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人们对弘一书法常有的评价。在弘一自己眼中,书法是一场“审美游戏”,是“自娱”之物,也是“结缘”之道。为人六十三载,作书五十五年。半生相伴佛门,弘一的书法亦与他对佛法的领悟水乳交融。纵观弘一书法,以魏碑和小篆为骨血经络,化合晋、隋、唐、宋各体精粹,出古入新,炼成独有的理想“弘一体”楷书、行楷。而他如何一步一步达成这一境界,正是本书作者想回答的问题。本书将弘一的书法作品与人生经历相结合,意在全面展示弘一其人及其书法艺术。作者将弘一一生的书法实践分为五个阶段,用一百余件弘一墨迹串联起他的书法生涯,展现弘一从师古到创新、发展出个人书风的整个过程。同时精选各时期经典作品写成作品赏析十篇,希望为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与对弘一风格的更深入认知。
赵孟頫书法师承极其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正如明代宋濂言: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锺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则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他模拟古法力求毕肖,尤倾心于二王,虞集说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锺繇,在继承传统上刻苦用功。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在赵孟頫书法诸体之中,小楷作品推崇备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一,小楷又为子昂书 』。倪云林亦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本书在浩如烟海的印迹中,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追求,精选出具有特色的印章作品6000余方,把从先秦到清末,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的印痕按时间排序、归纳,称之为“唯用篇”。把从明代文彭起,以艺术创作为主要目的的印痕按风格、流派归纳,称之为“唯美篇”一方面可使读者初步领略中国篆刻艺术的风采,另一方面为初学篆刻者在学习中提供实用的参考。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初版于1991年,2002年再版,累计印量达数万册,广受读者欢迎。此次修订出版,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今读者的需要。修订本大体上保持原版面貌,除改正原版中的一些文字讹误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查检文献版本,标明选文出处;(二)删去个别 重复的段落;(三)改换个别例图。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纂辑文献遗产,选评历代文章,以见一家之言,是中国传统著述的重要方式之一,书法研究也不例外。从唐代张彦远纂辑《法书要录》开始,至清康熙年间官方组织编纂《佩文斋书画谱》为止,荟萃前贤书论,分类编次,以成著述的,在书学 层见迭出。有代表性的,如北宋朱长文的《墨池编》“蒐辑甚博”,“间附己说,亦极典雅”;清代冯武的《书法正传》,专为楷书而作,前人语焉不详之处,“细
明清之际是中国后期文人画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欲揭橥明末清初视觉文化的传脉,有必要对信札书简在中国文化目前的特色略作回溯。王时敏所处的17世纪,正值中国印刷文化的鼎盛时期,身前留下“尺牍”二卷共九十八通,由《王烟客先生集》、《西庐家书》一卷十通、《清晖堂同人尺牍汇存》三十余通、今人整理的《王时敏集》悉数收录。不论是阅读,或是透过展览橱窗观赏王时敏手札,都容易忽略雕版书籍在知识界打开的公共空间与个人书写在文化精英圈建立的私密空间的叠交关系。王时敏身处明清之际这一时代的重要性,通过书札与印刷文化的互见,相得益彰。这也有助读者了解为什么董其昌之后,由王时敏主盟,“四王”的正统能对大江南北的画坛形成三百年的巨大影响。
赵孟頫书法师承极其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正如明代宋濂言: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锺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则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他模拟古法力求毕肖,尤倾心于二王,虞集说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锺繇,在继承传统上刻苦用功。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在赵孟頫书法诸体之中,小楷作品推崇备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一,小楷又为子昂书 』。倪云林亦
从用笔上看,赵体以中锋为基,干净利落,方圆兼备,给人以绵里裹铁的质感。赵孟颊的书法中正隽永,不偏不倚,起止分明,一笔不苟,且把行书的笔法运用于楷书之中,静中有动,断中有连。结体宽绰秀美,以正示人,外柔内刚,骨力劲挺,寓紧敛于疏宕之中,藏奇崛于方正之内。如果说颜体雄强,欧体险劲,褚体瘦硬,柳体清健,那么赵体应是以秀雅见长了。 赵孟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元史》说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实际上,他是以楷书与行书见长。其楷书作品主要有《胆巴碑》、《妙严寺记》、《三门记》、《赤壁赋》、《千字文》、《道德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