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熙载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继承了包氏衣钵,行书和楷书皆恪守师法而自成面目,给人以清澹甜润之感。楷书苍厚郁茂,俊逸爽劲,并掺有北碑意韵,一扫 馆阁体 纤弱之风。行书动势显著,单字虽隔,然意气绵延不断。吴氏的篆、隶学邓石如,隶书结体内紧外松,颇富古意。诸体中以篆书成就*,点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疏朗,行笔稳健流畅,圆劲流美的面貌为世人所重。古朴虽不及邓石如,而灵动典雅似则过之,颇具妩媚优雅之趣,对后来的赵之谦、吴昌硕均有影响。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评论道: 吴熙载篆书纯用邓法,挥毫落笔,舒卷自如,虽刚健少逊,而翩翻多姿,有他新的面目。 《吴让之篆书圣教序选句》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互参,体势展蹙修长,有 吴带当风 之妙,确实是学习和研究清代篆书的上佳范本。
陈鸿寿的书法以行书和隶书*为知名,行书结字似受到李北海、王觉斯的影响,大都向左侧倾斜,用笔劲健峭严,爽利恣肆,古雅而有度。他的隶书曾广泛学习汉碑,从汉代摩崖石刻中汲取养料,用笔圆劲,结体上强调穿插腾挪,富有意趣。传世的隶书作品以对联为*多,《陈曼生书许大夫墓志》系用隶书写就,字数有千余,用笔严守古法,笔笔中锋而力透纸背,结体突破了清人隶书一味临仿汉碑的窠臼,营造出简淡的意趣,金石气十足,面貌居然与一九九一年在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肥致碑》有共通之处,确实是陈氏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于右任于1 9 4 3 年,以其晚年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草书写文天祥旷世名作《正气歌》全文,一气呵成,文天祥的壮烈情怀、肝胆照人的气节与精神发诸笔端。 于右任书写本书的《千字文》,已步入人书俱老阶段,其书艺已臻至炉火纯青、出神入画的境界。通卷笔力雄豪劲健,沉厚圆融,以中锋浑朴之笔,合理运用折锋、断笔、破毫等多种笔法;其布局结构匠心独运,熔章草、今草古今百家于一炉,大气磅礴,雄奇伟岸,堪称于氏草书代表之作。
这本书以战国中山王篆书为范本,介绍中山王篆书的特点及创作,集写60幅楹联,作品字形结构细长疏朗,线条飘逸流畅,是一本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实用图书。
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范本之一。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均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也十分受大众喜爱。此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分为七个版块。有四、五、六、七、八言联,循序渐进,让对联内容逐渐丰富。后两版块 书写与集字方法 详细的解读了乙瑛碑中横、竖、撇捺、折、点等笔画特征的用笔方法,以及集字方法。 对联小知识 里详细的介绍了什么叫对联、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特点对联的书写等知识点。使此书既有欣赏性又有阅读性,读者既能直接对多幅作品进行赏析、临摹,又能通过阅读笔画特征、集字方法、对联知识点等对集字对联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很好的帮助读者在书法临摹和创作中
《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内容简介:《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是颜真卿在唐广德二年(公元七六○年)致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稿本,故又名 与郭英义书 它与 祭蛭文稿 , 告伯父文稿 被公认为颜书三稿。此稿信笔疾书,苍劲古雅,历来为书家所推崇,与王羲之 兰亭序 并称行书双璧。
钟繇,字符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他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工楷书。张怀瓘《书断》中曰: 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后世将其与王羲之并称 钟王 。 《宣示表》,墨迹久佚,亦有传为王羲之所临摹。存世仅见刻本,始见于《淳化阁帖》,后翻本众多,单刻亦伙。书法古雅质朴,幽深淡宕。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旧拓单刻本。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 《黄庭经》为老子所作,秉承战国末以降之黄老道家思想,重视精气神之调养。王羲之书小楷《黄庭经》,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 《临钟繇宣示表》是唐代所传王羲之临本。因王羲之亦为书法大家,所以他临摹钟繇的真迹非常成功,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书法的情况。《宣示表》是钟繇楷书代表作,它与钟繇其他作品相比,无论是在笔法上还是在间架结构上,都已基本脱离了隶书的范畴,显现出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它标志着一种崭新书体 楷书的形成,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钟繇(151 -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小
本系列主要是针对有一定临习基础,但初始创作有一定困难的书法爱好者,所编写的技法类图书。本书用欧阳询原碑字和作者对没有的字进行重新组合汇编,并一定程度上放大。全书集合了春联,五言七言对联、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律及宋词的形制,可以直接临写成作品,解决创作初期的困惑,让您把本书作为书法创作工具之书。
《人美书谱》系列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书法技法权威碑帖丛书。本套丛书选取受社会和市场关注度高,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与知名度的书家,呈现其代表佳作,为读者提供欣赏、临习的范本。内容为明代著名书家祝允明草书书法作品《岳阳楼记》。
