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王羲之的书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学书法要从 永 字开始?几经沧桑流传至今的碑帖范本又有什么故事?本书作者历经三年时间编改,以通俗易懂、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讲解历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每幅名帖都有全面,专业的鉴赏分析,每一幅都值得细细品读,耐人寻味。书中共收录来自来自全球15家顶级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在内的50多位历代书法大家的120幅传世名作,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让读者饱览3600年的中国传统书法之美。
东马坊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高桥街道东马坊村,经 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8-2019年对东马坊遗址开展的考古工作,确定其在秦末汉初之际,为“三秦”之一雍王章邯的都城废丘,之前名“灋丘”,《汉书·地理志》载其“周曰大丘,懿王都之。
好好感受这些人类之书的美! 这套装饰画礼盒,以「古书籍」为主题线索,联合全球多家知名图书馆、博物馆正版授权,精选了对人类社会、文化、艺术等有着非凡影响的52本书籍,详细解读了影响人类文明的经典之书。 精选多样时期及多流派艺术家的珍贵藏本及遗珠之作,展现了古书籍的装帧之美、内容之美、版面之美、版本之美,传达宁静氛围,感受把书裱起来看的乐趣。每张画芯正面是高清复刻大尺幅画作,背面涵盖作品简明解读,共52张,皆收纳于全透明亚克力画框中。 这个集艺术与知识于一体的家居单品,是你的性价比软装优选!
在中国书法的帖学中,尺牍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书写形式,书家在写翰扎时,往往意不在书,随手挥运,因势生发,天机自动,真趣罄露,虽无意于工,而恰恰能不求工而自工,达到一种自然的境界。米芾学书,行草宗“二王”,篆宗史籍,于书无所不学,深有晋人遗风。《米芾手札精选》选米芾手札四十余种,如《清和帖》《乡石帖》《虹县诗帖》等,仿古籍线装,一函一册,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也能让广大书法爱好者领略到中国古典书法的一种理想境界,初学者也可根据每个字的用笔、结构、布势等去临摹。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之一卷,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和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编辑,并分别以中文和英文同时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全书约40万字。卷首的两篇文章由中美两位书法学界著名学者撰写,综述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人文环境和演变轨迹,揭示”书画同体”的艺术传统。主体部分共十章,由学界翘楚分章执笔,结合具体作品,细致梳理出中国书法艺术从孕育、形成、发展到成熟的脉络,对重要书家、作品、流派和书法理论发展的阐述深入浅出,并以国际文化交流的视角观照西方世界接受中国书法的历史和现况。 随文配图近600幅,大多为历代名碑法帖的实物拍摄,分别由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日、美、英、法等国博物馆、美术馆和个人提供,其中不乏大陆首次发表的珍贵图片。图文并茂、规模宏富、制作精美是
暂时没有内容
《鸟虫篆大鉴》是一本专门收集鸟虫篆刻艺术和查阅鸟虫篆印章文字的资料性工具书。“鸟虫篆”字形屈曲回转,如鸟似虫,造型别致,极富情趣。《鸟虫篆大鉴》上编共收集了历代鸟虫篆印章一千五百余枚。下编为鸟虫篆文字,共收单字一千余个,重文五千个左右。
姚茫父为民国时期有名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文学家及艺术教育家,有《弗堂类稿》31卷行世。姚华著的这本《如晤如语(茫父家书)》为姚茫父写给长子姚鋈的56通家书。信中饱含为人父对儿子的尊尊教诲。信函内容除提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涉及了国学的指导,包括书法运笔的重点,提示如何阅读古文,指导如何作诗写词等等。同时,也与其子分享收集碑刻、拓片的喜悦之情。另附姚茫父与王伯群书17通,内容主要为《弗堂类稿》出版,及为二子求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