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1693~1765),名燮,以号行,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应科举圣祖康熙秀才,世宗雍正举人、高宗乾隆元年进士,官为山东潍县令。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作画,为 扬州八家 之一。书法以篆隶体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 六分半书 。有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致,自成体貌。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多不乱,少不疏,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自称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藉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本书画集共收录郑板桥书画精品之作400余幅,相当部分为首次与读者见面,弥足珍贵。
耿杰,字翰夫。1953年出生于山东沂水。1978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1980年开始研修经济管理和中国书画。现为高级经济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省莱芜市文联理事;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泰山画院高级画师,莱芜市商业局副局长兼莱芜市工贸总公司总经理。1983年以来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经济改革论文60余篇。其中有的被收录《中国企业改革大典》。1994年以来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200余件。其中《花间雨》、《香魂颂》分别获中国美术家书法家作品大赛二等奖和银奖。《一片红云透碧天》获首届中国艺术博鉴览会荣誉奖。1995年以来分别举办个人画展6次。有近百件作品被地方文化和企事业单位收藏。1996年山东美术出版社为其出版《耿杰书画选》。其专题被地方报纸、电视台多次报道,其名字也被多种辞书收录,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本书是吴冠中之子吴可雨先生的倾心之作,展现出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的风采。书中作品为吴冠中各个创作时期的代表性杰作,其中多数作品已无偿捐赠给公立美术馆。“父亲的人生快乐就是创造,就是艺术创新,第二大快乐就是看到更多的人欣赏他的作品,认识他所创造的艺术价值。”“父亲走了。但吴冠中没有走,他用毕生心血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艺术,吴冠中将在这艺术中永生。”
《柚木武士军舰画作选(精)》精选了战列舰“山城”号;战列舰“伊势”号;航空战列舰“日向”号;战列舰“长门”号;战列舰“陆奥”号和“长门”号;战列舰“大和”号;战列舰“武藏”号;航空母舰“赤城”号;航空母舰“加贺”号;航空母舰“龙骡”号;航空母舰“飞龙”号和“苍龙”号;航空母舰“瑞凤”号;航空母舰“翔鹤”号;航空母舰“隼鹰”号和“飞鹰”号等军用船图集。
这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德国新媒体插画教程》系列中的两本插画书之信息类一本。由来自德国HAW的舒茨西弗尔教授引领,展示了他自己及其上下几届学生们的一流插画作品和创作方案,其中很多都曾在德国及国际上获得奖项或已由德法瑞比各大出版社正式出版。书中所选中的作品以“艺术化”作为重点,注重手绘的感性和温暖。
本书讲述了近现代时期对麦积山石窟的勘探与保护。早期丰富的照片、文献以及勘探专家的手稿,为我们展现了大半个世纪之前,麦积山的景象。1941,天水学者冯国瑞先生调查麦积山,后编著《麦积山石窟志》发行,国人始知麦积山石窟。此后先后有西北勘察团和中央勘察团以及一些美术史的学者对麦积山石窟进行勘察。从这个时期到建立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可以称为早期勘察时期。条件艰苦,筚路蓝缕,是麦积山石窟保护研究的创始阶段。
本书讲述了近现代时期对麦积山石窟的勘探与保护。早期丰富的照片、文献以及勘探专家的手稿,为我们展现了大半个世纪之前,麦积山的景象。1941,天水学者冯国瑞先生调查麦积山,后编著《麦积山石窟志》发行,国人始知麦积山石窟。此后先后有西北勘察团和中央勘察团以及一些美术史的学者对麦积山石窟进行勘察。从这个时期到建立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可以称为早期勘察时期。条件艰苦,筚路蓝缕,是麦积山石窟保护研究的创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