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
薛永年主编王一飞、陈芳、徐鑫编写的《故宫画谱(山水卷青绿)》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青绿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青绿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青绿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青绿的极佳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领域出现了蓬勃生机,异彩纷呈。爱好美术者愈来愈多:他们之中既有美术院校在校求学的学子,也有青少年业余美术爱好者,以及离退休老同志。 这些美术爱好者,由于学画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在学习深造中,产生了许多的疑难问题。 为了帮助美术爱好者“释疑解惑”,以及弥补美术图书出版方面的不足,我们策是出版了这套“美术基础技法答疑丛书”。 丛书以简要和实用为基本点,从读者的心理接受、阅读期待出发,着重解答“要点、难点、疑点”问题。丛书采用了“问答式体例”,以新鲜活泼的方式,教学双向对话,以期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 丛书各册图文并茂,文脉畅通,并具有知识系统性,可作辅助教材使用。
学习传统山水画须从临摹入手。初学者面对古画名作,往往无从下手。本书作者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教育家,且具备数十年山水画教学经验,为初学者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临摹学习方法。 全书分三卷:*卷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法,第二卷为初级临摹,第三卷为高级临摹。*卷中,作者亲手绘制近百幅基础技法解析图。第二、三卷,精选六十余幅意境、笔墨俱佳的历代传世珍品画作,展示原图,划分临摹步骤,示范临摹画法,一步一图,以精致笔触配合精到讲解,使得本书极具可操作性。 独特的大开本设计能够完整展示名画的画面和笔触,配合精心设计的画面解析、局部放大等环节,更使得本书具有与众不同的实用性。 本书美轮美奂,还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范曾将画家分为正六品,负三品。正六品与官品位的排列次序,北辕适楚,数愈大者品位愈高:正一品者称画家,作品能赏心悦目,满足视觉之快感,而于心灵之启示则付关如;正二品者为名家,作品风格独特,面貌自具,代有百数;正三品者乃大家,作品突兀于群伦,天下从,代有十数;正四品者是大师;正六品者曰魔鬼,违至高至极之境。负三品,依次而下,数愈大则品愈低。 范曾现为南关大学历史、文学两院的博导、终身教授,对于年已六十有八的这位大学者、大书画家来说,正是笔墨神驰之岁,诗文鹏举之年。 八大山人的画当然有着以沈雄郁茂和深文隐蔚为底蕴的崇高修养,然而它并不费解和艰涩。
本书共分17章,通过对青绿山水画的发展简史,青绿山水画的分类与特征,青绿山水画的用具与颜料,青绿山水画的构图与程序,青绿山水画的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论述,由浅入深地使读者从了解并把握青绿山水的常识和理论,过渡到具体物象的表现技法和作品临摹,*后进入到写生和创作阶段。本书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书中配有大量的作品图片,大部分为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青绿山水画精品。其中 简史 部分精心选取了古代及近现代的山水画名家的经典作品,与表现技法相关的章节还引入了相当一部分作者的课徒稿,创作草图、步骤图和实景图片,书后更是配有高清的大幅范画数十幅,不仅全面而立体地展示了青绿山水的学习过程,更对读者通过研读和临摹作品,举一反三,而后进行写生和创作大有裨益。
本套绘画技法图书面向山水画初学者,为他们提供一条学习山水画的便捷之路。丛书选取了山水画具有代表性的树木、山石、云水及点景的题材分类。详细而细致地讲解各类画法,并分步骤示范技法要点。使读者在临习过后,基本掌握山水画的基础画法。本书的编排上也注重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让初学者能从本书中获得绘画的乐趣。
《历代名家册页 田园山水》是“历代名家册页”丛书之其中一册。图书以高精度大幅面等同于原作的形式,展示了历代名家经典田园山水作品,为中国画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学习范本。
山水画崇尚可居可游,自古力文人雅士所钟爱,以其虽斗室之居,而可作千里卧游之想;山水画崇尚远意,虽列冈峦万状,绵延百千里,而其意尤在百干里之外王微《叙画》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若无云气掩映,何来悠远之意。烟云活,则山林活矣、.是故云乃山水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韩拙《山水纯全集》云:「夫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云出于深谷,纳于岷夷,掩日蔽空,勃然无所拘也。」又云:「然云之体,合散不一焉。轻而为烟,重而为雾,浮而为霭,散而为气。」可知云烟雾霭,相互转化,可以活用. 东晋顾恺之凶《洛神赋图》,用笔如春蚕吐丝,勾云则游弋奔放,似出自天人手笔,后人多效仿之:至于大青绿山水,在勾云的基础上,以白粉复勾衬托,如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李昭道(传》《明皇幸蜀
本书分为水墨山水画的概述,水墨山水画的发展简史,水墨山水画的特征与分类,水墨山水画的用具,水墨山水画的笔法、水法与墨法,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技法,水墨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水墨山水画作品欣赏等22个章节,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对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构图原则,以及写生、创作要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讲解,便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透彻地理解并充分掌握相关理论,再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写生和创作。
《故宫画谱·山水卷·山石》立足于中国山水画五代、宋、元名家作品,精选其中的山石画法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山石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希望能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从山石的形态来看,有石块、石壁、石崖、峰峦等;从山石的构造来分,有土质山石和石质山石之分,又有土山戴石,石山戴土种种。本书编写不是从山石分类出发,主要是围绕画山石的基本技法“勾、皴、擦、染、点”而展开阐述的。
本系列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选取适合儿童的国画题材,让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逐渐掌握简单的国画技法,了解笔墨与造型的常识,激发作画兴趣。本册为山水篇,书中为小读者详细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瀑布、山石、泉水等的画法,每幅画从造型、用笔、用墨到重点部位的画法都有详细的步骤图和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并有示范作品供欣赏和学习临摹。
《施云翔山水画教程(云水篇)》8开,5印张,属 于山水技法书。适合具有一定绘画水平的画家及书画 爱好者使用。云水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水 或静谧,或灵动,或浩渺直接体现了山水画的气韵, 所以画好云水是画家的必修课,本书即是通过详细的 关于云水绘画分析性质的文字及作品技法过程图例以 及作品赏析,为广大读者展现了施云翔山水画烟波浩 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的景象,尽显浪漫主义色彩。
大千的山水画,是他所涉猎画类中,着手晚,却持续时间长的,其成就之大,且量丰、质高,是他能屹立于20世纪画坛大师之林值得赞誉的画种。大千画山水,包括临摹、写生、自创三类,工笔、写意、泼墨泼彩兼善,水墨、浅绛、青绿、金碧俱能。《奇丽的清川叠翠·张大千山水册》就是一本大千山水画集,书中收录了大量大千山水画作品。无论是前期的临仿古人,集其大成;还是后期的万象罗胸,一心独造,都令人折服于其山水画创作的俱能精善,感慨其山水的创新面貌在笔墨上和视觉的冲击力上都为中国画揭开了新的篇章。
朱剑编著的《澄怀观道——中国册水画精神》深入探讨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哲学的关系,指出传统山水画的标程就是“澄怀观道”。具体内容包括:山水画与道家道论;山水画与禅宗道论;山水画与儒家道论;道论与山水画中的若干美学问题;论与山水画的审美创造;道论与山水画构成元素的匹配;道论与山水画中的图像;道论与山水画的审美风格;道论与山水画的审美境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