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抽象的艺术吗? 书信的收藏与传播,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怎样的独特意义? 生活在以硬笔字和美术字为主体的文字环境中,频繁地受到这些视觉刺激,我们的视觉系统中是否会留下记忆的痕迹?这种痕迹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审美趣味? 本书精选了书法史学者白谦慎教授发表于不同时期的论文22篇。其中收录了他40多年前发表且不时被援引的处女作《也论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以及考察仔细、探讨深入的《1886年吴大澂在吉林的文化艺术活动》等。增订版重新梳理内容体例,修订讹误,删去5篇文章,新增收入8篇文章,占全书近三分之一篇幅。 从中国现存蕞古老的书信简牍到王羲之的《行穰帖》,从对联到篆刻,从八大山人、傅山到吴大澂,本书既涉及明末清初、晚清、20世纪书法研究,还探讨了书法研究方法与海外书法研究情况;既关注个体书法作品与书
本书首次以金文发展脉络,汇编10余家国内重量级博物馆藏,完整梳理了良渚到汉代3000年从刻画符号到鋳、凿金文的发展衍变,全面展示了23件商代到汉代的器物铭文,如铭文堪称西周标准字体的代表器物 史墙盘;目前已知最大的商周时期青铜簋 ?簋;铭文篇幅最长的青铜簋 兴簋;首次出版的楚怀王时期的鄂君启金节等。全面梳理5000年金文演变、研究、考据、书写的过程,近1800字铭文高清细节,逾3000字青铜铭文完整呈现,铭文笔画形态和鋳凿、凿刻等各方面细节得到充分展现,是一部脉络清晰的高清金文书法图录。 此外书中还梳理了自清代青铜器大量出土以来,金石学家对大盂鼎、大克鼎、散氏盘等青铜重器全形拓和铭文拓本,并结合晚清以来著名书家对金文的临摹、创作等图像信息,以金文的角度梳理中国文字的演变之路,让读者了解金文这一中国汉字体
《简帛书法大系 马王堆汉墓简帛书法(合集)》系马王堆汉墓简帛精选之书法字帖。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 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简牍书法(合集)》包括有:《马王堆汉墓简牍书法》《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篆隶》《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一)》《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二)》《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汉隶(一)》《马王堆
1 卷 3 册,1068 面。收录 200 余位浙江籍、旅浙、寓浙的书家、文人,墨迹法帖、信札、书稿、墓志等书法作品 600 余件,新见作品 160 余件。包括清初曹溶、陈奕禧、朱彝尊,乾嘉时期以金农、丁敬、黄易、张燕昌以及晚清陈鸿寿、张廷济、赵之琛、达受、龚自珍、吴云、俞樾、赵之谦、魏锡曾等书家经典作品。是对清代浙江书法的首次系统、全面梳理研究的学术成果。
《松桂堂帖》为北宋书画家米芾的曾孙米巨以家传法书摹刻上石拓印而成,传世仅两种。此次传世两种 故宫本 与 冯铨本 首次合辑出版,同时收录8件首次面世的米芾刻帖,3件晋人翰墨、18件米芾书迹,是了解、学习米芾书法的重要资料。本书兼顾资料性与学术性,书中三篇文章深度解读《松桂堂帖》来龙去脉。 本书以宣纸原大精印,并用经折装的方式进行复刻。力求为读者提供鉴赏、临摹、学习的新资料,完整再现宋拓碑帖之美。
本书从甲骨文讲起,历先秦、魏晋、唐宋,再至元明清,精选100个高清历代书法名作,100个(组)尽显中国文化基因的汉字,通过百帖、百字、百讲,串联出中国汉字以及书法的演变序列,呈现了一场中国书法与文字美学的盛宴。 全书分神格诞生、笔墨登场、魏晋风度、隋唐法度、文人书卷、入世入俗等部分,按照时代特点分章节,选取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图文并茂,对每一幅作品进行书法赏析,文字言简意赅,入情入理,由此串联起了一部中国书法简史。
