子、周昉、李公麟、梁凯、陈洪绶、唐寅、任颐等历代画家人物线描的精萃之作,并附有对画家及作品的点评介绍。
本书精选16幅大师人物油画,并附画作名称、原作尺寸及作者生平。耳熟能详的大师,和他们眼中 有魅力的人物印象。莫里索是 位加入印象画派的女画家,她本人也曾多次担任同时代大画家马奈的模特。卡萨特 欣赏印象画派的技法,尤其喜欢德加的作品,后来经印象画派莫奈、塞尚等人的引见,与德加认识,长期被认为是德加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 重要的美国画家之一。两位女画家,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每一幅足够惊艳到你的感官,近距离感受大师的 美人物印象。
藏经洞,是敦煌莫高窟藏有经卷、遗书、绢画等约50000件珍贵文物的洞窟。目前,洞窟里的文物均藏于英国、法国等国家。 本书挑选了藏经洞绘画中适合临摹的作品,进行了线描的摹绘提炼,与大家共同分享绘画作品中的线描意义及神韵,内容包含了佛教题材的尊者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像和装饰图案等。此内容线描属首次出版,它将为当今学习中国画及从事佛教艺术的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临摹范本。
《水浒一百零八将图(叶雄绘手卷本)》从整体上求爽,民间画与文人画结合,从细节上又吸取连环画的深入生活,求细致。 《水浒传》中的人物十分个性化,生动、活泼,从刻画的人物性格来看都十分豪爽。叶雄以民间化的笔墨抒文人之情,“逸”就成了“爽”,也正体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明快风格。中国画素以“骨法用笔”体现中国画的本质艺术,然其中的缺陷就是形式感不强,用以表现农民的质朴形象过于纤弱。叶雄为其造像时,笔触与笔势尽可能一致,在体现“爽”时,往往是一笔掠过,把中国画的线描的飘逸感改写成了强劲的运势。
本书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传统绘画技法、当代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进行详细讲解,对目前喜爱工笔人物画的读者,是一本极好的指导性读物。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篇,其中第一篇以作者的两个作品《大灰狼想吃猪猪》和《鱼一般的歌》为例详细讲解了定格动画的具体制作方法;第二篇以20个案例讲解了定格动画的拍摄方法,深入剖析了利用身边的物件制作定格动画、用纸制作定格动画、用粘土制作定格动画、用食物和饮料制作定格动画以及用意想不到的东西制作定格动画。第三篇主要讲解了定格动画后期制作时的常用软件。
本书内容包括剪纸、玩具、脸谱、面具、吉祥人物及历代人物等纹饰。其中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剪纸。而江南的剪纸多为精巧秀丽;西北的剪纸倾向于粗犷朴拙。玩具是劳动人民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就地取材,因才施艺,用手工制作的玩具,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特色玩具。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娱乐性、趣味性;在造型的塑造上,既强调夸张变形,又注重生动活泼、清新传神;在色彩的运用上,以象征性为主,注重色彩自身的纯色对比。脸谱是戏曲与舞蹈中为了表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在演员脸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化妆手段;通过它可以造成一种悦目的舞台效果。脸谱的绘制非常讲究章法、程式,其中色彩具有特殊的象征涵义;红色表示忠耿,黄色表示干练,白色表示阴鸷,金银
本套书从广大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阐述了写意画的主要特点、笔墨技法和常用技法,系统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工具材料,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内容丰富,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示教直观,读者阅读以后,可以加深对国画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技法上得到提高。
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技法中的一门 重要的表现方法,也可以说是线描。一般指以线条表现景物,不着色彩,或以淡墨渲染,有些类似于西方的素描,是国画的基本技法。白描不仅是着色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由王岚、刘文斌编著的《经典国画临摹实技(白描人物)》收集了帝王将贤、神道释人物、历代名将、古装仕女、历代名画人物等白描人物画几百幅,以供广大学习者参考、临摹。
张萱,生卒未详,京兆(长安)人,开元间为史馆画直,和杨宁、杨升同以擅长人物画而著名。张萱尤工仕女、婴儿画,有时也画“贵公子、鞍马屏障”。据朱景玄评述,张萱“善起草”,并对亭台、林木、花鸟皆穷其妙。流传的作品,《宣和画谱》所载有47卷绘画,其中游春、整妆、鼓琴、按乐、横笛、藏迷、赏雪等,都属贵族妇女幽静闲散生活的描写。 《捣练图》为宋徽宗赵佶摹本,横卷,绢本,宽37厘米,长145.3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面中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人物形象逼真,设色艳而不俗,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肖蓝、李峰编著的《捣练图》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绘者,画作内容,绘画的技术
《当代国画大家作品研究》系列丛书包括《画品·方楚雄》《画品·许晓彬》《画品·林墉》《画品·林丰俗》《画品·陈金章》《画品·王大鹏》《画品·庄小尖》,本画集研究的是王大鹏及其作品。 正像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其他人物画家一样,王大鹏的人物画奠基于系统扎实的素描训练和长期的水墨写生实践,具有典型的学院派风格。 作为教育工作者,自身坚实的造型基本功无疑是完成美术学院专业教学的技术保证,审视王大鹏三十余年的人物画创作,这种坚实的造型能力,也是他艺术创作一直以来为根本的现实基础。
《水墨人物画(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由徐正所著,本书集理论研究与技法教学为一体,二者互相印证,相互补充,能够使读者较为明晰而快速地对水墨人物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使水平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本书理论翔实,技法图例充分,重点突出。特别是在水墨人物画发展方向的研究上,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突出学术意义,避免了一般技法丛书的就技法论技法的单一模式,在水墨人物画的教学上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使用性。
我们继承传统,学习传统,一是文献资料,二是传统的绘画作品。作品更直接,更明了。传统的作品很多,而且未必都可学。所以,选择其中经典作品,加以研究,为方便,也是捷径之一。《唐代人物》由盛天晔编著,学古代,学经典,就从我们这本经典开始吧。
综观申少君这十多年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内容上,由生活小景转向佛教人物;二是在形式上,他从即兴的书写转向经意的制作;三是在主题上,他从对现实世界的描述转向对心灵世界的表现。总体来说,它们留下的是一种由外向内的运动轨迹。申少君的画把观赏者推到一个画壁者的位置。从前我们看画时自以为是或自以为非,此际已荡然无存。心理的迎拒,知识的冲突,不会凝固我们的妙思和幽默。或许这些作品本身就有图一个禅宗公案,它用无微不至的实有之际,造出一无所有的虚无之象,同时,它又保有临近极点的充实。本册包含了漓江渔女、会念外语的人、山色图、幽行独径、心远地自偏、困惑、清净图、一尘不染、慎独图等145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