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宋入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剧变,其影响是全方位的,当然也势必影响绘画艺术。本书从社会环境、艺术风格、绘画技法、画家身份、画作品评(绘画理论)等方面阐述改朝换代的剧变对中国画的影响,并选取了钱选(宋末)和赵孟頫(元初)作为有重要影响的典型画家作了深入的微观剖析。作者总结了宋元绘画艺术八个方面的转变:(1)由重 写实 (画法)到重 书写 (以书入画);(2)由用绢到用纸;(3)由 高远 到 平远 (画风);(4)由重用色(青绿山水)到重水墨;(5)由自然的 逼真 到人文的 不求形似 (意境);(6)由无款、穷款、隐款到诗书画印完美结合;(7)评鉴标准由重视用笔新细、妙于傅色到看重粗笔写意、以书入画;(8)占据主流地位的由宫廷画家到文人士大夫画家。作者指出,宋代绘画有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基础,留下了很多承载着
此画是花卉类题材的长幅巨作,全图以兰竹、山石为题材,并以兰花为主体层层展开。每丛兰花穿插有致,疏散俏丽,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繁而不乱。画面中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画的意境,将怪石、古松、劲草、洲渚陂陀穿插其间,因宜配景,错落有致。文徵明的花卉画法出自沈周,后集众家所长,自成特色,以细秀为主,潇洒劲逸,具有文雅恬静的格调。《漪兰竹石图》中,文徵明以书入画,全图以精细中带工拙,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兰草以中、淡墨为主,线条转折轻松自如,流利秀劲,熟练中又见生涩。山石以淡墨、干笔的勾勒为主,简洁整体,用来烘托兰花。整幅长卷墨色淡雅,工细中蕴含着质朴,体现了文人画清逸、苍劲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文徵明晚年花卉作品的风格样式。
由董捷所的《版画及其创造者(明末湖州刻书与版画创作)(精)》从湖州刻书家入手,借助江南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市镇发展史的研究成果,构筑明末湖州刻书活动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利用书史资料进行对比,指出明末湖州刻书与当时的“家刻”精品之间的差异。通过几件版画的个案,重新讨论明末版画风格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并以艺术史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对相关的版本*录、历史文献和图像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推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不断拓宽。
画好人物画很难,因此,在当今的中国画坛上,画人物画的人真不多。苏维贤的性格内向,才华横溢,艺风高雅,艺德高尚,艺术追求永无止境,其笔下的画能传情,话从画中说,静止之中见动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寒暑,陶醉之间生味觉,艺术造诣颇为高深。 苏维贤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多有涉猎,手法不拘一格,水墨、重彩、线描、变形、写实无不探求之。
《藏画·近现代国画精品鉴赏与收藏:陈少梅》收录了作者的几十幅的作品。在短短的有生之年,陈少梅苦心孤诣地学习和研究中国画技法、理法,尤其是对“北宗”画法做过科学的分析及深入研习,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其中的津深要旨。山水、人物、梅竹、花卉无不工妙。他学习传统,注重从古意展新姿,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和画家情貌的新风格。
《中国历代名家作品精选》系列精选了中国古代绘画名家经典作品,通过现代制版、印刷手段,以高精度,较为清晰的画面效果,供学习者观赏、临摹之用,是一套中国画学习者能较好地与古人“对话”的实用性美术资料图书。 《中国历代名家作品精选:陈师曾》是该系列分册之一,精选了清末民国初年杰出画家陈师曾的绘画作品,内容涵盖了其代表性的作品。
《中国历代名画作品欣赏:陈洪绶作品》精选明代画家陈洪绶的绘画作品,如《荷花鸳鸯图》《归去来图》等代表作品。基本反映了画家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成就,给读者以更全面的角度来认识这位杰出的明代绘画大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适合大众绘画爱好者学习、临摹使用。 《中国历代名画作品欣赏:陈洪绶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历代绘画大师的绘画风格,让你拥有不曾体会到的绘画新感受!若在欣赏的同时进行临摹练习,你会惊叹于自己绘画水平进步的神速!
中国绘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全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世界文化峰座中一座巍峨壮观的高峰。 本书用详实的文字,精美的印刷,活泼破的版式与读者交流。这些作品是画坛的传世之宝,是画史星群中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夜深人静,当你打开画册,“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天地神人交合才成其为艺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至人类本身都鲜活地与你娓娓道来,在与过往人类最伟大的灵魂面对面的过程中,你将会发现自我从迷丛的背后慢慢隐现。”那就让我们在朝九晚五的仆仆风尘中,有做梦的机会,那么就轻多读读中国画吧! 中国画的特色从六朝谢赫以来,强调的是“以形写神”,追求的是“气韵生动”,体现的是“天人合一”。
《中国历代名画作品欣赏 吴昌硕作品》精选晚清民国时期画家吴昌硕的绘画作品,如《红梅图》《神仙福寿图》等代表作品。基本反映了画家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成就,给读者以更全面的角度来认识这位杰出的晚清民国时期的绘画大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适合大众绘画爱好者学习、临摹使用。 本系列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历代绘画大师的绘画风格,让你拥有不曾体会到的绘画新感受!若在欣赏的同时进行临摹练习,你会惊叹于自己绘画水平进步的神速!
