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套解读中国书法文化的家藏经典。作者余世存将其对传统文化的数十年研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站在大文化视角,遍寻中国最美诗、词、歌、赋、帖、文、碑、诏,精选140多位书法名家的300多篇传世名作。亲撰总序及主题导读,逐篇点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全书作品均有释文对照及名家小传,标注纸本尺寸及馆藏地址。在解读中国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不仅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解密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学与安身之道。 本书分为 春行 夏草 秋楷 冬篆隶 四册,将我国古代书法的书体形式尽数收罗,有条幅,有长卷,有册页,等等。每册暂包含导读、正文、拉页和专栏赏析等内容,其中正文主要涉及我国历朝历代著名书法作品及书法家信息、收藏情况、作品相关的典故及文化故事、作者的点评、原作品的高清图片及释文等,全书逻辑缜密,架构
为什么说王羲之的书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学书法要从 永 字开始?几经沧桑流传至今的碑帖范本又有什么故事?本书作者历经三年时间编改,以通俗易懂、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讲解历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每幅名帖都有全面,专业的鉴赏分析,每一幅都值得细细品读,耐人寻味。书中共收录来自来自全球15家顶级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在内的50多位历代书法大家的120幅传世名作,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让读者饱览3600年的中国传统书法之美。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既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形成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起点。她在艺术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博大精深,是任何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既蕴藏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奥秘,又诉说着华夏数千年文明的绵延不绝。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篇幅集中展现了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 晋人尚韵 的回味无穷、 唐人尚法 的规矩方圆、 宋人尚意 的曲径探幽、 元明尚态 的婀娜多姿,还有 清人尚碑 的朴茂雄健。
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既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形成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起点。她在艺术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博大精深,是任何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既蕴藏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奥秘,又诉说着华夏数千年文明的绵延不绝。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篇幅集中展现了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晋人尚韵”的回味无穷、“唐人尚法”的规矩方圆、“宋人尚意”的曲径探幽、“元明尚态”的婀娜多姿,还有“清人尚碑”的朴茂雄健。
东马坊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高桥街道东马坊村,经 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8-2019年对东马坊遗址开展的考古工作,确定其在秦末汉初之际,为“三秦”之一雍王章邯的都城废丘,之前名“灋丘”,《汉书·地理志》载其“周曰大丘,懿王都之。
本书是一套解读中国书法文化的家藏经典。作者余世存将其对传统文化的数十年研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站在大文化视角,遍寻中国好看诗、词、歌、赋、帖、文、碑、诏,精选140多位书法名家的300多篇传世名作。亲撰总序及主题导读,逐篇点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全书作品均有释文对照及名家小传,标注纸本尺寸及馆藏地址。在解读中国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不仅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解密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学与安身之道。本书分为“春行”“夏草”“秋楷”“冬篆隶”四册,将我国古代书法的书体形式尽数收罗,有条幅,有长卷,有册页,等等。每册暂包含导读、正文、拉页和专栏赏析等内容,其中正文主要涉及我国历朝历代著名书法作品及书法家信息、收藏情况、作品相关的典故及文化故事、作者的点评、原作品的高清图片及释文等,全书逻辑
本书是我国部专门对历代书法理论分类编排并加以评注的著作。 编者季伏昆历经四十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爬罗剔抉、撷英咀华,整理出史上368位书法名家的1500余条论书语录,并分为十五大类,从书法本质、书体演变、书法学习、书法鉴赏到书法与个人品性修养的关系,涵括了书法的方法面面,实为一部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书法家方建勋亦为本书精选高清碑帖图片150余幅,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
本书为以历史年代序次记载自宋代(960年)至当代(2010年)中国印学发展重要事略、人物、著述、谱录与代表作的学术工具书。全书编目约七千条,五十万字,凝聚了作者六十余年致力于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心血,被谢稚柳先生誉为“补前人之所未备,实有助印学研究之助,诚印坛之盛业也”。沙孟海先生赞之为“不朽之杰作,佩仰之至”。
由刘江主编的《中国篆刻聚珎( 辑古玺印共7册)(精)》共七本,分别为战国玺印、秦印、汉官印、汉私印,魏晋南北朝印、隋唐宋印、元印。每册分三部分组成,年代印制总论,国版,历代印评集评。 适合广大篆刻爱好者学习观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