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格帕蒂尔的这本《钢笔画技法全书》出版90年来,一直是钢笔画领域公认的极全面、极详尽的经典教程。 书中共有20个章节,224个小节,抽丝剥茧地介绍了钢笔画的相关技法,包括绘画工具、线条、轮廓、色调、明暗、光影、构图等作画推荐知识。在绘画实践阶段,书中又详细传授了多种题材的绘画方法。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来充分讲解各个知识点,并辅以简明直观的分解示意图,将钢笔绘画技巧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大众读者。即使是起步阶段的绘画学习者也不必担心,本书的指导会帮助你搭建起钢笔画从入门到进阶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顺利掌握作画技法。 本书中的300余幅钢笔画插图均出自20世纪艺术成就极高的72位大师笔下,包括英国插画大师、唯美主义先驱奥伯利·比亚兹莱,美国版画大师洛克威尔·肯特,麻省理工学院建筑设计师韦尔斯·博斯沃思,美国
本书是吴冠中之子吴可雨先生的倾心之作,展现出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的风采。书中作品为吴冠中各个创作时期的代表性杰作,其中多数作品已无偿捐赠给公立美术馆。“父亲的人生快乐就是创造,就是艺术创新,第二大快乐就是看到更多的人欣赏他的作品,认识他所创造的艺术价值。”“父亲走了。但吴冠中没有走,他用毕生心血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艺术,吴冠中将在这艺术中永生。”
本书分中央美术学院色彩作品(包括美术高考成绩的几个指标、色彩静物、色彩风景、色彩人物)和中国美术学院色彩作品(包括色彩认识与色彩表现、色彩静物)两个部分。
顾凡颖编著的《历史的衣橱(中国古代服饰撷英)(精)/分拣中国史》为“分拣历史”书系的开篇之作,分拣出历史的一个片段,打开历史的衣橱,从政治、经济、社会、美学、艺术多角度讲述中国“穿”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 全书从细节着手,分典制与风尚两编,通过天子冕服、凤冠霞帔、官员补服、唐女服饰、近代旗袍五章,讲述中国古代服饰的精华与衍变,图文并茂,雅俗共赏,采撷历史丛林中古代服饰文化之精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
杨建飞主编的《齐白石画集(2卷果蔬)》是为了推广中国画艺术,编者精选了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经典国画作品,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编排并对部分作品的创作风格等进行讲解,以有助于读者了解齐白石的国画艺术。书中还分别介绍了齐白石的生平年表、艺术生涯等相关介绍文章。本卷为写意果蔬部分,全书编排合理,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本教材旨在描述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史实和相关理论,特别是20世纪的大事件,讨论近现代推动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涉及到近现代思想家、美术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见解和思考,各个时期的主要教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新时期美术教育的改革,旨在廓清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脉络。因此本教材所关注的是与主流美术发展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活动,其中包括对绘画、设计、美术史论等具体教学的微观分析和教育思想的宏观透视。这门课程将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历程,并对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提供一个思考的起点。
林风眠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创建的杭州国立艺术院,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方针,博采众长,广聚人才,培养了如赵无极、朱德群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画家。同时,他自己是一位杰出的开派宗师。那么林风眠在他人生路上经历了些什么?他心理想些什么?他的艺术观念又是什么?他又是如何付之实践的而获得成功的?不妨读一读他的文集,从中可略知一二,受之启发。
一位杰出的写实主义风格画家,一部经典的素描绘画教程,这是一本凝聚了作者多年绘画经验的倾心之作。想象一下,如果您有将任何物体都绘制得、细致、充满强大的表现力的能力……在作者的帮助下,您可以做到这一点!如何观察,如何画——通过学习《如何观察如何画——打开写实绘画之门的钥匙》,您可以充分挖掘您的观察潜能,加强绘画时眼与手的联系,使用全新的视角和技巧绘制您身边的世界。 《如何观察如何画——打开写实绘画之门的钥匙》的观察与绘制技巧包括:使用各种绘制工具,摆脱固有思维的影响,观察线条、空间和形状,比例控制,修改绘画错误,通过透视画出角度与深度,构建光影效果,创造纹理与活力等。 无论您是绘画初学者,还是有基础的绘画者,《如何观察如何画——打开写实绘画之门的钥匙》讲解的内容都非常值得
江泽先生是早期参加革命的美术工作和遐迩闻名的版画家。 他自幼喜欢美术和雕刻艺术,早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学习素描和舞台美术。参加革命后,在华北联合大学学习美术专业。继而在著名版画家胡一川、彦涵和马达指导下,在民间雕刻老艺老人刘杏林等人启示下,开始他的版画创作生涯。 他的处女作《钟馗》首次发青于香港《美术家》杂志。木刻彩绘水印版画《和平幸福》出版以后,被德国著名艺术家李特克收录于他编著的《中国年画集》。他为白居易名诗《宿紫阁山北村》所配的木刻水印组画和双色套印《苏武牧羊》等五幅砖刻画,都先后在《版画》杂志和香港《美术家》专业刊物发表。
上海,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 这本关于老上海的图集,图片大部分选自哲夫先生收集及捐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各类旧日上海风光、人物的明信片和少量的其他图片。这些明信片和图片述说着老上海的故事,记录着老上海的点滴鳞爪。而它们本身也别有故事。 看完这本图集,你会对上海更加熟悉。如果有机会,带上这本书,到那些有特色的建筑和街道上去看一看、走一走,体验一下老房子,听一听那里曾经发生的种种故事,往昔沧桑与今日风华共存心间。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的。 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本书是关于研究“清明上河图历史”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