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八大山人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其笔墨凝炼沉毅,苍劲圆秀,清逸横生,风格雄奇隽永。
基本信息 书名 : 历代书法大家系列 徐悲鸿翰墨聚珍 定价 : 68.00 出版社名称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 2017年7月*版*次印刷 主编 : 刘元飞 开本 : 787mmx1092mm 1/8 印张:11.25 字数:60千字 ISBN 编号 : 9787534057083 内容简介 《历代书法大家系列》是一套以明清及民国时期书家作品为主的专业性书籍。本系列丛书特邀刘元飞教授担当主编,精选各书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不乏极少出版的罕见作品,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书家的学书历程,便于读者对书家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另外,此套丛帖的形式新颖创新,作品包含信札、手稿、尺牍、对联、条幅等多种形式;装帧形式极具创意,高清彩色印刷,散页盒装,单页*展开尺寸超一米。因此,此套丛帖除临摹及收藏外,还可做为装饰品使用。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康熙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册《心经》书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初三,为皇太后千秋节所书。其用笔圆厚沉实,结构严谨端庄,以示虔心。
《欧体书风小楷墓志集粹》系列共分两册,内容选录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六通欧体书法风格墓志。分别为《邓通夫人任氏墓志》《丘师墓志》《窦娘子墓志》《王女节墓志》《李誉墓志》《翟天德墓志》 。 该系列作品均为小楷书体,书写风格与欧阳询楷体风格一致,反映了初唐时期的欧体楷书风格。此次出版为国内首次原色原大出版,填补了欧体墓志出版空白,为欧体学习者提供珍贵资料。
本书选取南朝《爨龙颜碑》法帖,从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这些书法名家的字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读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认真地按照该帖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初版于1991年,2002年再版,累计印量达数万册,广受读者欢迎。此次修订出版,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今读者的需要。修订本大体上保持原版面貌,除改正原版中的一些文字讹误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查检文献版本,标明选文出处;(二)删去个别 重复的段落;(三)改换个别例图。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纂辑文献遗产,选评历代文章,以见一家之言,是中国传统著述的重要方式之一,书法研究也不例外。从唐代张彦远纂辑《法书要录》开始,至清康熙年间官方组织编纂《佩文斋书画谱》为止,荟萃前贤书论,分类编次,以成著述的,在书学 层见迭出。有代表性的,如北宋朱长文的《墨池编》“蒐辑甚博”,“间附己说,亦极典雅”;清代冯武的《书法正传》,专为楷书而作,前人语焉不详之处,“细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园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或称《颜惟贞家庙碑》。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唐建中元年(七八〇)立于长安颜氏家庙中。篆额三行六字“颜氏家庙之碑”。碑文四面环刻,碑高三百三十八厘米,宽一百七十六厘米。前后皆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宽四十厘米,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阴额有斋室小记,十行,共九字。原碑今存西安碑林。为颜真卿楷书代表作。 本次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清初精拓本,碑阴斋室小记系其它旧本补配,宋人题记二则亦旧拓本补人。整幅为朵云轩所藏,百年前旧拓。均为 原色全本影印。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印光法师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帖为印光法师手书经典中的其中一部,字字规整,笔笔精妙,全篇一气呵成,颇见功力。
