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院校教材:从写生走向创作 人物画》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鲜明而厚重,并组成了主调色彩,保持了工笔人物画典雅的风貌。
任伯年为清末著名画家,天资卓越,绘画题材涉猎广泛,人物、山水、花卉、禽鸟无所不擅,其笔墨纵横、简约潇洒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为任伯年人物画册,以单张册页的形式出版,既便于临摹,又便于装框装饰家居。任伯年的人物画虽然脱胎于陈洪绶,但他那钉头鼠尾描强化了笔线的形式感,同时也吸取了西洋画的造型理念。他善于把握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动作,笔下的人物富有生活气息,打破了清代人物画造型不准、动态单调的局面,将中国人物画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张萱,生卒未详,京兆(长安)人,开元间为史馆画直,和杨宁、杨升同以擅长人物画而著名。张萱尤工仕女、婴儿画,有时也画“贵公子、鞍马屏障”。据朱景玄评述,张萱“善起草”,并对亭台、林木、花鸟皆穷其妙。流传的作品,《宣和画谱》所载有47卷绘画,其中游春、整妆、鼓琴、按乐、横笛、藏迷、赏雪等,都属贵族妇女幽静闲散生活的描写。 《经典古画技法实讲:捣练图》为宋徽宗赵佶摹本,横卷,绢本,宽37厘米,长145.3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面中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人物形象逼真,设色艳而不俗,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经典古画技法实讲:捣练图》绘画的技术手法、特征及历史
李耕是成名已久的现代古典人物画大家,徐悲鸿称赞他“其才则中原所无”,有名美术理论家蔡若虹先生评曰:“我国古典人物画之传统流传至今,保持很完整者唯李耕一人而已。”李耕是近代福建继黄慎、李霞之后的一代人物画宗师。本书从艺术学、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领域全面梳理李耕的艺术思想,介绍李耕的绘画发展历程、画理、画法。书分五章《其才则中原所无》《于有法处变无法》《运妙思于炭稿之中》《菜根精舍画法》《画贵款印生辉》。
佳宏的山水画,在当今山水画坛里是出类拔萃的。 他的山水画,有笔有墨,相辅相成,遵循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的基本要素,以笔法为主,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笔锋颖脱,墨法精微。或“惜墨如金”,或“九朽一罢”,或“一挥而就”,有的地方水晕墨彰,有的地方干笔皴擦,使画水墨淋漓、朴实、沉稳,运笔洒脱,浑厚苍劲,有一种烟雨氤氲之气,将生活原型与相像境界结合得很理想。 当今山水作品面目繁多,佳宏的作品有着比较独特的个人面貌。他笔下的山空灵而伟岸,境趣恬谈,气势开阔。长松秀岭、山峦重叠、江天阔渺、风帆激流,无不吐自胸中。“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用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他醉心于山水画。注重以画寄情,藉山川表现自己的还必须怀。作品《纤云堆絮》可意会他的闲怀逸
张萱,生卒未祥,京兆(长安)人,开元间为史馆画直,和杨宁、杨升同以擅长人物画而著名。张萱尤工仕女、婴儿画,有时也画“贵公子、鞍马屏障”。据朱景玄评述,张萱“善起草”,并对亭台、林木、花鸟皆穷其妙。流传的作品,《宣和画谱》所载有47卷绘画,其中游春、整妆、鼓琴、按乐、横笛、藏迷、赏雪等,都是属贵族妇女幽静闲散生活的描写。 《经典古画技法实讲:虢国夫人游春图》为宋代临摹本,绢本设色,宽52厘米,长148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画描绘了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泰国夫人及其侍从在春天出游的情景。作品表现了贵妇人们游春时悠闲从容的欢悦情绪。画中这八骑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画家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通过前疏后紧的构图方法和人马在
八仙是我国民间流传甚广的道教故事中惩恶扬善、抑富济贫的八名得道仙人。八仙传说甚早,唐代已有《八仙传》,但其中姓名尚未固定,至明代吴元泰小说《东游记》始定八仙为铁拐李、渗钟离、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何仙姑。 人们为了求得祥和安康,常把八仙于庭堂、门楣或悬挂于中堂,还融化到生活中,出现了八仙桌、八仙楼等等。历代画家对这一题材产生着浓厚的兴趣,如元代的颜辉,清代的任伯年、黄慎、闵贞,以及近代的李霞、齐白石、黄羲等,都曾经他创作过八仙题材的作品。他们以画家敏锐的思维和对八仙真挚的情感,展现着自己的艺术才能,描绘着八仙不拘世俗的狂傲性格、神通广大的回天奇功、抑富济贫的散仙风骨、不畏强权的放浪精神,将八仙从虚无缥缈的仙界拉回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