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版画全集终于面世,他说, 这是我一辈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这里了。 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是他视觉体系中的压舱石,而他刀底下所刻的,正是他生命里所有的。这本《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经黄永玉亲自筛选,收入400余幅创作于20世纪不同时期的版画作品,以及萧乾、黄新波、臧克家、陈履生等对黄永玉版画艺术的创作历程回顾梳理与风格演变分析总结的文章,并附录有黄永玉艺术大事记及文献别册,不仅是其版画成就的全方位展示,还会丰富更多读者对中国现代版画史的认识,促进更多学者的研究,使这批国家文化艺术瑰宝的熠熠光辉得以永续。
八年抗战是中国历*为悲壮和惨烈的一章,中国军队、艺术家和老百姓团结一致,用各自不同的武器谱写了一段不屈不挠的史诗。而其中版画艺术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历史上没有哪个画种能像我国现代版画那样,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武器而存在,其锐利的批判锋芒和不妥协性,使美术与抵抗外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国土沦丧、日本帝国主义层层封锁,物质极度匮乏的艰苦岁月里,这些木刻版画在抗日救亡中发挥了强大的宣传力和战斗力,为民族团结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危难历史的见证,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现当代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警示后人不忘国耻,本丛书特编选了抗战期间的 300 于幅左右反应抗战主题和抗战胜利后的纪念性作品,以再现日本侵略战争给世界,尤其是
本书是一本非常贴近漫画创作的教学用书,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角色来叙述自己的创作观点,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探索漫画的创作方式。本书内容详尽,包含画格场景设计、面部表情刻画、肢体语言表述、页面布局、故事情节构建、创作工具的选择及个人漫画风格的定位等很多读者渴望提高自身能力的内容。本书语言幽默诙谐,用看似非常简单的说法展示了漫画中所蕴含的极深的艺术魅力,同时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文字与图片地诠释漫画这种艺术形式。本书非常适合于动漫爱好者、插画爱好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阅读,也适合动漫相关专业作为培训。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各年画产地相关人士和国内权威学者共同从事的一项文化工程,系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资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之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总其事,共18卷。 《杨柳青卷》运用文化学及人类学的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年画品种——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与总结,共约155千字,图片900幅。本书不仅收录了大量年画与画版代表作品,亦对杨柳青的重要风物、历史遗迹、民俗事象以及年画制作工艺、店铺艺人、年画歌谣与故事等都进行了深入调查。所作普查范围之广、走访调查知情人之多、查阅资料之丰富翔实前所未有。本书的出版,打破了杨柳青木版年画一直缺乏全面搜集、系统整理的局面,结束了杨柳青
《艺术家的调色板》精选3万年艺术史上80幅经典名画,将画作的主要色彩提炼,形成附有精准CMYK/RGB色值及色彩运用比例的“调色盘”,让人能够轻松学习艺术大师的色彩运用与配色技巧,提升审美力。附赠10张精美艺术家色卡。 从山洞岩画到画布,色彩从大自然的馈赠到人工色料的发明实现了飞跃;随着东西方之间的颜料贸易往来,朱红(中国红)、群青、藤黄来到了欧洲大陆,日益丰富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调色板;新材料与新技术的革新、现代思想的引入——牛顿的光学理论与歌德的色彩心理学,色彩为艺术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本书为《泰晤士报》2022年度*图书,作者娓娓道来一部色彩交织的艺术史,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往事。每幅作品均配有CMYK与RGB色值,可以跟着艺术大师学习色彩运用与配色技巧。
鲁迅在少年时期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版画艺术。虽然后来他主要精力放在了写作上,但对版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并未削减。可以说,对版画艺术的喜欢陪伴了鲁迅一生。所以,鲁迅非常喜欢收藏外国的版画,尤其是欧洲的版画,只要见到,他就一定要购买收藏。除了自己尽力收藏以外,还曾经委托在德国留学的徐诗荃、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旅居苏联的作家曹靖华等朋友,帮他购藏德国、比利时、前苏联等国家的版画。鲁迅一生收集了大约16个国家300多位版画家的2000多幅版画作品,收藏之宏富,令人叹为观止。鲁迅所收藏的这些版画珍品在当时,是鲁迅和左翼进步团体反国民党文化"围剿"、反对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重要手段与斗争形式;这些版画作为伴随着中国革命成长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战斗工具,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更具价值的是,鲁
此套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描述佛与菩萨的画像,下册主要描述观音画像。上下两册均为彩绘画像,并含有文字描述。
特点提示: 壹: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它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 贰:本集成不是一般意义的画集,不是书斋中材料的蒐集与编辑,它21世纪中国民间文化工作者对木版年画所做的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普查的成果。 叁:此次普查强调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美术学等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采用文字、录音、摄影和摄像同步的全记录;内容涉及从历史遗存到活态现状、从作品到制作、从艺人到销售张贴、从艺诀到年俗,而且将所有产地囊括其中,一网打尽,不留死角。此种普查在历史上应属首次,也是终结性的。 肆:大量的手的发现性的素材和严格的学术整理,是本集成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