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实际,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鉴赏方法,并配备了大量历朝历代各大山水画名家的作品。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本系列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艺术巨匠的绘画风格,让你拥有不曾体会到的绘画新感受!若在欣赏的同时进行临摹练习,你一定会惊叹于自己绘画水平进步的神速!
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中国画基础教程——写意山水云树》是“中国画基础教程”系列中的一本,收集了大量作品的范本,卷首以简明的文字概括了绘画的基本工具,在山、水、云、树的具体画法上,从结构到用笔、用墨、用色等技法问题结合附图都详尽地做了讲解。 《中国画基础教程——写意山水云树》图例丰富,讲解细致,步骤清晰,对于正准备参加美术考试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临摹范本。
中国画坛无人不晓《芥子园画传》,但多见黑白版本,安徽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彩色版《芥子园画传》以飨读者。此套《芥子园画传》是康熙刻本,印制精美,色彩温润雅致,最为重要的技法图片也十分清晰。怀旧、质朴、厚重、润泽,是这套书优美的特点。这套丛书初学者可将它作为登入艺术殿堂的宝典使用,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皆得惠于此画传,可谓是国画启蒙之良师;鉴赏者又可将它作为古董把玩,从淳厚的老宋体文字中,从天趣盎然的山水花鸟中领略古代画家们的闲情逸致。
吕连甫、熊艳君、吕通、吕博编写的《少儿国画启蒙(山水篇)》用于少儿学习中国画以及初学中国画的人群。《少儿国画启蒙(山水篇)》按初学者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其中有少儿容易掌握的简笔方法与动漫风格结合的方法介绍,有规范简洁的传统写实方法介绍,有培养孩子精心细致能力的工写结合方法介绍,有书画题字与用印知识介绍,又有中国画 作品欣赏与创作方法的引导,等等。 《少儿国画启蒙(山水篇)》绘画内容与表现手法多样,寓教于情,寓教于趣,重在便于初学者掌握。 《少儿国画启蒙(山水篇)》以介绍中国画写意技术为主。
梅清为清代的著名国画家,该书选用了近五十幅梅清绘制的黄山册页精品力作。作品展示出黄山的山水树林、云雾等反映出梅清在创作黄山册页时的个人思想,反映出了梅清深厚的个性化的艺术风格。该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广大的国画爱好者起到借鉴作用。
齐白石为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经典画库系列选用了齐白石大师的国画山水精品画作近五十幅。展示齐白石的山水精品力作的同时,反映了齐白石在创作山水画方面所独具的个人艺术风格,该书的出版将对应广大的国画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起到重大借鉴作用。
写生是件有趣味的事,常画甚至会上瘾。跑出去——从日常的惯性的生活里跑出去,从画室的积习里跑出去,跑到大自然里,忘掉平庸琐事,眼前的每根枝条、每座山峰都让人神往。 留在画面上的是些新鲜的痕迹,而不是既往成熟的套路,让每一笔都饱含着现场的风雨阳光,每一笔都无法重复。连同杂草、残枝,连同泥沼、污水、刺耳的噪声都留下痕迹,连同一路上的心情起落,也在画面上隐隐现现,出出入入。 相遇在风雨里,相遇在画面上,相遇留下了神秘的、无法预测的痕迹。这种写生是一种生活方式,自在的、兴味无穷的、让人能够上瘾的生活方式。
溥儒,字心畲,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生于光绪二十三年,清道光宣宗皇帝曾孙,恭忠亲王奕诉的孙子,贝勒载滢的次子,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在台湾逝世。 溥心畲先生少年时就读于清室为贵胄开办的法政学堂,毕业后的赴青岛入礼贤书院学习德文、先后两次赴德留学,并获得柏林大学的天文学和生物学博士学位。然而,使溥先生饮誉海内外的却非这些,而是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深厚造诣。他把诗书画融于一纸,珠联壁合。步中国画坛数十载,在四十年代被人誉为南张北溥之美称。
《黄宾虹山水画论稿(新版)》讲画理画法,画史画论,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传统功力深厚,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文笔典雅。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艺术大家,大写意的一代宗师,他一生苦难,由王孙为遗民、落发为僧再佯狂还俗。八大山人的画是满怀悲悯与禅意的,苦难的境遇到了八大山人的笔下,就变成了激越的清响。八大之所以称为八大,是磨难之后的圆融,困顿之后的超越。 作为大写意画家,册页极能体现八大山人的艺术水准,其笔下的花鸟鱼虫、山石草木形象夸张,笔墨凝炼沉静,作品用笔直率而不入疏狂,用墨灿烂而不落臃胀,构图奇特,禅意幽然,艺术价值极高。 本书选取八大山人册页中的经典,合集成十一册精印呈现,以飨读者。
本书在现代学术的框架中,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的历史脉络,通过对重要山水画理论著述及作者的深入考察,结合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把握中国山水画理论关键性历史节点及理论内核,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呈现中国山水画理论历程。 全书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论和四章山水画理论,作者按照朝代顺序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理论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六朝至唐代、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如在“六朝至唐代山水画理论”中,作者阐述了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谢赫《古画品录》、梁元帝《山水松石格》、王维《山水论》等名家山水画理论,每一章节都将该阶段 具代表性的山水画理论深入剖析,阐述其发展脉络与理论根源,运用独到的艺术史眼光展现各个朝代的山水画观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凡笔墨不能表达者,必另选工具,另觅材料,另创技法,另僻蹊径,是谓“是皆智得之也”,非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本书介绍了吹气拓印法、硬塑板拓石壁法、揉皱擦扫法以及硬塑板反画拓印法。这些新技法在作画实践中应运而生,经不断探索而逐渐形成。使用新工具、新材料,让山水画呈现出不同于以前的新风貌。 希望有志于中国山水画特效技法创新的当代画家,共同研究,互相鼓励。既然西方绘画能够开辟出那样多的道路,产生了如此多的形式,中国水墨画为何不可以发展出无数条的道路,无数种风格来呢?只要画家肯去耕耘,必能开辟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创新自己的技法,创造自己的风格,一个灿烂光辉的中国特效山水画未来,将指日可待。
本书采用数据统计、实证分析及比较研究等方法,以定量分析作为定性分析的辅佐,紧扣题山水画诗文本,并结合特定的社会环境考察有宋一代题山水画诗,从文化背景、创作机缘、题材类型、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对前代题画诗的传承与新变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大体展示出了宋代题山水画诗的历史存在状态。本书认为,宋代是题山水画诗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说其成熟,不仅在于其在题画诗和绘画史上实现了诗书画结合的艺术体式,还在于其以思想内蕴的丰富和艺术表现的高度成熟,为后代题画诗树立了艺术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