《中国笔墨》旨在介绍中国画的核心问题 笔墨结构。从有画迹流传下来的汉、魏到二十世纪,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画的笔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从中国文化系统之外的角度来看,似乎变化很细微,很不容易看出其中的文化深度,而且因为笔墨在西方文化体系中缺少相似的文化结构和文化氛围,造成很有成就的汉学家也往往难以深入其中,这正是从外部认识中国画笔墨的困难之所在。而在中国文化内部,却又因为笔墨作为中国画的表达方式,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常识,画家们和鉴赏家们或多或少都懂一些,所以没有必要一定把笔墨这个概念讲得那么清楚,每位艺术家都可以从自己的学养和功力的基础上去体悟。尤其是近百年的中国一直有言论在激烈地批判古典传统,以至于造成对笔墨的理解后继乏人,而这又是从内部探究中国画笔墨的困惑
《钱沛云行楷家训经典》选录《诸葛亮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弟子规》、《曾国藩家训》五种经典家训,由书法家钱沛云以行楷精心书写,书后附家训简体字原文对照。所选家训内容博大精深,富有岁月积淀后所散发出的睿智光芒,给人以深刻的启迪。钱沛云耕耘书坛五十余年,他的行楷用笔精到、气息醇雅,遒劲俊美,本书的书法更是臻于极致,加之篆刻名家张延安为本书配以多姿的闲章,使全书书、文、印三美联璧。本书内文双宣印刷,绢面函套,装裱尊贵,蕴涵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本书可令职场人士修身养心,陶冶性情,以先贤的箴言寻找新的发展;可令父母长辈以古人的佳言善行规范孩子的举止行为,净化心灵;本书又堪为书法爱好者临摹的范本,收藏家收藏、公司企业*的佳本。
元末诞生于昆山巴城的 玉山雅集 ,是元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创作最多的诗文雅集,也是盛况空前的文化盛会。它和东晋的 兰 亭雅集 、北宋的 西园雅集 被并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 三大雅集 ,引为历代文坛佳话。《玉山草堂雅集:霍国强书法作品集》,用书法的形式,展现玉山雅集作品的内容,包括玉山名胜二十四景的 24 匾额和顾瑛为二十四景所作的楹联的书法作品;用文字形式诠释玉山名胜二十四景的 24 篇记、序,以及二十四节气对应的二十四景雅集和 24 首诗;用实景图片展现新玉山草堂落成后的二十四景。这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以及雅集文化的发展轨迹是很重要的。
1卷2册,750面。收录81位浙江籍、寓浙书家书作,百余件浙江遗留、出土,摩崖碑刻书迹。两宋时期浙江随着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南宋政治中心南移,政治文化得到迅速提升,为浙江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源泉。北宋时 苏黄米蔡 都曾来过浙江,并有书迹流传,这些作品影响至今;南宋皇室定都杭州,更将全国文人、士大夫汇聚浙江,自皇室以下,士大夫、将军、士家、文豪、僧道皆善书艺,尺牍、题跋、写经、摩崖、碑刻墓志等汇聚成宋代浙江书法的全貌。本书分为名人书法和其他书迹两大章节,按照书家生年和作品书写时间编排,既注重传世名作的收录,更注重新见墨迹、摩崖碑拓的展示,以 300 余件书法作品完整呈现宋代浙江地区书法面貌,更可研究宋代浙江地区书风于全国书法发展的关系。
本书为启笛楷书书法作品《道德经》,作者潜心研究多年,用自己独创的书法字体,书写了老子《道德经》全文,字体风格自成一体,非常适合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参考学习和使用,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可供临摹和学习。
米芾,又称米南宫,书法史上 宋四家 之一。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 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深,成就以行书为。此帖为米芾的天衣禅师碑初稿墨迹本,资料珍贵,由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上海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可供书法专业人士及书法爱好者学习参考,有利于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