《乌程汉简萃编》为 2022 年出版的《乌程汉简》一书基础上,遴选书法较有代表性者 110 余件汇编而成(增补同地出土的木简两枚),通过实物原大、红外线放大的呈现方式,展现其珍贵的文献与史学价值的同时,也为广大书法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简牍临习范本。 乌程汉简于 2009 年出土于浙江省湖州市旧时子城所在地,后经整理赖以保存的计有 350 余枚,现收藏于湖州博物馆。这是目前整理完毕的纪年简中时间跨度 长的一批汉简,内容以往来公文、行政事务及公私信牍为主,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领域,包含篆书、古隶、汉隶、章草、今草等多种书体、风格,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两汉时期珍贵的社会、历史信息:从史学的角度,反映出两汉时期湖州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证史补史;从古文献及古文字学的角度,可佐证释诂训字,填补古文献空白
《近代印坛点将录》是著名学者王家葵先生用前代“点将录”体例,对近两百名活动在二十世纪的篆刻家进行评论的文集。体例因旧,言语文白相间,辞采雅致有理趣。多涉及文献典章,虽是轶闻掌故亦有据可踪。月旦人物,观点贯穿始终,前后呼应,有如应响。整部书是有章法和妙得的。
《王羲之尺牍》为历代名家尺牍精粹中的一本,收录了王羲之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并附释文及综述文章、后人评论。我们精选底本,并充分利用现代高度发展的印刷技术,精心校核,原色印刷,这更有益于临习者更准确地体会与欣赏,以获得学习的门径。 本书适合不同层次的书家、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本书装帧典雅,印刷精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沈乐平编的《历代鸟虫篆印精粹(共2册)(精)》選錄鳥蟲篆印範圍,上迄先秦古璽,歷唐宋元明清數代,下至近現代已故印人,共收錄篆刻作品六百餘枚,涉及歷代篆刻名家三十六位,内容則包括官職印、姓名印、齋號印、鑒藏印、吉語印等。 本書所指『鳥蟲篆印』乃廣義上之概念,即印文中,或點畫棧條屬性、或結字方式及偏旁部首等,具有或部分具有『鳥蟲篆印』之特徵者,即在收錄範圍,以便讀者學習、借鑒、研究、參考。
《印林见闻录》是“台湾篆刻 人”王北岳关于篆刻见闻的文章集合,原文 早发表在 《艺坛》杂志上,每篇千字左右,二十余年共发表了三百余篇,多数文章配有印面、边款等插图。印章、掌故、见闻,图文并茂,轻松易读。内容包括印人印事、篆刻材料、篆刻工具、篆刻新法、辨伪鉴真等等。印人印事包括明清篆刻家作品、风格、轶事以及于右任、王壮为、曾绍杰等 书坛印坛的大家的作品、趣事。篆刻材料、篆刻工具、篆刻新法、辨伪鉴真等是作者实地考察、多方探讨后总结分享给篆刻同好的知识与经验,较有参考价值。
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是近代篆刻艺术领域的三座高峰。赵之谦篆刻多方取法,风格多样,为后来印人广开门路,在文人篆刻艺术 具有无法逾越的地位;吴昌硕、黄牧甫在以书入印和线条空间的处理上都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开宗立派,影响甚广。君匋艺术院因收藏了晚清治印三大巨头赵之谦、吴昌硕和黄牧甫印章,赵之谦104方、吴昌硕152方、黄牧甫168方,且多为三人的精品佳作。成为当代印人们心中的一个神圣殿堂。 本书精选君匋艺术院藏印中赵之谦刻印67方、吴昌硕刻印56方、黄牧甫刻印77方。书中左页编排印蜕、边款和实际大小的原石,右页从正面、侧面、俯视等角度放大展示每一方印章的印面以及边款。所收三家作品,按照有纪年款的作品均按纪年先后顺序编排,无年款的排于有年款作品后面,根据其风格先后大致编排顺序,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师
现代印刷技术 发达,其印制法帖逼真之程度,远过古人双钩填墨及汇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与缩小, 可 地展现书作的精神风采,这是极方便于书法学习的。鉴于此,上海书画出版社选编了这套书法经典放大丛帖。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本套丛书字数远非“古刻数行”可比。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分展现。如此既利于学习,也增强了欣赏的多元性。 孙过庭(约646——690),名虔礼,以字行,唐陈留(今河南开封)人,郡望出自吴都富阳。历右卫胄曹,官至率府录事。工正、行、草书,有《书谱》、《草书
汇编历代书法文献,各按主题编排,具体包括原流、六艺、取法、初学,以至切韵等,全书篇目繁多。其属性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大指谓书家笔笔有法,必深于法而后可与离法,又必超于法而后可与进法。俗学株守规绳,高明尽灭纪律,俱非作者。书中《知道》《从性》诸篇皆言不法而法,法而不法之意。其名《离钩》者,取禅家‘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语也”。总体说来,该书汇集各家之说,予以条分梳理,对于 书法学习和理论研究,犹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次点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惜阴轩丛书》本,其间异同择其优长予以径改,未另出校勘记,望读者略加留意。