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按照张先生的作品类型、内容及其寓意分为12册: 《都市风情》 《弄堂里的三毛》 《抗战烽火》 《三毛从军记》 《三毛流浪记》 《盼望曙光》 《三毛新生记》 《童心未泯》 《追求进步》 《老骥伏枥》 《速写人生》 《艺海浩瀚》 除了有大家非常喜爱的三毛作品,本套书还收录了大量由其后人提供的有关张乐平先生艺海生涯中各个时期、各个艺术领域精彩的作品,其中很多都是首次曝光在大众视野,非常珍贵。 全书除了有从全国各大博物馆中收集的张乐平先生原稿作品,有从各个时期期刊、报纸整理出的张乐平先生漫画小品,还有从全国各地图书馆收集的张乐平绝版书中的作品,共计3000多幅。规模大、质量高,有较强的总结性,不仅记录了张乐平先生的艺术脉络,也是新中国诞生与发展的艺术见证。 编辑拿到这套书的书稿时,惊喜于张乐平
本书所集是作者伊凡·威廉斯四十多年所致力研究的,产生于 19 世纪广州的外销工艺品 —— 通草纸水彩画的成果的全体内容。书中除向读者介绍 通草纸水彩画的成因、材质的制作、主要的生产者及通草纸水彩画在欧洲各国流传的历史,同时配合图片以主题形式向读者详细介绍当时中国广东的 一些风俗。为难得的是,书中图版的 200 多张通草纸水彩画是从欧美各国 29 家博物馆及画廊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极具代表性、极其精美而且国内罕 见。本书中英文对照,中文部分由中山大学程美宝教授译编。
龚贤(1618—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龚贤小品山水画》选其山水画20幅供广大画友临习。
本书有乾隆四年(1739)刊本、((昭代丛书》道光本、《花近楼丛书》本、((四铜鼓斋论画集刻》本、《清瘦阁读画十八种》本等版本,本书据《昭代丛书》本。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陈鹏年的序、康熙丁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沈宗敬序,书后有杨复吉的跋。
《环翠堂园景图(精)》是“徽派版画”代表性作品之一。画卷纵24厘米,宽1486厘米,吴县画家钱贡绘图,歙县黄氏木刻名工黄应组镌刻,南京书法家李登题签篆额,绘刻于明朝万历年间。“环翠堂”为明代戏曲家汪廷讷在故乡休宁县松萝山下修建的一座私人庭园。“园景图”描绘了园林全景以及附近的山川风物,并以黄山和白岳作为远景映衬,是表现休宁县北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艺术长卷。《环翠堂园景图、》画面精丽工巧、绚烂多彩,钱贡在画稿设计上融山水与界画技法为一体,虚实结合,剪裁别具一格。黄应组运刀畅而不滑,线条纤细入微,刀法谨丽,风格俊逸缜秀,气韵清雅,具有鲜明的“徽派版画”特色。现代版画收藏家傅惜华藏有汪氏环翠堂原镌刻本。
2013年5月20日,由中国壁画学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另眼识家珍"--山西省百处古代壁画遗址掇英展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300余幅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普敖拍摄的山西古代壁画遗址照片,引起了美术界专家再次聚焦山西古代壁画。本书在展览基础之上编撰成册,由著名美术家、中国壁画艺术学会名誉会长侯一民担任主编并写序,精选了武普敖近三十年来以山西省内许多常人难见的遗址为对象拍摄的数以万计的珍贵图片,旨在从中国人物画发展的角度审视山西壁画的珍贵遗存,力求唤起社会对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