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版画全集终于面世,他说, 这是我一辈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这里了。 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是他视觉体系中的压舱石,而他刀底下所刻的,正是他生命里所有的。这本《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经黄永玉亲自筛选,收入400余幅创作于20世纪不同时期的版画作品,以及萧乾、黄新波、臧克家、陈履生等对黄永玉版画艺术的创作历程回顾梳理与风格演变分析总结的文章,并附录有黄永玉艺术大事记及文献别册,不仅是其版画成就的全方位展示,还会丰富更多读者对中国现代版画史的认识,促进更多学者的研究,使这批国家文化艺术瑰宝的熠熠光辉得以永续。
我国版画之兴起,远在世界诸国之先。欧洲之版画,为德荷二国所创,始施于博戏之纸牌上,并以刻印圣经图像,时约在公历一千四百年左右(当我国永乐初)。日本之浮世绘版昼则盛于江户时代(当我国万历至同治间)。独我国则于晚唐已见流行。迄万历、崇祯之际而光芒万丈。歙人黄、刘诸氏所刊,流丽工致,极见意匠。十竹斋所刊昼谱、笺谱则纤妙精雅,旷古无伦,实臻彩色版画*精至美之境。其时欧西木刻昼固犹在萌芽也。世人唯知有《芥子园画谱》。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各年画产地的人士和国内权威学者共同从事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冯骥才先生总其事。《绵竹卷》是其中之一,由四川省绵竹年画博物馆组织编纂。因汶川大地震,绵竹年画博物馆遭破坏,大量年画原件不复存世,故而此卷更具收藏价值。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以产自绵竹而得名,是我国著名木版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和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 1.绵竹年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绘画性强。和其他木版年画刻版套印不同,绵竹年画的线版只起到轮廓的作用,上色全部依靠手工彩绘。即使同一画师,在不同时间绘制的同一作品也会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讲,每一幅绵竹年画都是“”的。 2.绵竹年画里有一种独特的画法叫“填水脚”。它是绵竹木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