《人美书谱》系列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书法技法权威碑帖丛书。本册是篆书邓石如书白氏草堂记。《白氏草堂记》是其篆书的代表作。此书作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甲子(1804),是其谢世前一年写成的,《白氏草堂记》古气盎然,又洋溢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工稳,体势森严刚毅,韵度豪迈醇厚。
《诸上座帖》,纸本,草书,纵三十三厘米,横七百二十九点五厘米,九十二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容是为友人李任道録写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署款 山谷老人书 。《李白忆旧游诗》,纸本,草书,纵三十七厘米,横三百九十二厘米,现藏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内容为书写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前缺八十字。以上两件作品是读者临习黄庭坚草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经文要人从心地下手,以 清静 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 《千字文》南朝周兴嗣编撰,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早、成功的启蒙教材。隋唐以后,凡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 楚辞体 骚体 。本帖节选《离骚》《九歌》《九章》《卜居》《渔父》。 《莲社十八贤图记》是宋代李冲元撰写,言为宋代著名画家李伯时(号 龙眠 )于元丰三年(1080 年)所赠画《莲社十八贤图》的图记。
我社继出版以楷、隶书体为主的《中国对联集字字帖》辑后,现又推出集行、草、魏碑、汉简等书体的 集字对联 第二辑共八种。此套字帖注重对原碑帖风貌或书家风格的气质把握,在碑版翻成墨迹、点画边缘修整、部首间架拼组等细节方面力求妥帖自然,恰到好处,同时对每副对联的体势呼应、章法布局等也尽可能做到统一中有变化,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书参考。
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也因高超的书法造诣深受书法学者喜爱。 此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分为七个版块。有四、五、六、七、八言联,循序渐进,让对联内容逐渐丰富。后两版块 书写与集字方法 详细的解读了礼器碑中横、竖、撇捺、折、点等笔画特征的用笔方法,以及集字方法。 对联小知识 里详细的介绍了什么叫对联、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特点对联的书写等知识点。使此书既有欣赏性又有阅读性,读者既能直接对多幅作品进行赏析、临摹,又能通过阅读笔画特征、集字方法、对联知识点等对集字对联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很好的
《中国碑帖名品:李阳冰三墳记》是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丛帖在总结该社不同时段字帖出版的资源和经验基础上,更加系统地观照整个书法史的艺术进程,汇聚历代尤其是今人对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的深入研究,以书体递变为纵轴,以书家风格为横线,遴选了书法优秀的书法作品汇编成一百册,再现了中国书法史的辉煌。
于右任为近代书法大家,被誉为 草圣 。 标准草书 为其忧患之创,旨在为人们节约书写时间,其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从古代诸家草书中对比选取例字,工程浩大,数年以成,并加以研究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出版以来,影响深远。本次再版的《标准草书》根据于右任《标准草书》第六次修订版整理再版,并有以下几点改进:一、 标准草书千字文 中草字示例同比例放大,方便临习;二、 凡例 示例 中草书例字根据原稿扫描放大,逐字精修;三、更大开本,便于阅读;四、现任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徐利明先生作序推荐。
本书是一本十分实用的集字类书法书,该书集合了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四种历代著名隶书名家经典字体,并且用词语、成语、诗句、对联等方式展现,其中唐诗宋词较多,十分适合初学者临摹和创作,满足初学者的练习和赏阅需求,且排版方式疏朗、大方且在诗句旁附有注释,十分方便读者理解集字的内容。
由江锦世主编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字( 孙过庭宋词)》孙过庭的草书被认为是王羲之、王献 之嫡派,但又在继承的基础上自成一家,其书法笔势 坚劲,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带、变化无 穷的直观印象。正如他自己所言:『一画之间,变起 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传世墨迹《 书谱》是他的代表作,其点画之多姿、结字之遒丽、 行笔之流畅、草法之周详、布局之奇巧,完全继承了 王羲之的中锋用笔、侧缝取妍、似斜反正、若断还连 、婉转婀娜、飘逸沉着的今草体势,体现的是王羲之 草书的风骨。孙过庭的《书谱》被后人予以*高评价 ,如王世贞《述书赋》曰:『《书谱》浓润圆熟,几 在山阴堂室。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朱履贞 《书学捷要》中称赞『惟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 右军,而三千七百馀言,一气贯注,笔致
《鸟丛书汇编》为引进版图书。所谓鸟虫书,即古代之花体篆字。其文具鸟雨螭虫之状,盘屈婉转,游走飞舞,饰象华美,实为汉字中之奇葩,本书所辑以彝器古兵款识及秦汉印文为主。对于篆刻学习者具有指导意义,是一本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书。 《鸟虫书汇编》是侯福昌先生在逆境中研究辑拓,积六年之搜集摹辑,于一九六二年编成的字书。辑成之后,又经历了二十余年才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被选如台湾商务印书馆 百年精华 丛书系列。原书由著名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容庚先生作序。本书大陆版拟邀请著名篆刻家徐谷甫先生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