没有那些灯红酒绿的景,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自然也没有那些牛逼哄哄的人。在这里的,唯有他。存在着的,唯有他。所有的人,都是他……
蓝瑛(1585-约1664),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钱塘(杭州)人。早年摹写宋、元诸家笔法,集取优长,不但取法郭熙、李唐及马、夏,而对二米云山,也花精力研究过;对于元人如黄公望的画,悉心尤力;对当代前辈如沈周的画,也曾热心师效。所以,他的画风是从多方面变化出来的。沈宗骞认为他是杭州地区较有创新成就的画家,所以称他为“武林派”的创始人。但也有人称他为“浙派”的殿军,其实他与“浙派”的关系并不大。 蓝瑛绘画的特点,较为明显的是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善写秋景。在作品的题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用云林法”等,实则所画都有他自己的面目。 他的画法有两种,一种如《松岳高秋图》《秋景寻诗图》《秋山红树图》《苍岩嘉树图》等,作勾勒浅绛。《秋景寻诗图》
赵之谦是晚清艺坛上的一个书画篆刻都使人为之耳目一新的全能大师,是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的典范。在书法上,赵之谦精隶、楷、篆、行。他的行书既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创新”一面,又有着符合大众欣赏习惯的“从俗”一面,可谓推陈出新、雅俗共赏。他将清代两大花鸟画流派合而为一,创造出新的风格。由于他书法功力深厚,线条把握精到,运用各体字体题款,长于诗文韵语,这也是他高出其他清末画家,成为绘画巨匠的一个重要因素。赵之谦还是篆刻史上的一个天造奇才,他取材广泛,刀法传神,意境清新,开创了兼用六朝造像、阳文款识的新形式,开辟了篆刻的广阔道路,走出了的印学创作之路。《中国历代名家作品精选:赵之谦》是“中国历代名家作品精选”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清末杰出画家赵之谦的绘画作品,内容涵盖了其代表性的作品。
李公麟,字伯时,北宋画家。庐江郡舒县一今安徽舒城县一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其单线勾勒的技法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巨大成就,被称作“白描大师”,时推为宋画人。元符三年告老,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 李公麟一生作画勤奋,作品数量惊人,题材范围极广。《维摩演教图》取材于佛教《维摩诘经》,描绘的是装病在家的维摩诘向奉佛祖释迦牟尼之命前来探病的文殊菩萨宣讲大乘教义的场面。全图意在表现维摩诘所具有的高深机智及其对佛教教义的巧思善辩,是李公麟白描画法的代表作。画中维摩诘坐于锦榻之上,面部略带病容而精神矍铄,以手作势,一望而知他
琴棋书画、笔墨纸砚,自古便为文人雅好。将制墨者所制造的各种类型的墨锭之形状和花纹图样描绘出来,遂成不墨谱之奇观。《方氏墨谱》是明朝徽州府歙县(明代刻书中心之一)人方于鲁主持撰制,属明代版画之精品,在中国版画史上占有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向为藏书家、版画家所珍视。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这是一本给爱书人的书。 作者崔莹在英国的古旧书店度过一个个周末,搜罗了风格各异的插画书。本书精选22本来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旧插画书,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英国插画书黄金时代的面貌。书中囊括了诸多插画大师的作品,包括伦道夫 凯迪克、沃尔特 克莱恩、凯特 格林纳威、莫里斯 德 蒙维尔、约翰 坦尼尔、彼得 阿诺、肯尼 梅多斯等,风格各异,有的画面轻盈浪漫、色彩明媚,有展现繁华都市和市井文化的,有的古老神秘,有的宁静抒怀。就表现技巧而言,这些插画也颇具代表性,有纹理丰富、具有层次感的铜版画,有表现力细腻的钢版画,有层层上色、堪比彩笔绘制效果的石版画,也有通过木刻彩印技术大批量印制的插画。
吴山明主编的“中国画家名作精鉴”丛书靠前辑选择了宋元绘画、吴门画派、明清花鸟、清初四王、清四僧和近代名家等六种,正是从品鉴的角度入手,邀请艺术家和批评家撰写品鉴文章,除了综合评述之外,尤其对每幅作品做针对性的风格和技法解读。对于一般鉴赏者、收藏家、绘画学习者来说,当起到引导、津渡的作用,而对于深入研究者,亦不失一家之论,裨益之功岂可错过呢?吴门画派——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李仲芳编著的《吴门画派精选》选取了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加以介绍。
《反躬修己:论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家的自律性》本着透过文人山水画的图式表象去挖掘古代传统文人画家的自律精神,以多视角的 他律 对举,立体地思维和研究中国古代文人画的本质内里,了解文人画家的心境和语境之间的联姻关系及互动作用,对于认知自觉意识下的中国画艺术创作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实践出发,进行 自律性 的理论研究,梳理传统文人山水画的发展规律,挖掘和开创艺术创造的本体精神是本书的重点。
宋代,从大幅巨制到宋人小品,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欣赏者,都会从内心体会到花鸟画带给人们的视觉美感,宋代花鸟画家对自然物象精妙的体察与理解,对绘画技巧恰到好处的运用,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千年后的今天,观赏这鲜活灵动的画面,纯熟的、多样的表现技法,令人叹为观止,对于学习花鸟画者来讲,宋代花鸟画更是临摹学习的范本。
50年来,由全体教职工的精心呵护,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毕业生,为提高高等学术院校的生源水平和教学水平做出重要的贡献。现在附中的校友遍布全国,无论是升学还是直接参加工作的,许多人都成为各地艺术和教育战线的骨干,不少同学以自己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的当代美术教育史上,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留下自己的辉足迹。 今天,国家的形势有新的发展,附中在办学思想、教育思想、文艺思想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相信附中的全体教职工,一定能总结历史斩经验和教训,继承和发展附中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把附中办理更好。 这里的二百余幅作品是附中半个世纪历届学生留校作业中精选出来的。它从一个角度侧面反映了附中专业课教学的情况,即是附中的成果,也是思考附中进一步发展时应予以审视的资料。对于50年来附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